开国大典的灯笼谁做的(开国大典上的8个大红灯笼为何由日本人设计)

开国大典的灯笼谁做的(开国大典上的8个大红灯笼为何由日本人设计)(1)

灯笼,在中国传统文化里,代表着喜庆,代表着繁荣,是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实物上的体现,在节日和重大庆典活动上都要悬挂,这就是所谓的大红灯笼高高挂。

悬挂灯笼,不仅能烘托喜庆的氛围,也能让人看见更加美好的未来。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在天安门前举行了盛大的开国庆典,数十万民众,一起见证了这个盛大时刻。

当天,人民欢天喜地,聚集在天安门广场前,面对着天安门,迎接崭新的未来。对于如此盛大的庆典活动,更是不能缺少了大红灯笼的装饰。

事实上,在国开庆典那天,张灯结彩的天安门城楼上,确实悬挂了八个大红灯笼,为开国庆典的氛围增添了不少喜庆的成分。

而且这八个大红灯笼,一直在天安门城楼上悬挂了45年之久,可见其深得中央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喜爱。关于这八个灯笼,还是一段故事呢。

开国大典的灯笼谁做的(开国大典上的8个大红灯笼为何由日本人设计)(2)

万众瞩目的开国庆典

1949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的日子,这天,在天安门广场上,举行了盛大的开国庆典,数十万民众聚集在天安门城楼前,面向天安门城楼,静静等待庆典开始。

下午三点,开国庆典正式开始,以伟人为首的主要国家领导人早已经聚集在天安门城楼上,天安门成为了万众瞩目的焦点,一个伟大国家,在此诞生。

中央领导人站在城楼上,刚好处于那八个灯笼之下,显得隆重而充满节日的氛围。随着伟人的那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响彻天安门广场,广场上的群众都沸腾了,他们朝着天安门城楼的方向不断挥手致意,高呼"毛主席万岁"。

开国大典的灯笼谁做的(开国大典上的8个大红灯笼为何由日本人设计)(3)

由中国著名油画家董希文创作的名画《开国大典》,真实地将这一历史时刻永远留在了画卷上,也留在了亿万中国人的心里。开国大典的举行地,之所以选择在北京天安门,当然有着深刻含义。

历史上,北京就是多个国家的都城,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到了民国,已经形成了大气而恢弘的城市格局,形成了以天安门为中心的北方,甚至是中国最重要的城市。

北京天安门是一座红色城楼,是明朝和清朝两个朝代皇城的正门,造型威严庄重,气势宏大,始建于明朝时期的永乐十五年,距今已经有六百多年的历史。

所以天安门早已经成为了中国的国家象征,新中国的开国庆典在此举行,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新中国将首都定为北京,更是为这座千年古城带来了勃勃生机,北京城也成为了新中国的中心。

开国大典的灯笼谁做的(开国大典上的8个大红灯笼为何由日本人设计)(4)

开国大典那天,城楼之上,国家领导人悉数亮相,围绕在伟人身旁,接受广场上几十万双眼睛的注视。

世界主要国家的记者,更是将摄像机对准了天安门城楼,留下了无数相片和视频,记录下了这一历史性时刻!

天安门高光时刻的背后,离不开当时的幕后团队的精心装扮。要在天安门举行如此盛大的典礼,对天安门的装饰,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首先一点,必须得大气!才配得上新中国的气势,其次,还要足够代表中国文化,因为中国具有厚重的历史感。

对天安门的装饰

在民国时期,北京改名为北平,一直是北方最重要的城市。随着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对于北平的解放也早已经提上日程。

早在1948年的11月份,中共中央就已经开始了解放北平的计划,当时,辽沈战役已经结束,解放军大获全胜。

开国大典的灯笼谁做的(开国大典上的8个大红灯笼为何由日本人设计)(5)

在平津战役刚开始的时候,中央军委就向负责发动平津战役的几员大将发出电报,要求采取和平的方式解放北平。

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解放北平,对于北平的一切都非常重要。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北平城已经成为中国北方最重要的城市。

这里,不仅有宏伟的皇家宫殿,还有普通百姓居住的四合院,并且北平城内人口众多。

如果发生战事,不仅会对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威胁,也会对北平城内那些凝聚了无数代工匠心血的建筑带来严重破坏,文化界的众多人士也公开呼吁要采取和平解放北平的方式。

避免我国的建筑瑰宝毁于战火。人民的呼声就是中国共产党的行动方向。

于是,中国共产党积极对防守北平的国民党冠军进行感召,负责为国民党政权防守北平的傅作义总司令接受了共产党和平解决北平的建议,并在协议书上签了字,让这座千年古城免受战争破坏,真是功德无量的事情。

开国大典的灯笼谁做的(开国大典上的8个大红灯笼为何由日本人设计)(6)

虽然北平得到了和平解放,北平城内的建筑得到了保护,但在此之间,兵荒马乱的时局,作为皇家正门的天安门早已经被废弃,天安门已经很久没有了修葺和维护。

当时,呈现在世人面前的皇宫正门的天安门,是另一番景象,这里垃圾遍地,千疮百孔,不复当年之荣光。

北平市委和市政府知道了即将在此举行开国大典,对天安门进行了最大程度的修复和清理,但依旧破败不堪,完全达不到举行开国大典的要求。

1949年9月2日,周总理正式批示,天安门将成为新中国开国大典的举行地,同时也将在此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

这是当时全体国人的头等大事,岂能怠慢,为此,相关单位专门成立了一支队伍,负责天安门城楼的翻新工作和大典现场的装饰工作。

开国大典的灯笼谁做的(开国大典上的8个大红灯笼为何由日本人设计)(7)

根据计划,需要在城楼上悬挂伟人的头像、正面的两条字幅,除此以外,为了营造张灯结彩,喜气洋洋的大典氛围,还要悬挂八只大红灯笼。

其它几件事还算好办,但大红灯笼却让大伙儿发起了愁,因为周总理看上的灯笼的方案,高2.23米,周长8.05米,还只是草图阶段,找不到有此水平的工匠制作。

迫不得已,时任天安门装饰的总负责人的苏凡只好求助于两名外国人,完成大红灯笼的设计和制作。

向往中国的日本友人

被苏凡委以重任的两位外国人,一位名叫小野泽亘(中文名肖野),另外一名名叫森茂。

由他们的名字就可以看出,这两位是日本人,确实如此,小野泽亘是一名日本左翼画家,森茂是一名投奔共产党的日本青年。将制作大红灯笼的重任交给这两位日本人,是苏凡深思熟虑后作出的决定。

开国大典的灯笼谁做的(开国大典上的8个大红灯笼为何由日本人设计)(8)

话剧《白毛女》,是中国共产党在40年代根据民间故事创作的一部具有深远历史影响的艺术作品,《白毛女》一经推出,就火遍解放区,成为一时之经典。

而在该剧中,扮演白毛女角色最成功的演员,名叫田华,他是苏凡的妻子,而小野泽亘是该剧的舞美设计,所以两人很早就认识。

小野泽亘是日本无产者美术家同盟的一员,是左翼画家中的佼佼者。早在1939年的时候,他就来到了北平,在中国从事宣传工作,其创作的左翼画作,艺术水准高,极富特点,多次受到表扬。

森茂比小野泽亘小10岁,也是一名艺术家,他曾经在《晋察冀日报》社的利民广告公司绘图部任职,白毛女牌香烟的商标,就出自他之手。

开国大典的灯笼谁做的(开国大典上的8个大红灯笼为何由日本人设计)(9)

日本本来就是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国家,灯笼对于日本国,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小野泽亘与森茂自然明白大红灯笼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这对于他们开展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制作灯笼

草图确定下来以后,两人开始了找寻适合灯笼的过程,因为草图只是一个大概,制作实物,还需考虑更多的细节。

但两人找遍了北平城内的灯笼铺,都没有找到心仪的灯笼,不得已,两人只好决定依靠自己的双手制作灯笼。

在一位已经七十多岁老工匠的帮助下,两人准备好了材料,开始制作灯笼。这位具有丰富制作经验的老工匠名叫尹作滨,是一家制作红木家具作坊的师傅。

开国大典的灯笼谁做的(开国大典上的8个大红灯笼为何由日本人设计)(10)

当他得知有人要找他帮忙制作悬挂于天安门城楼上的大红灯笼时,老人非常高兴,欣然应许。他负责灯笼的主体部分,而"手板"(云头板)和"下房"(垂穗)由小野和森茂操作。

经过三人连续三天三夜的奋战,终于合力完成了大红灯笼的制作工作,这是有史以来制作出来的最大灯笼,每个重达80公斤。

他们制作出来的八个灯笼,不仅制作精良,颜色鲜红,形状规则,非常富有艺术感染力,让人一见,就感觉到了灯笼散发出来的喜气。

后来,这八个大红灯笼,在二十多个战士的合力下,悬挂于城楼之上。苏凡看到这八个由中日共同合力制作的灯笼,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开国大典的灯笼谁做的(开国大典上的8个大红灯笼为何由日本人设计)(11)

大红灯笼完全安装完成后,已经是10月1日凌晨,明天就要举行盛大的开国大典了,周总理亲自对天安门的修饰工作进行了验收。周总理对这八个灯笼也非常满意。

这八只烘托喜庆氛围的大红灯笼果然不负众望,赢得了包括伟人在内的所有人的肯定

这八个灯笼,也因为开国大典留在了历史的影像中,成为了不朽的经典。甚至悬挂了45年都没有更换过。后来,因为年久褪色的缘故,相关单位才对其进行了更换。

文/羽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