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十首经典诗句(黄庭坚最豪放的一首诗)

黄庭坚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和秦观、张耒、晁补之并称“苏门四学士”。

比起词作,他在诗歌上的造诣更深厚。

他在七岁的时候便写下了“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这样发人深省的名句。

他提出了“点铁成金”、“夺胎换骨”等对后世影响深远的诗歌理论。

古代第一个有正式名称的诗歌流派,“江西诗派”便是他所开创的。

很长一段时间里,江西诗派一直影响着两宋的诗风,而作为诗派“三宗”(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之一,其地位和影响力可想而知。

网红金句“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便是出自他的笔下。

今天要讲的是他的一首山水诗,其中“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两句气势豪放,不输盛唐诗人。

这首诗名为《登快阁》

黄庭坚十首经典诗句(黄庭坚最豪放的一首诗)(1)

快阁位于江西泰和县,是古代著名的古阁楼建筑。

它始建于唐朝僖宗年间,原名慈氏阁,宋朝初年有个名为沈遵的名士,就是那个曾为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谱曲《醉翁吟》的著名琴师,在泰和县任职时,常登楼远眺,恣情快意,便为其改名为“快阁”。

而真正令快阁闻名天下,则是因为黄庭坚的这首诗。

此诗写于1082年,那时他在泰和县担任知县一职,工作闲暇之余寄情山水,快阁是他常去的地方之一。

黄庭坚十首经典诗句(黄庭坚最豪放的一首诗)(2)

诗歌首联便开门见山地表达了诗人卸下重担后的愉悦心情。

首句的“痴儿”二字颇耐人寻味。

黄庭坚在泰和任职期间是出了名的“平易”,当时课颁盐策,其他县都争着占多数,只有泰和县不这样,县吏不快,而百姓却拍手叫好。

黄庭坚的这番作为在官场中人看来,可不就是“痴儿”吗?然而他自己却毫不在意,甚至在诗中自侃,诗人的胸襟由此可见。

而“倚晚晴”这一句脱胎于李商隐的“万古贞魂倚暮霞”,都是写在夕阳暮色中,倚楼远望,意境相似,但黄庭坚这里是用词却更加通俗易懂,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黄庭坚十首经典诗句(黄庭坚最豪放的一首诗)(3)

颔联两句描写的是他“倚晚晴”所见之景,画面开阔,是他宽广胸襟的写照。

秋日里,天高云淡,倚楼远望,连绵的重山尽收眼底,落木萧萧,天地更显辽阔远大;不知不觉间,已是暮色四合,月上柳梢,快阁楼前的江面上倒映着美丽的月光,显得更加明亮澄澈。

落木、远山、江水,这样的意象组合,让我想起了杜甫的《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不尽长江滚滚来”,虽然杜甫的《登高》被誉为“古今七律第一”,这两句也是千古名句,但我一直觉得太过悲凉了。

而黄庭坚的这两句则不同,它突破了秋日里落木萧瑟、月光下寒江凄清的氛围,营造出了一种恢弘阔大的意境,读来令人心旷神怡。

黄庭坚十首经典诗句(黄庭坚最豪放的一首诗)(4)

颈联两句引用了两个典故,抒发的是一种知音难觅,借酒消愁的孤寂之感。

“朱弦”说的是伯牙子期的故事,伯牙善弹琴,钟子期善听,子期逝后,伯牙摔琴,余生不复弹。

而“青眼”说的是“竹林七贤”之一阮籍的典故,传言阮籍看人常作“青白眼”,看得顺眼的就是“青眼”,看不顺眼的就是“白眼”。

而黄庭坚因为友人离开,而倍感落寞,只有美酒才能令他开怀,隐隐流露出了愁苦之情。

黄庭坚写这首诗的时候已经38岁了,然而却只是一县之令,这对满怀抱负的他来说,确实是令人郁闷之事。

所以最后的他不禁发出了“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的感慨。

仕途的不顺,让他产生了归隐田园之意,“白鸥盟”的典故源自《列子》,原本是毫无心机之意,后来引申为看淡名利仕途,王维在《积雨辋川庄作》中也曾提到“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黄庭坚十首经典诗句(黄庭坚最豪放的一首诗)(5)

全诗从了却官家事写到登楼远眺,从陶醉山水的愉悦写到知音难遇,壮志难酬的愁苦,最后又以“归隐田园”之意作结,一气贯注,波荡生姿,韵味无穷。

其中最为人所称道的还是颔联两句“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气势豪迈,意境阔大,不输盛唐诗人。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喜欢这篇文章的朋友,就点个关注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