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抗日雷剧神集锦(我们取笑抗日雷剧时)

美国如何拍抗日剧

美国70年前拍摄的中国抗日电影,全由白人扮演中国农民。这部电影今天在中国走红,表面上是拜雷人抗日剧所赐,实际上警醒无数寻求优秀战争片的中国观众:我们究竟想要从这些作品里得到什么?

正当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要求整治抗日剧时,一部拍摄于1944年的美国版“中国抗战电影”(龙种)出现在网络上。

中国网民讯速用自己的语言方式,开始“包装”这部美国老电影。人们用“美国佬拍摄的中国抗日神剧”等评语谈论它。

但事实上,《龙种》既不是什么“神剧”或“神片”,也不搞笑,它是一部正片,是一部规规矩矩按照好莱坞叙事路线拍摄的剧情电影,凯瑟琳•赫本饰演的女主角小玉和她的老公打情骂俏,也不过是地道的美国式调情。当然,在人们熟悉的中国抗日剧或抗战电影中,夫妻之间是不可能如此交流的。

在危机(日本士兵进村)出现之前,谭凌(小玉的公公)一家和美国西部任何一个大家庭一样,有坚固的住宅,耕种着祖上留下来的土地,过着既不富有也不贫穷的安定生活,生活中的矛盾均产生于家庭琐事,影片用了二三十分钟的偏幅来刻画这平淡而安宁的田园景观。

《龙种》有点儿像《鬼子来了》,试图挖掘那个时期中国农民的复杂人性,比如影片开始时有一句旁白,用来表达影片创作者对中国农民的看法:“他们既善良又邪恶,既聪明又愚拙,有时候这些特质会同时出现………”成为汉奸的杂货店老板吴连就是代表人物,但电影并没有丑化吴连,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活着并开好自己的杂货店,而且最后也是为了保护自己人而死,这样真实的人物存在,会让看多了“正确”抗战片的观众有些郁闷。

好在,在塑造“鬼子”形象方面,美国人和中国人达到了高度一致,日本士兵进村之后,要酒要花姑娘,端着刺刀满村子搅得鸡飞狗跳,这让人略感欣慰,觉得在这一点上,1944年的美国人和今天的中国观众心意相通。

按照美国人的思维,家园遭到侵害之后,谭凌或他的儿子应该像《勇敢的心》中华莱士那样揭竿而起,给敌人以迎头痛击。但《龙种》的故事没有这么痛快,它缺少敌我对垒的拼杀场面,没有让观众感到刺激的复仇故事。如果在这方面对这部电影产生过多期待,就会发现自己已经坠入一个思维陷阱,这个思维陷阱正是无数抗日剧,抗战片塑造出来的,它包括:汉奸都是该死的,敌人都是该杀的,我军都是英勇的,敌军总是弱智的,胜利总是易得的,失败是可以遗忘的……这些不都是抗日雷剧的特征吗?我们取笑抗日雷剧种种,有时难免也会掉进这些剧挖的坑。

缺乏对战争的思考,无论对敌人还是对人民,都进行千人一面的单调复述,让国产抗日剧看不到几分有价值的东西。如果有耐心看完《龙种》全片,会觉得它并没有把重点放在由反抗带来的杀戮上,它更多的还是围绕着家园与希望,自由与尊严来讲故事。

《龙种》所设计的外景地完全是中国味道,一点也没有美国西部片中家园的浪漫和诗意,但片中人物对这片土地的热爱通过台词传递出来,却一样浓烈饱满。在小玉劝说公公一把火焚烧掉房屋局所之后,之前所有围绕家园展开的对话,拥有了无法言说的悲剧性。而把孩子交给老人带走,留下成人与敌军作战,也对片名主题进行了响应,有孩子就有希望,那么,小玉希望留下什么样的“龙种”?

在谭凌的三儿子加入抗日组织后,复仇意念左右了他的言行,在猎杀日军的过程里,内心快感让他的表情令人不寒而栗……,战争让人失去理智,如同小玉说的台词一样:“我们都杀过人,我们都无法回到从前。但是你的小孙儿,当他只能靠欺诈生存,我们怎能教会他成实?当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时候,我们怎会教他仁慈?当他只看见猜忌,或者家人是叛徒的时候,我们怎能教会他信任?”

小玉的愿望是最简单的.,他希望自己的后代保留有诚实,仁慈,信任等优良的品质,她希望留下高贵的“龙种”不要让自己孩子的内心被仇恨,怀疑等充斥,也成为战争的牺牲品,这个境界其实是《龙种》的终极表达———敌人与战争会掀起仇恨与杀戮,但我们自己不要毁掉那些连敌人也无法破坏的东西,要保卫对自由与尊严的永恒追求,保持对生活美好一面的渴望,用活着的品质去修复历史的伤痕而非沉溺于仇恨记忆无法自拔。

许多网民觉得《龙种》拍得好,甚至有人称我们到2044年也拍不出这样的抗日电影,主要原因是这部拍摄于近70年前的电影对我们的思维产生了冲击。

战争的目的是彰显人性而非泯灭人性,敌人的武器是罪恶,正义一方所要做的事情是消弭罪恶,而不能和敌人一样用罪恶的方式去搏斗,当战争逼迫好人参与到杀戮活动中时,好人应为捍卫尊严而战,而非为报复快感而战,好人们会坚信:最终胜利永远不会属于人性泯灭者。

保卫家园是战争电影中最为政治正确的出发点。保卫家园,从人性自私的层面看,是私产被侵犯后的本能反击,从国家层面看,小家难保,大(国)家自然也不复存在,所以,美国战争电影中的“爱国”大概念,通常会被落实到“爱家”这个小点上来。国家被侵犯,自己有军队来教训来犯者,而家园被侵犯,人人皆有权利拿起武器进行捍卫。许多国产抗日剧,播到最后都没有讲明白主题是什么。有的拍成了恶搞鬼子的喜剧片,有的拍成“抗日女神被强奸后小宇宙爆发飞箭射死一群鬼子”的荒诞片,多数抗日影视作品中,鬼子都弱不禁风,被打死的鬼子排起来能绕地球转好几圈……………我们的抗战影视作品的主题是什么?难道就是为了用“精神胜利法”博取点浅薄的自娱自乐?

丟掉了人文情怀的战争片不过是打僵尸游戏。纵然,在刻画敌人的人性方面有着诸多的冒险,不便于丰富地表现,那么,在讲述我们的抗战英雄时,要有更多的角度,我们的英雄也并非百战百胜,他们一样有凡人的弱点,他们参与战争的出发点也不尽一致,完全没有必要通过脸谱化的方式塑造形象雷同的英雄模板。英雄不但要有人品,人格,更要有情怀和信仰,他们让人为之激动的,不应是杀掉了多少鬼子,而是他们内心蕴藏的理念与激情仍会让观众为之激动,并深深对他们的命运产生崇敬。

一部美国老电影意外在中国走红,表面上是拜雷人抗日剧所赐,而实际上是它自拍摄之日起就隐藏于影片中的思考成分,在今天仍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它警醒的不仅是国产抗日题材影视剧创作者,更是无数寻求优秀战争片的中国观众:我们究竟想要从这些作品里得到什么?。

十大抗日雷剧神集锦(我们取笑抗日雷剧时)(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