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励志的好句子(莫言举世无知己)

赠钱塘湖上唐处士

唐·方干

我爱君家似洞庭,冲湾泼岸夜波声。

蟾蜍影里清吟苦,舴艋[zé měng]舟中白发生。

常共酒杯为伴侣,复闻纱帽见公卿。

莫言举世无知己,自有孤云识此情。

莫言励志的好句子(莫言举世无知己)(1)

先来看看诗人方干的一生遭遇,就知道诗人为何如此自我安慰了!

作者:

方干(836—903),字雄飞。卒后,门人私谥玄英先生。新定(今浙江建德)人,一作睦州桐庐(今浙江桐庐县)人。貌陋而颇具诗才。宣宗时举进士不第,遂隐居镜湖。一生声名颇盛而功名不就,终身布衣,贫困潦倒而卒。工于律诗,多投赠应酬,流连光景之作。风格与贾岛、姚合接近,亦以苦吟著称,自言「吟成五字句,用破一生心」(《感怀》)。卒后门人杨弇等辑其诗三百七十余篇,编为《玄英先生集》十卷。《全唐诗》录存其诗三百四十七首,编为六卷。

“赠钱塘湖上唐处士”,钱塘湖即西湖,唐处士,未知名姓。“处士”是对有才德而隐居不仕之人的尊称,也泛指那些未曾做官的士子。其实,方干自己也算得上“处士”,只是他的“不仕”,不是因为不想,而是不能。

莫言励志的好句子(莫言举世无知己)(2)

史书称方干,为人“质野”,有清才,爱吟咏。有多爱呢?据说,他吟诗十分刻苦,每每因锤炼词句而殚精竭虑,近于“苦吟”程度,自称“吟成五字句,用破一生心”。吟诗虽苦,但偶得佳句所带来的欢喜也是加倍的。相传,他的“缺唇”正是因为得意忘形,不慎摔倒,把嘴唇咬破所致。可悲的是,这次破相,也间接断送了他的仕途。

唐宝历年间,方干参加科考,以失败告终。后来,他拿着得意之作去干谒钱塘太守姚合,因为缺唇貌丑,直接被姚合给嫌弃了。待姚合读过诗稿,才以客礼相待。唐咸通年间,方干再次举进士第,名列前茅,但却被朝廷以“干虽有才,但科名不可与缺唇人。不使四夷闻之哀中原鲜人士矣”为由拒之门外。方干自知功名无望,只得隐居鉴湖,潜心作诗,布衣终身。后人赞其曰:“身无一寸禄,名扬千万里。”很讽刺的是,方干去世后朝廷追赐他进士出身,又追封为左拾遗。

莫言励志的好句子(莫言举世无知己)(3)

简析:

了解过方干的生平,再读这首《赠钱塘湖上唐处士》,我们可以断定,这也是作者写给自己的诗。

“我爱君家似洞庭,冲湾泼岸夜波声”,首联直接抒发对唐处士居所“钱塘湖上”的艳羡之情。

“蟾蜍影里清吟苦,舴艋舟中白发生”二句,写唐处士的苦吟,何尝不是他自己的生活写照?“蟾蜍影”即月光,古人常以蟾蜍来代指月亮,故有此称。“舴艋舟”,即小船。方干在会稽鉴湖隐居,每于风清月明之夜,携稚子邻叟,泛舟湖上,以惬素心。“白发生”,一方面是“清吟苦”的具体化,一方面则是对举路无门的无声控诉。

“常共酒杯为伴侣,复闻纱帽见公卿”,颈联二句写隐居生活。饮酒以自娱、自遣,这是隐士最基本的日常。“复闻纱帽见公卿”,则表示此“隐”并不彻底,若有机会入仕,他还是乐意为之。这不就是方干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吗?为了寻找门路,方干努力结交官场中人,希望得到举荐。他在《寄李频》诗中写道“轩车在何处,雨雪满前山”,在《东溪别业寄吉州段郎中》中写道“岂分长岑寂,明时有至公”,在《将谒商州吕郎中道出楚州留献章中丞》中写道“青云应有望,白发未相侵。才小知难荐,终劳许郭心”,均表现出渴望得到引荐的迫切心情。

尾联“莫言举世无知己,自有孤云识此情”是劝慰唐处士的话,也是自劝之辞:不要感慨世上无一个知己,至少还有山中的孤云知你懂你。“孤云”喻贫士,这里是作者的自称,谓“我”懂你的孤独,表现出落魄文人间的惺惺相惜,相互敬重。

莫言励志的好句子(莫言举世无知己)(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