彻底批判精神 34彻底批判

从历史上看,1961年绝对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这一年,美国首次载人宇宙飞行成功,苏联航天员也实现了首次邀游太空;

这一年,国际政治风云诡谲:美国与古巴断交、约翰·肯尼迪就任美国总统、东德开始修建柏林墙、全球不结盟国家第一次首脑会议开幕......

彻底批判精神 34彻底批判(1)

斯大林

而也就是在这一年,苏联国内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批判更加深入,这场始自1953年斯大林逝世的全国性运动,到了1961年,以最彻底的形式表现了出来,那就是:时任苏共中央的赫鲁晓夫下令,将斯大林遗体从列宁墓移出,迁至列宁墓后面的克里姆林宫围墙脚下重新安葬。

斯大林的遗体被移出列宁墓,这在当时的苏联是个天大的秘密,其内幕在相当长时期内从未公开过,直到苏联解体以后,执行这一迁葬任务的前苏联克格勃第九局负责人尼古拉·扎哈罗夫将军,才将这段世纪之谜公之于众。

本期就跟您聊一聊赫鲁晓夫将斯大林遗体移出列宁墓的详细情况。喜欢我们的朋友,不妨就在此刻,动动你们的手指,先点赞,后观看,养成好习惯,相信我们后面的讲述会更加精彩!

彻底批判精神 34彻底批判(2)

1953年3月5日,苏联最高领袖斯大林逝世,由于当时苏联社会普遍存在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人们吹捧他为"有史以来全人类最伟大的领袖",此时还没有人敢站出来公开批判这种过度的个人崇拜,因此,苏共中央决定,用水晶棺将斯大林遗体同样安葬在列宁墓中,让斯大林在逝世后与列宁共享同等荣光。

从此,位于莫斯科红场的列宁墓上多了一块墓碑,上面写着斯大林的名字。

然而,斯大林的遗体在列宁墓里只安放了8个年头,到了1961年10月,时任苏联最高领导人的赫鲁晓夫便决定将斯大林遗体移出列宁墓,认为斯大林在生前犯下的严重错误,使他死后不能与列宁的地位相提并论,而只应该作为苏联一个普通的领导人看待。

彻底批判精神 34彻底批判(3)

斯大林

赫鲁晓夫之所以做出给斯大林迁葬的决定,是与斯大林逝世后对他的批判分不开的。

应该说,批判斯大林的行动并非是赫鲁晓夫一个人发起,而是苏联党内外大批领导干部的共同呼声,随着斯大林个人专权的日益失控以及对有意见分歧人员的大规模迫害清洗等行为的逐渐曝光,斯大林模式所隐含的缺陷、弊端也日益暴露了出来。

斯大林逝世后,被迫害人员要求平反的申诉越来越多,以赫鲁晓夫为首的苏联政府必须给大量蒙冤者一个公正的交代,这使得赫鲁晓夫很自然地从斯大林的忠实追随者成为彻底批判斯大林的急先锋。

更为重要的是,批判斯大林能够扫清赫鲁晓夫的政治对手,便于赫鲁晓夫早日确立在苏共中央的"领袖"和"绝对权威"地位,也为他推行自己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创造必要的政治条件。

彻底批判精神 34彻底批判(4)

苏联大清洗

赫鲁晓夫本人对提出批判斯大林的动因的解释是:审判委员会揭露出来的大量触目惊心的事实,"沉重地压在我的心头","几十万被枪毙的人使我良心不安","一种为无辜蒙冤者恢复名誉的崇高责任感和正义感使我鼓足了勇气",向中央主席团提出了批判斯大林建议。

终于,1956年2月24日晚,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作了长达4个小时的题为《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高高举起了揭发批判斯大林的旗帜。

此后,随着赫鲁晓夫在苏联统治地位的巩固,他决定彻底清除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这应该是苏联开展其他政治活动的基础,是迈向民主政治的重要环节,从这个角度讲,将斯大林遗体从列宁墓移出,在赫鲁晓夫当政时期,应该是迟早都要做的事了。

彻底批判精神 34彻底批判(5)

赫鲁晓夫

1961年10月21日,苏共中央在克里姆林宫召开第二十二次代表大会,大会进行到最后一天的时候,列宁格勒州州委第一书记斯皮里多诺夫上台讲话,他直截了当提出建议说,应该把斯大林遗体迁出列宁墓。

担任会议主席的赫鲁晓夫说:"这是个很严肃的问题,应当投票表决。"随即,经大会投票表决,这一提议得到了与会者的一致通过。

于是,在苏共二十二大通过的决议中,关于这一问题就形成了书面定论:"鉴于斯大林严重违背了列宁的遗嘱,滥用权力,对忠诚正直的苏联公民进行过广泛的镇压,再将斯大林的遗体保留在列宁墓里是不合适的。斯大林在个人崇拜时期的大规模违反法制和其他许多行为,使得他的棺木再保存在列宁陵墓中成为不可能。"

彻底批判精神 34彻底批判(6)

什维尔尼克

紧接着,苏共中央主席团成立了以中央委员什维尔尼克为首的迁葬委员会,因不久以后就要举行纪念十月革命的红场阅兵式,什维尔尼克通知迁葬工作要秘密进行,以阅兵式彩排为由将红场围起来,任何人不得进入。

很快,安放斯大林遗体的棺材就做好了,什维尔尼克从克里姆林宫卫戍司令部抽调来6名士兵、8名军官,入夜,士兵们开始在克里姆林宫围墙外开挖墓穴,而8名军官则来到列宁墓,将斯大林遗体从水晶棺抬出,放置到事先做好的棺材里。

什维尔尼克下令从斯大林的制服上取下社会主义劳动英雄金质勋章,并把制服上的金纽扣换成黄铜扣子。

棺材被小心翼翼地抬到了预先挖好的坟墓里放好,不知谁往棺材上撒了一把土,据说这是基督教的风俗。坟墓埋葬好以后,官兵们在上面竖起了一块白色大理石板,只简单地写道"约瑟夫·维萨里昂诺维奇·斯大林,一八七九——一九五三。"

彻底批判精神 34彻底批判(7)

斯大林墓

此后,这块大理石板一直充当着墓碑,直到勃列日涅夫时期,才放上了一块斯大林的半身像。斯大林遗体迁出列宁墓,迁入到了苏共中央领导人的墓群之中,这表明斯大林不能再享受像列宁那样的最高领袖地位,而只能把他等同于苏共中央其他领导人。

苏联著名诗人叶夫图申科曾经就斯大林遗体被迁出列宁墓一事,写了一首名为《斯大林的继承者》的诗,一时广为传颂:"大理石墓碑默默无语,水晶棺无言沉寂。守陵的卫士们默默站立,在微风中似青铜塑像般肃立。

几缕青烟在棺木上缭绕,一丝游息从缝隙中漏逸。卫兵扛着遗体走出列宁墓的大门,将灵柩向门外移去。棺椁在烟雾中慢慢浮起,刺刀的寒光是那么凄厉。他也同样无声无息,静得令人不寒而栗。那双涂过防腐剂的拳头,仍紧紧地攥在一起。

他只不过是在装死,窥视的目光透过缝隙。也许他在棺材里还有一部电话,他还和各式各样的人用电话交谈。他的主意已然策划完毕,此刻的安息仅仅是小憩。

我要向我们的政府大声呼吁:增派两倍、三倍的卫兵,把这具棺材看守严密,千万别让斯大林东山再起。我们已经把斯大林搬出了陵墓,但是我们又怎么才能,从他们继承者的心里把他搬走?"

彻底批判精神 34彻底批判(8)

斯大林遗体迁出列宁墓,在苏联社会引发了巨大的震动,事件过后,苏联数以千计的以斯大林命名的城市、工厂、街道和集体农庄都被重新命名,矗立在伏尔加-顿河运河旁巨大的斯大林青铜塑像也被推倒,送往工厂熔化回炉。至此,赫鲁晓夫最终完成了对斯大林的彻底批判,也最终树立了自己的统治权威。

彻底批判精神 34彻底批判(9)

斯大林

多年以后,苏联解体,随着民主改革和时间的推移,俄罗斯的许多老年人又开始怀念斯大林,2004年12月21日是斯大林诞辰125周年,这一天,不只斯大林的故乡格鲁吉亚举行了纪念活动,俄共代表在红场斯大林的墓前也进行了凭吊,他们称"斯大林是20世纪最杰出的人物之一,他完全献身革命,是一位卓越的国家领导人"。

现在的俄罗斯,虽然仍在进行民主改革,但也许并未触动当年腐朽的根基,悲剧仍在上演,民众寄情斯大林,或许是出于一种无奈吧。

而作为赫鲁晓夫本人,应该说他是一个勇于否定过去、顺应历史潮流的政治家,在破除斯大林个人迷信过程中的历史功绩,是他执政生涯中的闪光之处。

彻底批判精神 34彻底批判(10)

赫鲁晓夫墓

1971年9月11日,赫鲁晓夫离开人世,依照他在苏联的历史地位,本应将他也安葬在克里姆林宫围墙脚下,但基于当时的政治环境和苏联政府的成见,赫鲁晓夫只能作为一个普通公民,被安葬在了莫斯科的新圣母公墓。

参考资料:

李同成:《斯大林被重新安葬内幕》,《党史纵横》,2005年第2期

周军:《斯大林被重新安葬之谜》,《文史月刊》,2013年第5期

李雪:《前苏联重新安葬斯大林之谜》,《党史纵横》,2006年第10期

付飞飞、徐开富:《赫鲁晓夫批判斯大林的原因及意义分析》,《法制与社会》,2008年第3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