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到刘秀间隔多久(沛地为何能孕育出两代帝王)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江山代有才人出。自古以来,有“山东出相,关西出将,关中河北出帝王”的说法。但是,中国第一位布衣天子却并不出身于关中、河北之地。汉代高祖刘邦出身于沛地丰邑中阳里,手执三尺剑,一举定天下。巧合的是,四百年后东汉衰竭,曹操扫清六合、席卷八方,定鼎中原。而曹操也是沛人,祖籍谯县。谯县曹氏家族最终也取代了刘姓皇族,成为了中华大地新一代的统治者。沛地在四百年中先后孕育了汉魏两代帝王,自然有其独特之处。关于具体原因,且待笔者慢慢道来。

王莽到刘秀间隔多久(沛地为何能孕育出两代帝王)(1)

西汉疆域图

浅谈汉代四百年的沛郡与沛国

沛地原本是秦国的泗水郡,据《汉书·地理志》记载:“沛郡。故秦泗水郡。高帝更名。莽曰吾符。属豫州。户四十万九千七十九,口二百三万四百八十。县三十七。”从汉代的郡置来讲,沛郡的户口数量和属县数量都名列前茅。在《汉书》中人口超过二百万的郡只有:

“ 颍川郡,户四十三万二千四百九十一,口二百二十一万九百七十三。

汝南郡,户四十六万一千五百八十七,口二百五十九万六千一百四十八。”

按人口数量,沛郡位居第三,其实力不言而喻,当然这也与西汉时期皇帝对于沛郡的重视和亲近有关。沛郡是高祖的帝乡,地位尊崇。在楚汉战争后期,高祖就分封自己战斗力最强的侄子刘濞为沛侯,后来改立为吴王。高祖晚年回到丰沛时,“置酒沛宫,悉召故人父老子弟佐酒。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教之歌”。并且明言“吾虽都关中,万岁之后吾魂魄犹思沛。且朕自沛公以诛暴逆,遂有天下,其以沛为朕汤沐邑,复其民,世世无有所与”。从此之后,沛郡就拥有了卓尔不群的政治基础,在各郡国之中地位超然。在整个西汉时期,沛郡的疆域面积也在不断扩张。国家不断地削减诸侯王国以及其王子侯国的土地,将之纳入到汉朝中央的管辖之下,沛郡就是受益者之一。武帝元朔元年得到了鲁国的王子侯国公丘。武帝元朔得到了梁国五个县,元帝时又得梁国五县,成帝时期得到了楚国广戚,永始年间得梁王子侯国祈乡。由此,《汉书》中呈现出来的沛郡全貌才得以成型。

王莽到刘秀间隔多久(沛地为何能孕育出两代帝王)(2)

汉代豫州刺史部


此外,这里不仅是高祖的故乡,同时也是西汉第一代军功贵族们的故乡。沛郡的郡县设置上最独特之处就是它内部的侯国非常多。大家比较熟悉的有高祖丞相萧何的酂侯国,宣帝御史大夫杜延年的建平侯国,宣帝丞相韦贤的扶阳侯国,宣帝丞相黄霸的建成侯国、西汉末代皇帝孺子婴之父刘显的广戚侯国等等。在《汉书·地理志》之中,沛郡三十七县中有十三个侯国,超过了全郡的三分之一。这也使得全郡之中有大量的名门望族和公侯勋戚,声威显赫,名达一时。而且根据西汉的法律,侯国的爵位可以代代继承,所以沛郡的崇高声望几乎贯穿了整个西汉王朝,见证了西汉王朝由兴起走向衰竭。

王莽到刘秀间隔多久(沛地为何能孕育出两代帝王)(3)

汉高祖像


到了东汉时期,汉光武帝由小宗过继到大宗,认了汉元帝为父,正式登基为帝。但毕竟一朝天子一朝臣,汉光武帝的帝乡是南阳蔡阳,沛郡的地位就显得有些尴尬了。首先是沛郡在建武初年被军阀刘永所占据,刘永以此自称为天子。汉光武帝收复这里后,大致在建武十五年就将广戚县划给了楚国。建武二十年更以中山王刘辅为沛王,打破了西汉沛郡不封王的传统,这实际上就是沛郡政治地位下降的体现。从沛郡变成了沛国,无论是政治地位还是经济政策都已经不可以和西汉同日而语。而人口和属县上更是断崖式下降,《汉书》中的数值大约是参考西汉平帝时期的资料,《后汉书》中的记载大约是东汉桓帝时期的资料。相距不过二百年,但是在数字上东汉时只剩下“二十一城,户二十万四百九十五,口二十五万一千三百九十三。”总计在不到二百年的时间内,沛郡丢了十六个县,人口仅仅剩下了西汉时期的八分之一左右。纵使是经历了西汉末年的战火洗礼,也不至于如此。主要还是东汉时期沛郡的地位下降以至于属县被削的影响。东汉时期的政策是发展世家、抑制诸侯,所以东汉的诸侯王大多都没有什么作为。在天下大乱时,荆州刘表、益州刘焉都是西汉刘氏的旁系杂支,正统的东汉刘姓皇族几乎已经湮没无闻。在这样的背景下,沛郡的声势消耗殆尽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王莽到刘秀间隔多久(沛地为何能孕育出两代帝王)(4)

光武帝像


从沛郡到沛国的发展过程中,很多情况都有了改变。不过,西汉的沛郡郡治相城到了东汉依旧是沛国的都城,发展持续了近四百年。在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之后,沛郡属于豫州刺史的监察范围之中,其治所就设置在沛郡的谯县。东汉时期之后,谯县的发展逐步超过了相城,出身谯县的曹操掌权之后,在建安末期将谯县析出设置谯郡单独发展了起来。

为何沛地可以孕育出两代帝王

沛地不仅是刘邦的故乡也是他的龙兴之地,是他最早的大本营。他的“沛公”称号也是由此得来,可以说沛县是他帝王霸业的起点。这当然与沛郡特殊的经济地理环境有关。沛郡靠近泗水,土地平坦肥沃,因而秦代称为“泗水郡”。刘邦的二哥就曾经因为勤于耕作,善治产业被太公和乡邻称道。刘邦在壮年就得以出任小吏,担任泗水亭长也和他的家庭财富较多有关。因为秦代的法律规定家庭贫困者不得出仕为吏,刘邦的手下大将韩信就因为“家贫,不得推择为吏。”从中可见,沛郡的经济基础是不错的。而且,沛郡也有金属资源。《汉书·地理志》记载“沛,有铁官”。虽然这个官署是汉代设定,但是也可以从侧面证明沛地拥有金属资源可以用于作战。在秦代,武器管控严格,民间动铁为凶。所以,一旦天下大乱,谁能够获得铁器资源,就可以在战争的天平上得到优势。这样的经济条件在东汉末年也发挥了效力,董卓为祸时,曹操“散家财,合义兵”就是明确的体现。

王莽到刘秀间隔多久(沛地为何能孕育出两代帝王)(5)

相城与谯县、沛县示意图


此外,沛地虽然经济发展人口众多,但无论是秦朝末年还是东汉末年。沛地都是各方势力交会作战的地点,战火一旦被点燃就很难熄灭。比如秦朝末年,沛地及其周边的郡县多有盗贼义军。陈胜的军队主要就是在这附近活动,他的麾下大将符离葛婴就是沛地人。而东汉末年沛地在曹操之前还爆发了冀州刺史王芬联合南阳许攸、沛国周旌等地方豪强,谋划废黜汉灵帝的事件,各方势力鱼龙混杂,互相争夺。

第三,政治环境的影响。曹操的崛起有赖于东汉政治环境的改变。前文已述沛郡的郡置和沛国的国都都是相城,谯县是刺史治所。随着东汉时期刺史的权力的和地位不断上升,政治上的力量分布也有了改变。刺史由监察官员逐渐转变为了地方大员,由最初权重位卑的巡行使者,变成了手握一方军政的封疆大吏。这样的变化直接导致刺史治所驻跸的城市在力量分配和经济实力上不断超越原有的郡治或者国都。谯城就是最明显的例子,由于是豫州刺史的所在地,整个豫州的发展系于一身,地位自然不断提升。曹操的家族只是自称为西汉名相曹参的旁系杂支,政治上难以建树。正因为在谯县积累了一定数量的资源才有了崛起的根本,最后在乱世中得以胜出,取代了刘姓皇族,开启了魏晋的大门。

王莽到刘秀间隔多久(沛地为何能孕育出两代帝王)(6)

曹操像


沛地对于后世社会发展的影响

沛地在秦汉时期多英豪,从沛地出身的帝王将相建立了大汉帝国,名噪一时。虽然,后世沛县的地位不断削弱,但是影响力还是存在的。在晋朝统一之后,沛地逐渐就被化入了其他的郡县之中,到了南北朝末年沛郡彻底化入了彭城郡。但是该地涌现出来的英雄豪杰依然不少。

王莽到刘秀间隔多久(沛地为何能孕育出两代帝王)(7)

明太祖像


元朝末年,红巾军首领刘福通在亳州拥立韩林儿为帝,建都亳州。亳州就是原本的沛国谯县,历史的车轮再次从这里启动。明朝的建立者洪武皇帝朱元璋在为自己考订实录时也提到

“大明太祖圣神文武钦明启运俊德成功统天大教高皇帝姓朱氏讳元璋字国瑞,濠之钟离人也。其先颛顼后,周武王封其苗裔于邾。春秋时子孙去邑为朱氏,世居沛国相县。”

巧合的是中国的两位布衣天子都出身于沛地,可见沛地虽然名不见经传,郡置的时间也不长,但是对于中国历史的进程有着重要的推动力量。正所谓龙从云,虎从风,乱世出英雄,当是如此。

王莽到刘秀间隔多久(沛地为何能孕育出两代帝王)(8)

东汉末沛地形势图


综上所述,沛地是西汉刘邦的龙兴之所,是东汉曹操的发迹故乡。在中古社会之前,沛郡由于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孕育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发达的农业基础。在天下大乱之时,各路人马都将这里视为兵家必争之地。乱世英雄也多因此地而青云直上,鼎定乾坤。西汉时期,沛郡的发展到了一个巅峰,人口数位居全国第三,各路达官显贵、公侯之家多有封地于此。虽然沛郡的地位在东汉逐渐被削减弱化,可是由于刺史地位的上升和权力的巩固。刺史治所的发展愈显蓬勃,而谯城因为是豫州刺史的治所,获得了这份额外的发展先机。曹操家族正是凭借这份优势获得了丰厚资本而得以平步青云。在后来的历史中,沛郡的设置虽然被废黜,可是这片土地上孕育出来的英雄豪杰依然众多,朱元璋的祖籍亦是在此。历史的巧合促成了一段佳话,沛郡的影响在后世依旧对于中国社会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汉书》、《后汉书》、《明实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