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抖音上的神曲那么熟悉(喜欢听抖音神曲)

为什么抖音上的神曲那么熟悉(喜欢听抖音神曲)(1)

你最近单曲循环的歌是哪一首?

文 | 久南

转载自:社会学了没

(ID:socialor)

现如今,你随便走进街边的一家饭馆或理发店,大概率会听到《学猫叫》、《不仅仅是喜欢》、《沙漠骆驼》等爆款网络歌曲。有人跟着音乐一起哼唱,有人一脸鄙视。对于网络神曲来说,爱它的人爱到骨子里,恨它的人则不惜用尽一切贬义词汇,与其严格划清界限。

李荣浩在《中国好声音》对战环节为学员选择了抖音神曲《你的酒馆对我打了烊》,遭到很多人的炮轰。

为什么抖音上的神曲那么熟悉(喜欢听抖音神曲)(2)

为什么抖音上的神曲那么熟悉(喜欢听抖音神曲)(3)

为什么抖音上的神曲那么熟悉(喜欢听抖音神曲)(4)

最后,本人发长文回应“请务必不要再给音乐分高低贵贱,白菜虽然便宜但不代表low”。

从初代神曲《老鼠爱大米》到凤凰传奇,再到现在的抖音神曲,它们火遍大街小巷的同时,“低俗”“low”的标签也如影随形。网上不乏音乐好坏与品味高低的讨论。“神曲就是low”和“大俗即大雅”的battle从没有停止过。

这些神曲,你一定听过

2004年,一首《老鼠爱大米》横空出世,让同年发行的《七里香》《江南》、《宁夏》、《爱情三十六计》《寓言》《我们的爱》等华语经典都稍显暗淡。歌曲创下单曲月下载量600万次的吉尼斯世界纪录。全球搜索总量超过1亿人次。“老鼠爱大米”也因此上榜2004年“年度十大关键词”。好风凭借力,杨臣刚一举成名,成为首位登上春晚的网络歌手。

为什么抖音上的神曲那么熟悉(喜欢听抖音神曲)(5)

与“老鼠爱大米”一同登上2004年“年度十大关键词”的还有“刀郎”。他沙哑而富有磁性的嗓音抓住了无数听众的耳朵。《2002年的第一场雪》在国民度上不输《老鼠爱大米》。“停靠在八楼的二路汽车”是人们茶余饭后热衷讨论的“地理之谜”。

为什么抖音上的神曲那么熟悉(喜欢听抖音神曲)(6)

2004-2006年,是网络神曲大爆发的几年。那是手机迅猛增长、彩铃火遍大江南北的年代。2003年,中国移动推出了彩铃业务。并不昂贵的价格和定制化的服务让彩铃迅速占领市场。网络神曲正是彩铃用户的首选,因而国民度节节攀升。

那也是互联网和家用电脑开始普及的年代。网络的强大与便捷降低了人们获取免费服务和内容的门槛。网络神曲进入了时尚青年的MP3和中年人的手机上。年轻人带着耳机,哼着《不怕不怕》、《猪之歌》和《QQ爱》。《月亮之上》、《两只蝴蝶》、《狼爱上羊》则是中年人喜爱的大热彩铃和来电铃声。

那时的神曲还会打着擦边球。“你身上有她的香水味,是我鼻子犯的罪。不该嗅到她的美,擦掉一切陪你睡”“那一夜,你没有拒绝我”……这些歌词在今天看来已是相当露骨。但是在当时,直白到不加修饰的的歌词搭配着简单洗脑的旋律,一首首网络歌曲就这样唱进了最广大人群的心坎里。凭借深厚的群众基础,网络歌手给传统唱片歌手造成了不小的挑战。2005年,香香发行的专辑《猪之歌》卖出了一百万张的好成绩,让很多传统歌手都望尘莫及。

为什么抖音上的神曲那么熟悉(喜欢听抖音神曲)(7)

为什么抖音上的神曲那么熟悉(喜欢听抖音神曲)(8)

2006年之后,虽然也有《求佛》、《秋天不回来》、《犯错》等传唱度很高的神曲,但难以出现杨臣刚、刀郎这样具有影响力的歌手。当年神曲的主要受众之一的中学生们也把目光投向了“QQ音乐三巨头”——许嵩、汪苏泷、徐良。《断桥残雪》《三国杀》《和平分手》是少男少女们的心头好。三人的名字经常与周杰伦、林俊杰等歌手一同出现在各大音乐榜单的前列。不过,与初代网络歌手不同的是,他们更愿意被称为“独立音乐人”,而不是“网络歌手”。

再后来,神曲从为什么抖音上的神曲那么熟悉(喜欢听抖音神曲)(9)广场上大分贝的音箱中传来,“中国第一天团”凤凰传奇的歌声飘荡在千万个为什么抖音上的神曲那么熟悉(喜欢听抖音神曲)(10)广场的上空。大妈们喜欢的东西,年轻人自然看不上。好在短视频和直播借着移动互联网的东风,迅速给小青年们送去了《学猫叫》《带你去旅行》《沙漠骆驼》等“精神食粮”。

你看,任凭时代怎么发展,十几年来,神曲一直在我们身边,从未走远。

“俗”是原罪

网络神曲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没有摆脱过“俗”的标签。

神曲的最大特点就是“洗脑”。一段简单的旋律可以像病毒一样不断在听众的脑内循环播放。这种现象叫做“耳虫”(earworm),学名叫做“不自主音乐想象”(involuntary musical imagery,简称INMI)。英国杜伦大学音乐学院的Kelly Jakubowski博士认为,歌越容易唱,就越容易刻在我们的脑海里。“总的来说,能够让你不由自主地回想起来的歌曲,需要相当简单,而且要具有一些独一无二的特点,能够让大脑一遍一遍地演练。”

制作出《伤不起》、《老婆最大》等神曲的老猫坦承,神曲的写作要遵循强制记忆法,让对方在第一时间记住你,像《伤不起》,听完的人最后也只记住了“伤不起”三个字。

直白的歌词,简单的旋律,以及难度很低的演唱技巧是成为网络神曲的必备要素,而这也恰恰被专业音乐人诟病为粗制滥造、低俗下流。

2006年,杨坤公开表示几百块钱制作出来的网络歌曲没有任何质量可言,不仅“让内地的音乐倒退了十五年”,更是“残害下一代”。音乐家金铁霖担心听众长期接触这种“快餐盒饭”,会降低国民的音乐欣赏水平。

为什么抖音上的神曲那么熟悉(喜欢听抖音神曲)(11)

2007年10月,中国音乐家协会在北京召开了“抵制网络歌曲恶俗之风”座谈会。与会的主流音乐家们痛批网络歌曲,并列出其六大罪状:

淫言秽语、宣传色情;

辱骂攻击、歪唱恶搞;

矫情做作、无病呻吟;

东拼西凑、废话连篇;

佶屈聱牙、语无伦次;

哗众取宠、庸俗无聊。

为什么抖音上的神曲那么熟悉(喜欢听抖音神曲)(12)

言辞犀利到颇有“为民除害”的架势。当时的网络歌手们则用“老教条”、“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对主流歌手予以反击。

在部分听众心里,神曲、网络歌手和当今的流量明星地位等同,都是迎合市场的产物,没有任何艺术价值。所以即便传唱度再高,也无法和职业歌手的作品相提并论。比如,同样是表达爱情,《甜蜜蜜》、《粉红色的回忆》是华语乐坛不可磨灭的经典,《老鼠爱大米》只获得了“神曲”的称号,还要被盖上“low”的章印。即使凤凰传奇的歌唱实力并不低,但依然会被听众嘲讽为“彩铃歌手”、“为什么抖音上的神曲那么熟悉(喜欢听抖音神曲)(13)广场舞歌手”和“农业重金属歌手”。

为什么抖音上的神曲那么熟悉(喜欢听抖音神曲)(14)

对于神曲的演唱者来说,他们也想撕掉“土”“low”“俗”的标签。

《我们不一样》的原唱&YY主播大壮以本名王轩参加《中国好声音》,想证明网络歌手并不是没有实力的代名词。主播冯提莫参加过《蒙面唱将》《异口同声》和《即刻电音》,努力地朝主流艺人转变。

为什么抖音上的神曲那么熟悉(喜欢听抖音神曲)(15)

与互联网一起下沉的音乐审美

2006年与杨坤一同批评网络歌曲的歌手陈琳认为:“现在的网络歌曲没有编曲、制作。这样的歌曲,完全不是音乐,不会有很大的市场。”

陈琳错了。

实践证明,网络歌曲恰恰符合最大的市场。《QQ爱》曾打败林俊杰的《曹操》,稳居百度排行榜第一。《伤不起》在百度排行榜上当了半年的冠军,在前十的热门歌曲排位里整整待了一年半。《我的好兄弟》2014年的ktv播放量全国第一。

为什么抖音上的神曲那么熟悉(喜欢听抖音神曲)(16)

事实上,网络神曲的上位类似拼多多的崛起,背后是中国庞大的县级以下的城乡群众。

音乐审美受一个人的审美经验、趣味取向、个人天赋、文化素养,以及TA所处的地域、阶层等诸多方面的影响。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让流量不断下沉。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数据,截至2019年6月,初中、高中/中专/技校学历的网民群体占比分别为38.1%、23.896;受过大学专科、大学本科及以上教育的网民群体占比分别为10.5%、9.7%。

在以前,歌曲的创作只属于少数精英,肯花钱买唱片的人一般也来自大城市。后来,互联网打破了这样的局面,它让部分普通人实现了创作梦想,同时也让更多的人享受到了接地气的娱乐内容。在互联网触手可及的年代,小镇青年才是一首歌完全走红的全民根基。他们也是网络神曲的主要受众。

为什么抖音上的神曲那么熟悉(喜欢听抖音神曲)(17)

在这样的背景下,音乐审美不可避免地城镇化。乐评人耳帝认为《带你去旅行》所表达的“恰恰不是浪漫的国际化的眼界,而是闭塞又沉闷的城镇对于外面世界的想象与逃离。”喜欢这首歌的人不会在乎编曲和制作,他们喜欢的是直白浅显的歌词和节奏欢快的旋律,所以可以忽略掉“迈尔密”的蹩脚发音和“有黑人的洛杉矶”这种强行押韵。

为什么抖音上的神曲那么熟悉(喜欢听抖音神曲)(18)

每一个社会群体有自己的价值观,而个人的艺术价值观受其所属的社会群体的影响。也正是朴素直白的民间情感,让神曲极大地感染了具有相似生活层面的群体。

自诩音乐审美高的人当然可以不喜欢神曲这样的城镇化音乐,但应该学会尊重每一个人生活和表达的权利,毕竟让所有阶层的人都保持一样的审美显然不现实。CBD的职场精英通过戏剧和展览来陶冶情操,下沉市场的朋友以神曲和土味视频自娱自乐。

在网络上感慨“这种low歌为什么会有人听”,不仅显得无趣,更透露着“何不食肉糜”的味道。就如高进所说:“你有条件吃牛奶和面包,但大部分人还是要吃米饭的。”神曲创作者就是为广大群众开米店的人。

参考资料:

毒眸.还记得《老鼠爱大米》和背后的网络歌手吗?2018.12

剥洋葱people. “洗脑神曲”创作者高进:我也不想只吸大哥粉.2018.5

耳帝.这个夏天的失落、感悟以及胡言乱语.2018.10

新周刊.网络神曲简史:听一遍,记一辈子.2019.5

果壳. 神曲到底是怎么洗你脑的?2018.4

冉禾.彩铃,将手机媒体推向主流轨道[J].大市场.广告导报,2006,(2)

陈彤.音乐审美活动中审美主体的接受差异[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

END

社会学了没,一个有趣、专业、接地气的泛社会兴趣社区,让你更多元理解社会,判断社会趋势,更好认识自我,促进认知升级。

欢迎为什么抖音上的神曲那么熟悉(喜欢听抖音神曲)(19)朋友圈,如想取得授权请联系原为什么抖音上的神曲那么熟悉(喜欢听抖音神曲)(20)公号。如果想找到小南,可以在后台回复「小南」试试看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