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2首绝句(杜甫的绝句诗二)

杜甫的绝句诗,除常调以外;更多的是拗体,也就是打破绝句诗的格律常规,避免常调的平板,使绝句诗在音调方面更加丰富。如《绝句漫兴九首》《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夔州歌十绝句》《三绝句》等,多半是拗体的,其中拗的方式又各有不同,有一句拗的,有两句拗的,有两句拗而句中拗的字序不同,因而在两句互拗中相救,多所变化的。现在举《绝句漫兴九首》中的某些诗句,以见一斑:

眼见客愁愁不醒,无赖春色到江亭。即遣花开深造次,便教莺语太丁宁。

这首诗是仄起,第一句的第五字应该是仄声,但是用了平声,和第四字一样,这就拗了起来。而第二句第二字应该是平声,又用了仄声字。

又如:

手种桃李非无主,野老墙低还是花。恰似春风相(音悉,仄声)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其二)

这首诗,从二三两句看,应该是平起绝句,但第一句第二字应是平声,而用了仄声,于是第二句在第五字应仄而平,第三句第六字也就应仄而平,构成了三句皆拗,不同常调。又如: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著人。(其三)

这首诗,起句二四两字皆平,第二句二四两字又都用仄,两句都拗,因拗而协。

又如:

瀼东瀼西一万家,江北江南春冬花。背飞鹤子遗琼蕊,相趁凫雏入蒋牙。(《夔州歌十绝句》其五)。

这里的第一句第六字应平而仄,第二句除第二字外,余六字皆平。把平声字迭用起来,显出它的不平。

在《夔州歌十绝句》中,更有奇峭之处,如其中的第一首:

中巴之车巴东山。江水开辟流其间。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唐险过百牢关。

这里的第一句全用平声,第二句二四两字皆仄。这就不但是体拗,而且第一句读来几乎每句都要停顿一下,真是顿挫峭拔。

至于末三字平声到底的例子,所谓“三平调”的,就不再多举了。总之,杜甫绝句里这种拗的特色,也如他的拗律一样,有独创之处,几乎成为一种新的格式。

李重华的《贞一斋诗说》说:

七绝乃唐人乐章,工者最多。朱竹垞云:七绝至境,须要诗中有魂。入神二字,未足形容其妙。李白、王昌龄后,当以刘梦得为最,缘落笔朦胧缥缈,其来无端,其去无际故也。杜老七绝,欲与诸子分道扬镳,故尔别径。独其情怀,最得诗人雅趣。黄山谷专学此种,遂独成一家,此正得杜之一体。

再次,杜甫绝句诗的特色,是直切和蕴藉两种手法都包括的。大体说来,他的联篇绝句,是直切的多,铺陈其事,直接陈述,类似于“赋”。譬如前面所举的一些描写时事和刻划景物的联篇绝句。这里再着重谈一谈那些单篇绝句。我们认为杜甫的单篇绝句,在写作手法方面,和他的联篇绝句是不尽相同的。杜甫的单篇绝句蕴藉得很,婉而多讽,富有韵味,赋比兴兼用。例如《赠花卿》云: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这本是记事诗,表面看来,是赞美歌曲之美,然而有本事在,有寓意在。这也使得一向轻视杜绝的人,改变看法,而指出这诗的妙处。杨慎在他的《升庵诗话》(卷一)里,就说:

花卿名敬定,丹棱人,蜀之勇将也。恃功骄恣。杜公此诗,讥其僭用天子礼乐也,而含蓄不露,有风人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之旨。公之绝句百余首,此为之冠。

又说这首诗是“子美作此讽之,而意在言外,最得诗人之旨。”(《升庵诗话》卷十三)

至于《江南逢李龟年》诗云: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这是杜甫晚年漂泊湖南时期的作品,是前诗风格的继续,含蓄无穷,感慨万千。今昔对照,盛衰不同。全篇无一字抒情,而又无往而非情。真是达到寓情于景的绝妙境界。我们现在拿它和李白的《越中览古》和王昌龄的《浣纱女》,两诗相比较: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

钱塘江畔是谁家?江上女儿全胜花。吴王在时不得出,今日公然来浣纱。(王昌龄:《浣纱女》)

三诗各臻妙境,而写作手法又多么相似!杜绝和李、王绝句,异中有同。杜绝有和李、王分道扬镳处,也有并驾齐驱处。杜绝方面之广,风格之多,也构成他绝句的艺术特色。最后,杜绝的特色,还表现在造句遣辞着色这些方面。

我们知道杜甫的绝句是对句多。杨慎曾说他是“拘于对偶”有不好的一面。但我认为对偶而不害于诗的流畅,也未始不可。例如这样两首诗:

懒慢无堪不出村,呼儿日在掩柴门。苍苔浊酒林中静,碧水春风野外昏。(《绝句漫兴九首》之六)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之六)

这些诗篇,末后两句都是对仗,但仍流利自然,读来音调铿锵,正表现杜绝的另一特色。同时,杜绝不但在末尾两对仗,也有开始两句就对的。譬如:

蔼蔼花蕊动,飞飞蜂蝶多。幽栖身懒动,客至欲如何?(《绝句六首》之二)

巢燕引雏浑去尽,江花结子也无多。黄衫少年来宜数,不见堂前东逝波。(《少年行二首》之二)

至于四句皆对,一气呵成,音节跳动,色彩鲜明的,则有:

急雨捎溪足,斜晖转树腰。隔巢黄鸟并,翻藻白鱼跳。(《绝句六首》之四)

两个黄丽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绝句四首》之三)

而后者,写来尤为自然。颜色配合得好,正如曾季狸在他的《艇斋诗话》里所云:

韩子苍云:老杜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古人用颜色字,亦须匹配得当方用。翠上方见得黄,青上方见得白。此说有理。

杜绝除此以外,尤有四句之中一句一意,几乎可以各自独立的。关于这,谢榛在他的《四溟诗话》中说:

杜子美诗:“日出篱东水,云生舍北泥。竹高鸣翡翠,沙僻舞鹍鸡。”此一句一意,摘一句亦成诗也。盖嘉运诗:“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此一篇一意,摘一句不成诗矣。

谢榛的这一段话,我们认为是道出杜绝中的又一特色的。

综上所述,我们知道杜绝的艺术特色,是既有单篇的诗章,又有联篇的歌唱;既有常调的凡响,又有拗体的独特;既有直切的陈述,又有蕴藉的韵味;既有一气呵成的吟咏,又有两两相对的音响。而在这些相对中,后者又是他显著的特色。至于杜绝为什么有这些特色,他为什么在入蜀以后绝句多了起来,我们认为他除掉学习古人,学习同时代的诗人创作以外,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学习了当地的民歌,而又有所变化和创造。蜀地的民歌,所谓“巴渝曲”竹枝词,对杜甫绝句影响是比较大的。(当然,古代的别地的民歌,如四时歌等,对杜甫不是没有影响,但这里是谈主要的。)杜甫自己就曾说道:“万里巴渝曲,三年实饱闻。”(《暮春题瀼西新赁草屋五首》之二)所谓饱闻,当然是听之既久,闻之又多,因而写作诗篇,自受其影响。另外,杜甫又曾说:“竹枝歌未好,画船莫迟回。”(《奉寄李十五丈疑二首》之一)这说明杜甫在蜀中,尤其是后来在云安、夔府一带,对民歌是多么注意。从民歌中吸取营养来丰富自己的创作。

较之后来中唐时期的刘禹锡、白居易的学习竹枝词,写竹枝词,是早得多了。刘禹锡、白居易的学习竹枝词,有时只模彷其音调、字面,在变化方面,在继承与革新方面,是不及杜甫的。杜甫是刘、白学习民歌的示范者;他在学习民歌的基础上,成就了自己创作的特色。这正是杜甫之所以能超越同时代诗人的因素之一。所以李东阳在他的《麓堂诗话》里说:

杜子美《漫兴》诸绝句,有古竹枝意,跌岩奇古,超出诗人蹊径。

这是道出杜绝的妙处和出处的。而吴可在他的《藏海诗话》里,更举出杜绝之与竹枝词相似的诗篇,来作为例证评述,并点出杜绝的长处。他说:

老杜诗云:“一夜水高二尺强,数日不可更禁当。南市津头有船卖,无钱即买系篱傍”。与竹枝相似,盖即以俗为雅。

从这里,我们不但可以看出杜甫在篇章结构上学习民歌,而用语遣辞,多用口语俗话,诗风又幽默、乐观、风趣,也是受竹枝词影响的。杜甫绝句诗的特色,真是渊源有自,而又影响长远。

杜甫的2首绝句(杜甫的绝句诗二)(1)

杜甫的2首绝句(杜甫的绝句诗二)(2)

杜甫的2首绝句(杜甫的绝句诗二)(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