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达是哪个民族习惯(哈达文化知多少)

哈达是哪个民族习惯(哈达文化知多少)(1)

图为春耕开犁仪式村民正在向拖拉机手敬献哈达、切玛。图片来源山南网

“哈达”又称“卡达”,是由丝、棉、麻等面料制成的长条状纺织工艺品。一般织有代表吉祥如意的各种隐花图案和字符,在社交及宗教活动中作为礼仪用品。

藏族人民十分喜爱哈达。在藏民族文化中,互献哈达是传统,世世代代都把献哈达看成是至高无上的礼仪。

哈达通常有白色、黄色、蓝色、绿色、红色以及五彩色,而最常见的是白色。五彩哈达为敬献菩萨或制作彩箭等特殊场合使用。

哈达是哪个民族习惯(哈达文化知多少)(2)

图为春耕仪式上农民索朗格桑正在对自家的“铁牛”敬献哈达。图片来源山南网

哈达按质地分为三种:普通品为棉纺织品,称为“素喜”,不到1米长;中档品为一般丝织品,称为“阿喜”,约有2米长;对政治、宗教界高级人物使用的高级丝织品,是档次最高的一种,称为“浪翠”,有3米多长。

哈达是藏族人民敬献给贵宾的具有民族特色的珍贵礼物。每逢民俗节庆,人们互献哈达,互祝节日愉快、生活幸福;婚嫁迎娶献哈达,祝愿新婚夫妇恩爱如山、白头偕老;迎宾送客献哈达,表示无限忠诚和尊重;朝圣拜佛敬献哈达,表示一片虔诚并祈祷菩萨保佑;葬礼上献哈达,表示对死者哀悼和对死者家属的安慰。在不少地方,还有给建筑物、器皿、桥梁、牛皮筏等献哈达的习惯。每年春耕开犁仪式上,牛角上系哈达,祝福新的一年获得好收成。还有其它特定场合等人们都有献哈达的习惯。

据记载,哈达是元代传入西藏的。相传,萨迦法王八思巴于1265年返藏时,向各大寺院佛像和高僧敬献了哈达。当八思巴向拉萨大昭寺的菩萨像敬献哈达时,一旁壁画中的一尊度母也伸出手来,向他讨要一条哈达。这样,此尊度母就被称为“卓玛塔尔联玛”,即“要哈达的度母”。在民间,哈达还有一种说法是“仙女的飘带”。

为进一步保护哈达文化,加强哈达市场管理,2017年3月份,西藏自治区正式颁布实施《哈达》西藏自治区地方标准,《哈达》地方标准的实施对实现产业良性发展,争创优质品牌,促进经济增长具有积极意义。

据介绍,《哈达》地方标准对在哈达敬献礼仪方面有了明确规定:比如向长辈敬献哈达,需要微躬身,双手捧献于其手上或置于座前的桌上,对方不回赠哈达;而向晚辈敬献哈达,则需要将哈达搭到对方肩上或递送到对方手臂上,接受者需要弯身俯首,双手承接,表示回敬。婚礼、春耕、迎接客人等场合敬献哈达都有其对应的礼仪。

据悉,《哈达》地方标准还对哈达的图案包括主图、边纹及用户定制图案作了规定。为了防止印在哈达上的藏文字样错用或乱用现象,哈达地方标准还对印在哈达上的文字,如吉祥颂、扎西德勒等藏文字样进行了统一规定。《哈达》地方标准规定哈达的原料必须是可自然降解的生态环保原料,包括棉、丝、麻、绒、毛、木、草等天然纤维及人造丝、人造棉、天丝等人造纤维。(中国西藏网 综合/ 常邦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