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我们抗疫的日常生活(请收下这份来自三院儿科专家的战)

疫情防控期间,小朋友们的身体健康牵动着全家人的心。一旦小朋友出现身体不适,到医院就诊有哪些注意事项?日常生活中,照护小朋友有哪些是家长需要特别留意的?新生儿母乳喂养,需要家长关注哪些问题?

北医三院儿科专家团队,为广大家长答疑解惑。

记录我们抗疫的日常生活(请收下这份来自三院儿科专家的战)(1)

目录

门诊篇

1.疫情防控期间,孩子有哪些就医渠道?

2.孩子突然发热,是不是感染了新冠?

3.孩子发热了,可以去儿科就诊吗?会不会和新冠患者交叉感染?

4.非发热孩子如何到儿科就诊?

5.疫情防控期间,儿童健康发展中心新生儿复查及规律健康检查就诊流程是什么?

住院篇

6.疫情防控期间孩子住院了,家长如何陪护住院宝宝?

7.疫情防控期间,新生儿住院能不能送母乳?如何往医院送母乳?

母乳喂养篇

8.宝宝住院,但哺乳期的宝妈被隔离了,母乳该如何储存?

9.哺乳期的宝妈如果感染了新冠病毒,或者咳嗽、发热了,还能不能继续母乳喂养?

10.哺乳期的宝妈发生呼吸道感染,或者咳嗽、发热了,还能不能继续母乳喂养?

日常篇

11.带孩子外出或去医院就诊该如何做好防护?

12.孩子外出时可以佩戴成人口罩吗?

13.如何进行家庭消毒及个人防护?

14.疫情防控期间,家长看护儿童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15.疫情防控期间,孩子在家如何提高自身免疫力?

16.疫情防控期间,孩子还能按预防接种程序去打疫苗吗?

17.隔离期间,家里有新生儿宝宝,照护人要注意什么?

门诊篇

1.疫情防控期间,孩子有哪些就医渠道?

疫情防控期间,家长要配合所在社区的防疫要求,居家隔离的宝宝,最好非急症不就医,家长可充分利用线上资源进行医疗咨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除常规门诊外,同时开展线上医疗服务,手机下载安装“北医三院”APP,实名注册后即可在线问诊。家长还可以通过北医三院儿科公众号“北医三院育儿家”,了解儿童保健、儿童常见病的科普知识和儿科就诊的注意事项。

发热患儿可到北医三院儿科发热门诊一层进行现场挂号就诊;北京市二级以上医院实行非急诊全面预约挂号,非发热患儿就诊可以通过“北医三院”APP、微信“北医三院服务号”、114电话预约等方式进行挂号,在北医三院儿科门诊二层就诊。17:00-21:00为非发热非急诊患儿提供特需服务。

如果儿童突发高热、喘息憋气、腹痛剧烈、吐泻不止、惊厥抽搐、嗜睡昏迷等危急重症,为避免延误应及时就医,可紧急联系所在社区和120救护车去医院急诊诊治。

2.孩子突然发热,是不是感染了新冠?

不一定。如果没有接触过可疑传染源,孩子短时间发热、精神状态良好,可以居家观察。如果近期接触过可疑传染源,出现发热、咳嗽、气促等症状,需及时就医。

特别提醒:任何年龄<3个月的小婴儿如发热、拒奶、精神萎靡,应尽快就医。

3.孩子发热了,可以去儿科就诊吗?

会不会和新冠患者交叉感染?

发热的孩子可前往北医三院儿科发热门诊(24小时开放)就诊,出发前要给孩子戴好口罩或面屏;如果情况允许,就医途中最好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孩子如在居家隔离期间出现发热、咳嗽,向社区报备,社区联系医联体医院或者指定接诊医院,乘坐专用救护车按照社区的要求去指定医院的儿科门诊就诊

北医三院儿科实行发热/非发热病人、可疑新冠/非可疑新冠病人分区管理以避免交叉感染。发热患儿就诊前如果没有24小时内的核酸阴性证明,需要在儿科发热门诊进行核酸检测,需等待核酸结果报告为阴性后方可离开(核酸检测出结果时间约2-6小时)。

4.非发热孩子如何到儿科就诊?

如果孩子不发热、症状轻微,或是长期随访的慢性病患儿,可在日间前往儿科门诊就诊,北医三院门诊实行“7天医疗空间有效开放”,可提前三天线上预约挂号。

按照北京市疫情防控要求,自2022年5月5日起,进入医疗机构就诊人员,在扫码测温同时,查验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家长也可手机下载安装“北医三院”APP,注册后在线咨询。

如患儿突发紧急情况,如喘息憋气、严重腹痛、急性严重过敏反应、突发意识障碍等,应尽快联系120救护车去就近的医院儿科诊治。我院儿科急诊24小时接诊急危重症患儿。

5.疫情防控期间,儿童健康发展中心新生儿复查及规律健康检查就诊流程是什么?

儿童健康发展中心新生儿复查及规律健康体检在疫情防控期间按照既往预约时间进行,就诊通道为:北医三院生殖医学中心东侧门乘电梯直达五层儿童健康发展中心

家长出发前可在家进行健康宝及行程卡自查,按照北京市疫情防控要求,自2022年5月5日起,进入医疗机构就诊人员,在扫码测温同时,查验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如果处于居家隔离期间,家长也可手机下载安装“北医三院APP”,注册后进行在线咨询。

儿童健康发展中心体检当日,宝宝需要佩戴儿童口罩或面屏,如果情况允许,体检途中最好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家长可携带一次性护理垫以供宝宝更换尿布。儿童健康发展中心遵守儿科非发热门诊陪护就诊的相关规定,避免人员聚集。

如因疫情防控不能按时就诊,隔离期满,再重新预约儿童健康发展中心就诊时间,请于工作日致电儿童健康发展中心分诊台:010-82266390更改预约时间。

住院篇

6.疫情防控期间孩子住院了,家长如何陪护住院宝宝?

(1)入院前,对陪护家长进行疫情相关接触史调查,如存在相关风险,谢绝进入儿科;

(2)疫情期间,仅安排一位固定的女性家属陪护,不能更换、外出;

(3)按疫情防控要求,病房实行全封闭管理,暂停探视;陪住家长及患儿请勿到所在病房以外区域活动,有问题需要求助时请按床头呼叫铃呼叫护士。

(4)需要出病区检查时,由医辅人员陪同,按指示路线进行病房外检查,减少和他人接触;

(5)陪护家长需佩戴口罩,注意手卫生,勤洗手;

(6)陪护家长如出现体温升高、咳嗽、乏力等情况,应主动告知,停止陪护,尽快就医;

(7)住院前尽量带齐所需物品。

7.疫情防控期间,新生儿住院能不能送母乳?如何往医院送母乳?

提倡母乳喂养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基本原则,在防疫政策允许范围内,儿科新生儿病房鼓励送母乳。送母乳家长可在家自行进行本人健康码自查,需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到新生儿病房送母乳。家长可于上午10:00-11:30之间打电话至病房,告知医生今日送奶,留送奶人员姓名及身份证号,下午13:30-14:00为送奶时间

送奶家长抵达病房楼一层大厅后与新生儿病房联系,新生儿病房开具准入证明送至病房楼一层大厅,家长持准入证明至新生儿病房大门口,在病房大门口与新生儿病房护理人员完成母乳交接。

母乳喂养篇

8.宝宝住院,但哺乳期的宝妈被隔离了,母乳该如何储存?

(1)母亲准备:挤奶前洗干净双手,佩戴口罩,避免口鼻分泌物接触储奶装置;

(2)准备好吸奶器和储奶用具:吸奶器和储奶用具最好是适宜冷冻的、密封良好的塑料制品,不建议使用玻璃制品和金属制品,会影响母乳的营养活性;

(3)吸奶:建议奶水充足的宝妈们每3小时吸一次奶,保持乳汁的持续分泌;

(4)保存:根据宝宝的进食量,每袋放约60~180ml的母乳,贴上日期标签,放入冰箱中冷藏/冷冻储存,储奶袋中奶不要装太满,防止冷冻结冰涨破,冷藏母乳2~4℃可保存24小时,冷冻母乳-18℃以下可保存3个月。

9.哺乳期的宝妈如果感染了新冠病毒,或者咳嗽、发热了,还能不能继续母乳喂养?

经过乳汁传播新冠病毒的可能性极小,但是直接哺乳时,母婴近距离接触,即使戴口罩也可能发生传播,因此母亲感染新冠病毒隔离治疗期间,应避免直接哺乳,但乳汁挤出后可由他人喂养。吸出乳汁前,母亲要洗手、洗脸、戴口罩,减少病毒污染奶瓶的可能。盛放乳汁的奶瓶交给他人前要做好外部清洗或消毒,避免经奶瓶传播病毒,乳汁无需消毒,待母亲病毒核酸检测转阴后可直接哺乳。

妊娠早期或中期感染新冠病毒且分娩时已经恢复者,无需检测新冠病毒核酸,可以直接哺乳。孕晚期感染,分娩时如果症状已消失2周,新冠病毒核酸阴性,可正常哺乳。如果分娩时仍有症状,或者在哺乳期发生感染,需要母婴分室隔离。

10.哺乳期的宝妈发生呼吸道感染,或者咳嗽、发热了,还能不能继续母乳喂养?

宝妈普通感冒引起的发烧、咳嗽,可以继续哺乳。流感病毒感染时,应注意隔离,避免直接哺乳,乳汁挤出后由他人喂养,乳汁无需消毒,母亲症状消失后可直接哺乳。宝妈接触宝宝时要做好防护,戴口罩、勤洗手,避免正面对着宝宝呼吸,更不能朝着宝宝打喷嚏,从而减少宝宝被感染的风险。

日常篇

11.带孩子外出或去医院就诊该如何做好防护?

(1)尽量步行、骑车或自驾,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2)正确佩戴口罩,少在人多区域停留,与其他人保持1米以上距离;

(3)注意手卫生,教孩子少触摸公共设施,不揉眼、鼻子和嘴巴,随身携带快速手消毒液,回家后立即洗手、换外套;

(4)就诊前通过网上预约挂号,减少候诊时间;缴费时通过手机或自助机方式,减少排队和人流聚集;如需急诊留观或等待核酸结果,注意戴好口罩,选择人少的区域逗留。

12.孩子外出时可以佩戴成人口罩吗?

不建议,成人口罩大,不能贴合孩子面部,留有很多空隙,起不到防护效果,请根据孩子的年龄选择合适的口罩或面屏。但如果孩子已有明显憋气、喘息、口唇青紫等异常,则应避免使用口罩以免加重呼吸困难。

13.如何进行家庭消毒及个人防护?

做好居家清洁、通风,无需对家居内部过度消毒,回家后废弃口罩放入专用垃圾袋,单独挂起外衣外裤,更换室内鞋,清洁双手。

减少收寄快递、外卖,注意快递、外卖表面消毒。

14.疫情防控期间,家长看护儿童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1)疫情防控期间,少出门、不聚集,不去人流量多的超市、商场、公园等场所,尽量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2)注意手卫生,勤开窗通风,如家中出现发热或呼吸道症状患者,注意及时保护性隔离;

(3)看护中注意避免磕碰、误吸窒息等意外伤害;

(4)对于大龄儿童,除监督孩子认真参与线上课程之外,多与孩子一起画画、搭积木、做游戏、看课外书,丰富娱乐生活,少玩电子产品,保护视力;

(5)规律生活、合理饮食、适当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

15.疫情防控期间,孩子在家如何提高自身免疫力?

(1)均衡膳食,不挑食偏食,少吃高糖高油食物,保证优质蛋白质、维生素、膳食纤维摄入;

(2)多饮水,规律作息,保证儿童每日10小时左右睡眠;

(3)坚持锻炼,每日可在空旷的室外适度运动;

(4)避免吸入二手烟;

(5)协调亲子关系,家长和孩子保持心情愉快。

16.疫情防控期间,孩子还能按预防接种程序去打疫苗吗?

(1)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程序在助产机构及时接种;

(2)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儿,第2剂和第3剂乙肝疫苗,应与接种单位预约后及时接种;

(3)用于暴露后免疫的疫苗,如狂犬病疫苗和破伤风疫苗,应及时接种,就近选择接种机构,事先通过网络或电话了解情况、做好预约、核实和准备,等待接种,接种后留观时,尽可能减少人群聚集;

(4)隔离期间,可暂停除上述四种疫苗以外的其他非紧急疫苗接种,在隔离结束后为儿童尽早补种。

17.隔离期间,家里有新生儿宝宝,照护人要注意什么?

(1)保证新生儿足量喂养,鼓励母乳喂养;

(2)观察新生儿黄疸:足月儿皮肤黄染多于生后2~3天出现、4~5天达高峰、2周内消退;早产儿多于生后3~5天出现、5~7天达高峰、可延迟到2~4周才消退;如果皮肤黄染过早出现、延迟不退、消退后又加重,需来院就诊;

(3)观察新生儿体温、反应、皮肤颜色、哭声、吃奶情况,如体温异常、状态不好、吃奶少、哭闹不止等,务必及时就诊;

(4)脐带:保持脐部干燥清洁,脐带脱落后2~3天有少量出血或清亮的分泌物是正常的,用酒精棉签擦干净就可以,脐带2周左右脱落,如果有过多渗血、脓性分泌物或脐周红肿有异味,应及时就医;

(5)新生儿大便:生后3日大便颜色由黑色逐渐过度为黄色,若持续排黑色胎便提示可能喂养不足,如出现腹泻或粘液血便,需及时就医。

来源 | 北医三院儿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