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最暖心古诗(读了这三首早行诗)

商山早行

唐·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早上最暖心古诗(读了这三首早行诗)(1)

读温庭筠的诗词,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他的诗和词,在思想、内容和风格上都迥然相异,读起来就好像不是同一个人写的。

他的词,多用华丽的辞藻写闺中女子的情感,风格浓艳纤细。而他的诗,基本都是在表达个人的情感,风格也和其词截然相反,如胭脂洗尽后的清新明丽。

回想一下他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这一代表词作,再看看上面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我们就不难明晓这一点。

早上最暖心古诗(读了这三首早行诗)(2)

温庭筠这首写旅途早行的诗,在首联就奠定了羁旅愁苦、思念家乡的情感基调,在尾联又以昨夜梦境中的故乡情景作结,首尾相应,情感、结构圆融。

最出色的还是写早行所见之景的中间两联,历来受人称赞。颔联两句只是对景象的简单组合罗列,信手拈来,无修饰之痕,犹如自然天成,也可以引发我们丰富的联想。

早上最暖心古诗(读了这三首早行诗)(3)

颈联中“枳花明驿墙”一句更是绝妙。黎明时分,天未大亮,墙边枳花的白就凸显出来了,让人觉得它把墙也照亮了。这种视觉感受是鲜明而真实的,所以“明”字也就显得不着痕迹。

这两联诗看似与客行之悲无关,甚至让人读之有清新明快之感,实则蕴含着凄清孤苦之意。

宋·魏野

露侵短褐晓寒轻,星斗阑干野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豆花深处草虫鸣。

早上最暖心古诗(读了这三首早行诗)(4)

这首诗写早行之早,不是直接写出,而是通过触觉、视觉和听觉来写。在野外的清晨,露湿寒气重,诗人身着短褐,感到有一丝丝寒意。天上北斗星横斜,在此时尤为显得明亮。

诗人虽然感到了寒意,也看到了明亮的星,但他仍未完全醒来,而是处在半梦半醒之间,意识便是稍显朦胧的。

早上最暖心古诗(读了这三首早行诗)(5)

诗人如在梦中,意识混沌地经过小桥,同时又听到草虫在豆花深处鸣叫。梦浅而虫鸣幽深,这清幽之声应该不会打破诗人的浅梦,而会融入其中,把梦也变得更加幽深。等诗人完全清醒之后,或许会产生方才所历皆为梦境否的恍惚感吧。

庚子正月五日晓过大皋渡二首其一

宋·杨万里

雾外江山看不真,只凭鸡犬认前村。

渡船满板霜如雪,印我青鞋第一痕。

早上最暖心古诗(读了这三首早行诗)(6)

杨万里的这次早行是在水上。他坐在船上,周围水雾弥漫,远处江边的山隐约显现,难以看清,只能凭借鸡犬之声,知道前方有个村子。景未见而先闻其声,固然是大雾所障之故,也可见山村之清幽寂静。

​时至正月初,又是早晨,所以船板上落满了霜,就像下过了雪一样。尽管诗人是在这样清冷的环境之中羁旅,却没有丝毫客行之悲,反而非常洒脱豪放,在白霜之上印上了自己的鞋印,并说是“第一痕”。苏轼曾说:“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杨万里此时或许就是把自己当成了清霜的主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