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入门必背的古诗词(济南人应该先把这17首古诗词教给孩子)

济南泉甲天下,是天下泉城,济南也是名士之城,杜甫诗云:“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千百年来,无数名士慕名而来,并留下了众多咏叹济南的宝贵诗词作品,小编特从中撷英17首,以飨读者。

小学生入门必背的古诗词(济南人应该先把这17首古诗词教给孩子)(1)

历下亭何绍基书杜甫诗句


1、唐·李白《陪从祖济南太守泛鹊山湖三首》

初谓鹊山近,宁知湖水遥。

此行殊访戴,自可缓归桡。

湖阔数千里,湖光摇碧山。

湖西正有月,独送李膺还。

水入北湖去,舟从南浦回。

遥看鹊山转,却似送人来。


唐代大诗人李白从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由湖北移家东鲁任城(今山东济宁),在山东寄居20余年,山东可以说是他的第二故乡。天宝七年(公元748年),李白游鹊山湖后,写下了该诗作。鹊山湖,旧在济南城北,与大明湖相通,金朝初年,伪齐刘豫开凿小清河,导致泺水入海,从此鹊山湖沧海桑田,不复烟波。

2、唐·杜甫《陪李北海宴历下亭》

东藩驻皂盖,北渚凌青荷。

海内此亭古,济南名士多。

云山已发兴,玉佩仍当歌。

修竹不受暑,交流空涌波。

蕴真惬所遇,落日将如何。

贵贱俱物役,从公难重过。


《陪李北海宴历下亭》杜甫五言古诗,是诗人天宝四年(745年)游历济南所作。诗中赞美了济南的名士风流和秀丽景色,也表达了朋友之间的深厚友情。本诗虽是即席而作,但在选词造句上,颇见功力。诗的体裁为五古,但前四联对仗工整,精妙自然。“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二句传诵千古,成为济南的城市名片之一。

3、宋·欧阳修《留题齐州舜泉》

岸时有而为谷,海有时而为田,虞舜已殁三千年。耕田浚井虽鄙事,至今遗迹存依然。历山之下有寒泉,向此号泣于旻天。无情草木亦改色,山川惨淡生云烟。一朝垂衣正南面,皋夔稷契来联翩。功高德大被万世,今人过此犹留连。齐州太守政之暇,凿渠开沼疏清涟。游车击毂惟恐后,众卉乱发如争先。岂徒邦人知乐此,行客变为留征轩。


留题齐州舜泉诗为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和诗人欧阳修所作。元代文人元好问在《济南行记》载:舜井处“有欧阳公诗,大字石刻”,即此诗也。宋神宗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欧阳修六十二岁,知青州知府三年,此诗应为此期间所作。

3、宋·苏轼诗两首

神宗熙宁九年(1076)十二月,任密州(治所在今山东诸城)知州已满两年的苏轼接到了改知徐州的任命,离开密州,赶赴徐州。熙宁十年正月底,经潍州、青州,苏轼第一次到了济南。

当时苏轼的好友李常(字公择,为北宋著名诗人黄庭坚的舅父)正在齐州知州任上,并赋诗相迎,苏轼亦为之作《至济南,李公择以诗相迎,次其韵二首》相和。其时,苏辙的三子苏迟、苏适、苏元亦皆在济南。亲友相聚,苏轼自然十分高兴。在李常的挽留下,苏轼此次在济南前后盘桓了一个多月。

在此期间,他曾与李常策马畅游龙山,欣然写下了《答李公择》一诗:

济南春好雪初晴,

行到龙山马足轻。

使君莫忘霅溪女,

时作阳关断肠声。

苏轼还在李常、几道等人的陪同下游览了槛泉(即今之趵突泉),观赏了槛泉旁的梅花,并“写枯木一枝于槛泉亭之壁”(见《济南金石志》卷四),刘诏曾将其模勒于石。

此次济南之行给苏轼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后来所作的诗文中,苏轼曾多次提及这段经历,如在作于哲宗元祐二年(1087)的《将至筠,先寄迟、适、远三犹子》一诗中,曾深情地忆及此次济南之游:

忆过济南春未动,

三子出迎残雪里。

我时移守古河东,

酒肉淋漓浑舍喜。

4、宋·苏辙诗两首

苏辙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与其父苏洵、兄苏轼被并称“三苏”,同居“唐宋八大家”之列。北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夏,时年35岁的苏辙由陈州(治所在今河南淮阳)学官改任齐州(治所在今济南)掌书记。此后,一直至熙宁九年(1076)十月任满离济,苏辙在济南宦居的时间长达三年多,题咏诗文近百篇。在此撷选三首代表作。

《和李诚之待制燕别西湖(大明湖)》

东来亦何恃,夫子此分符。

谈笑万事毕,樽罍众客俱。

高情生远岫,清兴发平湖。

坐使羁游士,能忘岁月徂。

纵欢真乐易,恨别不须臾。

庙幄新谋帅,河间最近胡。

安边本余事,清赏信良图。

应念兹园好,流泉海内无。

《舜泉复发》

奕奕清波旧绕城,旱来泉眼亦尘生。

连宵暑雨源初接,发地春雷夜有声。

复理沟渠通屈曲,重开池沼放澄清。

通衢细洒浮埃净,车马归来似晚晴。

5、金元·元好问《济南杂诗十首》之十

看山看水自由身,

著处题诗发兴新。

日日扁舟藕花里,

有心长作济南人。


元好问与济南有着难解之缘,早在年幼之时就因“从先陇城府君(指其叔父、曾任陇城县令的元格。元好问出生后7个月,即被过继给其叔父元格)官掖县(今我省莱州市)”而到过济南。其成年后,至少又到过济南两次,并创作和济南有关的诗文二十余首(篇),其中包括一些被人们广为传诵的名篇佳句,如“日日扁舟藕花里,有心长作济南人”、“羡杀济南山水好,几时真作卷中人”。

6、元·张养浩《登汇波楼》

何处登临思不穷,城楼高倚半天风。

鸟飞云锦千层外,人在丹青万幅中。

景物相夸春亘野,古今皆梦水连空。

浓妆淡抹坡仙句,独许西湖恐未公。


张养浩(1270年—1329年),汉族,字希孟,号云庄,又称齐东野人,济南市章丘市相公庄镇人,唐朝名相张九龄的弟弟张九皋的第23代孙。元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小学生入门必背的古诗词(济南人应该先把这17首古诗词教给孩子)(2)

济南云庄张养浩公园

7、宋·曾巩诗两首

《西湖纳凉》

问吾何处避炎蒸,十顷西湖照眼明。

鱼戏一篙新浪满,鸟啼千步绿阴成。

虹腰隐隐松桥出,鹢首峨峨画舫行。

最喜晚凉风月好,紫荷香里听泉声。

《离齐州后》

文犀剡剡穿林笋,翠靥田田出水荷。

正是西亭销暑日,却将离恨寄烟波。

将家须向习池游,难放西湖十顷秋。

从此七桥风与月,梦魂长到木兰舟。


曾巩,“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固,先世原本鲁籍,自高祖定居江西南丰,其后遂为南丰人。曾巩于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出任齐州知州,在山东约近三年,对社会治安的整理,利民工程的修建,泉城景点的咏赞等方面,都倾洒了自己的心血。

小学生入门必背的古诗词(济南人应该先把这17首古诗词教给孩子)(3)

大明湖风景区内的南丰祠(又名曾公祠)

8、宋·黄庭坚《同世弼韵作寄伯氏在济南兼呈六舅祠部》

山光扫黛水挼蓝,闻说樽前惬笑谈。

伯氏清修如舅氏,济南萧洒似江南。

屡陪风月乾吟笔,不解笙簧醉舞衫。

只恐使君乘传去,拾遗今日是前衔。


”济南潇洒似江南,湖光山色与水清“,是关于济南流传很广的一句诗,多数人都把它归到黄庭坚名下,但是小编一直没找到这两句诗的出处,只能找”济南潇洒似江南“这一句的出处,还请高人指点。

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著名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黄庭坚擅文章、诗词,尤工书法。早年受知于苏轼,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其诗与苏轼并称“苏黄”,有《豫章黄先生文集》;其词与秦观齐名,有《山谷琴趣外篇》;其书法精妙,与苏、米、蔡并称“宋四家”,主要墨迹有《松风阁诗》《华严疏》等。

这首诗的诗题中提到的“世弼”是指他的妹夫王纯亮(“世弼”为其字),“伯氏”是指他的长兄黄大临,“六舅祠部”是指时任齐州(治所在济南)知州的李常。黄庭坚这首诗作于北京国子监教授任上而且早在此前所写给其表弟李秉彛《次韵寄李六弟济南郡城桥亭之诗》中,黄庭坚就已说过“济南似江南”这样的话,只不过这句诗后来远不如其“济南萧洒似江南”一语广为人们所熟知而已。

9、宋·晁补之《别历下绝句二首》之一

来见红蕖溢渚香,归途未变柳梢黄。

殷勤趵突溪中水,相送扁舟向汉阳。


晁补之,宋代文学家,“苏门四学士”之一,曾任齐州太守,该诗为作者离别济南时所作。

10、元·赵孟頫诗两首

《趵突泉》

泺水发源天下无,平地涌出白玉壶。

谷虚久恐元气泄,岁旱不愁东海枯。

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

时来泉上濯尘土,冰雪满怀清兴孤。

《送山东廉访照磨于思容》

林梢春动紫烟生,匹马东风十日程。

若到济南行乐处,城西泉上最关情。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元代书画大家,元二十九年(1292年)夏天,三十九岁的赵孟頫,被朝廷任命为同知济南路总管府事。此后,赵孟頫在济南居官两年多,一直到成宗元贞元年(1295年)春夏间才奉调离济返京。赵孟頫的这首《趵突泉》诗是数百首题咏趵突泉的诗作中最负盛名的一首。另外,赵孟頫为济南所作《鹊华秋色图》是赵孟頫山水画的代表之作,同时也是元代文人画的代表之作。

小学生入门必背的古诗词(济南人应该先把这17首古诗词教给孩子)(4)

鹊华秋色图

11、明·李攀龙《答殿卿过饮南楼见赠二首》(其二)

南楼雪后忆离群,湖上衔杯弄白云。

也道酒如春水薄,樽前无日好无君。


李攀龙(1514—1570),号沧溟,字于鳞,祖籍济南长清,自其曾祖父起徙居历城韩仓店。李攀龙是明代“后七子”之一,一代文坛领袖。李攀龙在大明湖百花洲所筑的湖上白雪楼,又名第二白雪楼或南楼,他依靠这片水域,杜门谢客,而有合己者引对则累日不倦,诗酒酬答,优游于湖光山色之间。李攀龙一生创作了1400余首诗歌,各体兼备,尤以七律成就最高,堪称明代之冠冕。

小学生入门必背的古诗词(济南人应该先把这17首古诗词教给孩子)(5)

如今的白雪楼为后世纪念李攀龙重建

12、清·王士禛《忆明湖》

一曲明湖照眼明,越罗吴縠剪裁轻。

烟峦浓淡山千叠,荷芰扶疏水半城。

历下亭中坐怀古,水西桥畔卧吹笙。

鹊山寒食年年负,哪得樵风引棹行。


王士祯(1634—1711),原名王士禛,字子真、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人称王渔洋,谥文简。新城(今山东桓台县)人,常自称济南人,清初杰出诗人、学者、文学家。博学好古,能鉴别书、画、鼎彝之属,精金石篆刻,诗为一代宗匠,与朱彝尊并称。


END.感谢观看,欢迎转发。欢迎关注“驴友书虫”,持续推送好玩、好看的旅游、美食、奇趣与历史文化类文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