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解基层矛盾纠纷(心系群众以情感人 )

相信很多石家庄市民和记者一样,一提起“帮大哥”,高瑞奎那高大憨厚的身影便浮现在眼前,尽管他已经离开我们有四个多月了。

高瑞奎,男,1948年5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正定县正定镇民主街村人,曾担任正定县“帮大哥、帮大姐”人民调解员协会会长、县巡回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石家庄市巡回人民调解委员会副主任、石家庄市广电台生活频道《调和》栏目首席“和事佬”调解员和河北省广电台农民频道《非常帮助》栏目“帮大哥”。

调解基层矛盾纠纷(心系群众以情感人 )(1)

“帮大哥”高瑞奎

高瑞奎同志自1976年开始从事人民调解工作以来,43年如一日,扎根基层,心系群众,无私奉献,先后调解各类矛盾纠纷近万起,调解成功率达98.6%。

他三次被司法部授予“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称号,2005年被司法部授予“全国标兵人民调解员”称号,2006年被评为“感动省城十大人物”和年度“感动中国”候选人,2009年在全市政法系统“百佳标兵”选树活动中被评为“十大人民调解员标兵”,2011年6月被授予“石家庄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并参加省第八次党代会,2014年被评为省“十大法治人物”,2016年被中宣部、司法部授予“全国法治教育模范个人”称号。

调解基层矛盾纠纷(心系群众以情感人 )(2)

高瑞奎曾被司法部授予“全国标兵人民调解员”称号

他所在的正定县“帮大哥、帮大姐”调解员协会调解室2012年被河北省委政法委评为“全省先进调解室”。

2019年1月3日上午,高瑞奎同志在调解成功了他生命中最后一起纠纷后,于下午3时,在给当事人送调解书途中突发疾病,经抢救无效不幸逝世,享年71岁。高瑞奎虽然走了,但他那朴实的微笑和高大的背影,却永远定格在了人民群众心中。

对党忠诚,心系群众,誓做人民的调解员

高瑞奎16岁就担任了人民公社的食堂管理员,19岁起做过粮食保管员、出纳员,后来又在村里担任会计。与老百姓的接触让他熟识人情世故,热心肠的他更是开始主动调解村民纠纷。1976年,高瑞奎担任民主街村治保主任、民调主任,正式走上民调之路。

高瑞奎常说,“处理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是党赋予人民调解员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打造起群众信任的信访和调解通道,既要代表群众为他们争取合法权益,也要接受党和政府的委托,调处信访矛盾。”

正定县民主街村是当地的一个富裕村,村民不仅各有营生,村里每年还有分红。生活在这里的高瑞奎家里养殖奶牛,孩子勤勉孝顺,家庭和睦幸福。人到晚年本来应该在家里享清福,可他的生活完全是另外一副模样。全省各地奔波忙碌,电话从早到晚响个不停,对于一个六七十岁的老人来说,这样的生活状态总让人担心,可在高瑞奎看来,理应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为社会和谐稳定贡献一份力量。

43年间,大到婚姻、财产和宅基地纠纷,小到羊吃麦苗、鸡进错窝等邻里矛盾,只要群众有需要,高瑞奎就像处理自己家的事情一样,一次次奔波在当事人之间。

2018年10月,外地务工人员孙某来到正定县打工,在搬运塑料材料时不幸被砸倒伤了锁骨,雇主在支付了一小部分医疗费后再也不管。高瑞奎得知此事后立即找到雇主,以一个老大哥的身份语重心长地提醒他,伤者是个外地人,一个人在外面赚钱不容易,就算受伤与咱们无关,大家都还要尽力帮他渡过难关,哪能就这样不管不问……一番话说得雇主羞愧不已,同意支付36000元医药费,让孙某得以顺利住院继续治疗。

调解基层矛盾纠纷(心系群众以情感人 )(3)

高瑞奎的办公室里挂满了调解对象送的锦旗

“心系劳工 以人为本”“理清纷乱 化解纠纷”“为民调解行善事 排忧解难积功德”……高瑞奎的办公室内挂满了这样的锦旗,随着一个个矛盾的解决,一件件纠纷的化解,高瑞奎的名气越来越大,越来越成为深受百姓喜爱的调解明星,成为全省人民调解员的楷模。

用心调解,以情感人,春风化雨暖人心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是高瑞奎同志生前最喜欢的一首唐诗。

他曾说过:“作为一名调解员,正需要春风化雨的真情,有真情才能用心调”。在多年的调解工作中,高瑞奎总结出“五心”调解法:有耐心,当事人多烦叨都不能急躁;有真心,真心实意为当事人着想;有热心,拉一张高高在上的冷脸孔搞调解,肯定会被人拒之门外;有恒心,一次不成两次,两次不成三次,直到调解成功;有决心,就是调解不成不罢休。这“五心”总结起来,其实就是“一切以人民为中心”。

调解基层矛盾纠纷(心系群众以情感人 )(4)

高瑞奎生前的工作岗位

2015年,一位70多岁的老人因拆迁补偿纠纷从外地到河北省直某机关上访,已经持续半年多时间,但其闹访势头丝毫没有减弱,不等人们上班,她就到达单位门口,人们下班后才收拾东西悄悄离去。负责信访的领导一筹莫展,有人提出请高瑞奎试试。

高瑞奎详细查看了有关材料后,只身一人走到上访人的轮椅旁,坐在马路牙子上,和上访人拉起了家常,慢慢地拉到了上访……一开始当事人虽然没有抵触,但也并不“买账”,还是一如既往地来机关门口。高瑞奎很有耐心,当事人多难缠他都不急躁,而是一直找机会进行心理疏导。

就这样,高瑞奎连续两天和当事人唠家常、摆事实、讲道理,终于让她心悦诚服。此后,当事人的情绪不再像原来那么激烈,抗拒心理也逐渐减弱,到机关上访的次数越来越少,一段时间后机关门口再也没有了她的身影。

无私奉献,热心助人,舍小家为大家

“干了40多年的调解工作,俺总结出来一个道理——乡亲间大多数的矛盾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但如果不及时解决,就会小事闹大、大事闹复杂。如果能及时妥善处理这些矛盾,就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一接到乡亲的求助,俺都会尽快赶过去,把矛盾化解在萌芽中。”43年来,无论面对什么样的纠纷,高瑞奎总能在第一时间赶到,运用智慧和真情及时公正的调解纠纷。

调解基层矛盾纠纷(心系群众以情感人 )(5)

高瑞奎的电话是对外公开的,求肋者非常多

2014年,一个住有八九户人家的大杂院里,住户李某想修建新房,未征得其他邻居的同意,就在公共通道上画了白线准备扩展自家地盘。邻居发现后找李某理论,话不投机双方剑拔弩张。高瑞奎得知后找到李某:“你想盖房别人不干涉,可你要占公共通道这可不行,这是侵犯了公共利益呀。”李某却气呼呼地反问:“前两年张某盖房时不也占了点儿公共院吗?怎么没人管?”高瑞奎见李某正在气头上,单刀直入不仅解决不了问题,闹不好还会激化矛盾,便待李某情绪稳定后转身离开,将纠纷暂时搁置下来。随后,他找机会为李某建房出谋划策,李某见其为自己着想,脸色和口气有所转变。高瑞奎见机会来了,立即把话头转到老话题上:“占上这点儿公共通道,你的院子也大不了多少,如果因此打架,伤了祖祖辈辈乡亲邻居的和气你也划不来呀。”在高瑞奎的耐心劝说下,李某最终按原来的房基翻盖了新房,原本剑拔弩张的双方握手言和。大杂院里的住户都夸高瑞奎又为大家“撮合”成了一件好事。

高瑞奎做起调解工作是个有心人,但做起自己家的事却特别“无心”。他家喂着奶牛,孩子们让他负责早晚挤奶、交奶的事。有一次,高瑞奎刚挤完奶准备去交奶时,有急需调解的纠纷让他去,因走得匆忙没把交奶的事委托给别人,待他调解完纠纷回来,伏天的奶已发酵,造成了近两千元的损失。

依法调解,公平正义,打铁必须自身硬

在调解实践中高瑞奎意识到,解决矛盾纠纷只是治标,要真正建设平安文明的社会,提高人们的思想文化水平和法治意识才是根本。在工作中,他始终坚持依法调解,注重引导当事人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调解基层矛盾纠纷(心系群众以情感人 )(6)

高瑞奎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人民调解事业

2011年,正定县成立了“帮大哥、帮大姐”信访调解代办之家,目的就是为政府分忧、为百姓解难,由高瑞奎主持工作。

2012年3月,靳某哭着找到了代办之家,反映她在一家公司操作机床时不慎将左手食指冲断,但在责任认定和赔偿标准上却与公司产生分歧。又气又急的靳某准备到政府去“讨说法”,她的家属也“组织”起十多人轮流在公司“堵门”。得知矛盾有激化的可能,高瑞奎一面安慰靳某,一面当即表示“代办”,并且帮助联系法援中心律师一起到公司去做调解。几趟跑下来,双方终于达成协议,靳某的家属从公司撤离,一场可能激化的矛盾随之解决。

“当一名合格的人民调解员,必须懂得法律法规,巧妙运用调解技巧。”多年来高瑞奎一方面坚持读书看报,学习法律法规,一方面积极参加司法系统组织的各种培训,参与人民陪审员工作,旁听法院庭审,学习法律知识和调解技巧。

经过不断学习,高瑞奎从接受培训到给别人做培训,经常在各县(市、区)为调解员授课。大家都爱听他讲的课,他的课特别生动、实用、接地气。

此外,为了提高群众对调解工作的认同度,高瑞奎将娴熟的法律知识应用于电视调解中,大大提升了节目的公信力,将观众每一次观看节目的过程,变成了一次接受法治教育的过程。

传授经验,示范带动,做好工作“传、帮、带”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高瑞奎成为调解明星后,积极推动建立正定县“帮大哥、帮大姐”人民调解员协会,并担任会长,以此为平台,吸引更多的人参与人民调解工作,王金锁就是其中的一位。

高瑞奎面试调解员时,看中他适合做调解工作,跟他足足谈了40多分钟,坚定了他从事调解工作的信心。在日后的工作中,高瑞奎也经常鼓励、指点他。王金锁说,“是高大哥把我引上调解之路的,我永远忘不了他。”“我赢得了正定县金牌调解员比赛,成为一名金牌人民调解员。这块金牌应该属于高大哥。”

调解基层矛盾纠纷(心系群众以情感人 )(7)

高瑞奎积极推动建立正定县“帮大哥、帮大姐”人民调解员协会

祁文芝是正定县“帮大哥”“帮大姐”人民调解员协会副会长,也是被高瑞奎带进人民调解队伍的。在高瑞奎的言传身教下,他也成为一名“帮大哥”调解明星。祁文芝说,“高会长经常说,要学习法律法规,学习风土人情,要把当事人当亲人,拉近与当事人的距离。这些话,我终身受用。”

高瑞奎总是说,“我是一名人民调解员,人民调解员的最高境界就是让社会没有矛盾纠纷。”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一辈子在人民调解员岗位上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文/河北青年报记者彭丽晗

■摄/河北青年报记者崔华瑞

■编辑/刘军

版权归河北河青传媒有限责任公司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