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胡杨歌曲赏析(远去的驼铃声歌曲可可托海的牧羊人赏析)

作者:张涛 上海华东师范大研究生 ,原乌鲁木齐八钢中学校长,八钢教育处长,育人四十载,桃李满天下。写作爱好者。

近期,歌曲《可可托海的牧羊人》火遍了天山南北,火遍了全国各地,火得不可思议。 也许以“大雅之堂”的标准,它不是什么上乘之作,但流行其实也是一个标准。这种选择性的私下流行,表明了一种大面积的认可、接受,甚至是欣赏。而它,又不是那种迎合芸芸众生的庸俗小调,靠颜色去博得喜好,去迎合低级趣味,去赚取呼声。它是在诉说一个牧羊人和养蜂女两个小人物的悲情故事。

大漠胡杨歌曲赏析(远去的驼铃声歌曲可可托海的牧羊人赏析)(1)

大漠胡杨歌曲赏析(远去的驼铃声歌曲可可托海的牧羊人赏析)(2)

悲剧往往是把惨相撕开来给人看。

但《可可托海的牧羊人》却又没有使用令人撕心裂肺、痛不欲生的艺术表现手段。相反,它表现的是哀而不伤,痛而不绝的深沉情感。

凄美、深沉、真挚成了《可可托海的牧羊人》的主基调和风格。这种表达非常符合居住在山里的不善言辞的纯朴厚道的哈萨克牧羊人的性格,符合西部牛仔风,符合大多数人对失恋的态度呈现。

大漠胡杨歌曲赏析(远去的驼铃声歌曲可可托海的牧羊人赏析)(3)

大漠胡杨歌曲赏析(远去的驼铃声歌曲可可托海的牧羊人赏析)(4)

这首歌,王琪是原唱,却没有大火。直到有个叫洋仔的网络歌手用沙哑不修饰的声音来演绎它,才火爆起来。他的声音有生活,有原生态意味,接地气,所以能感染人,被大众所接受。如果用美声、气声去表现,一定会失去草原之味,宏大而不孤独,高亢而不符合主题,更不要谈什么深入人心了。

动人的歌词,是这首歌成功的又一重要缘由。它是以一个失恋的人的内心独白的方式来叙事,表达出牧羊人对心上人的依恋、思念和对不辞而别的无奈。整体给人一个画面:苍穹之下,戈壁之上,神情木然的牧羊人无力地倚靠在毡房边,忧郁地望着远方,寄托着无尽的遐思。你的驼铃声仿佛还在我耳边响起,告诉我,你曾来过这里。就连心上人远嫁伊犁,也是听人家说的。牧羊人的心也随着心上人去了伊犁。是不是那里有美丽的那拉提,还是因为那里的杏花才能酿出你要的甜蜜。这里牧羊人的猜想,是用的双关语。甜蜜,表面上是养蜂人的蜜,实则是暗指幸福。含蓄地表达出我问天问地问自己,你是不是远离了我,去找更好的幸福的本意。最妙的一句是“毡房外,又有驼铃响起,我知道,那一定不是你”,出乎理解者的意料,又入欣赏者的意中。按照常理,有驼铃声响起,朝思暮想的牧羊人一定会一跃而起,跑到门口去一探究竟。可是牧羊人一动不动,知道那一定不是你。为什么?因为那不是你的驼铃,你的歌,甚至于那不是你的气息。你的一切声音,都在我心里有烙印,我都那么熟悉。可见牧羊人对酿蜜女用情之深。除了你,再没有美丽的姑娘让我难忘记。歌词用不动声色代替了山盟海誓,海枯石烂。

大漠胡杨歌曲赏析(远去的驼铃声歌曲可可托海的牧羊人赏析)(5)

大漠胡杨歌曲赏析(远去的驼铃声歌曲可可托海的牧羊人赏析)(6)

大漠胡杨歌曲赏析(远去的驼铃声歌曲可可托海的牧羊人赏析)(7)

深沉如此。

有人说,这首歌,让人知道了可可托海,巧妙地推介了那拉提。也许是,但我更愿意承认这是一种无意的植入,更希望人们将它理解为这是发生在新疆的一个动人心弦的爱情故事。

2020.12.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