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给我们的三国印象(数一数三国里的邹城记忆)

作者:李兴甲编辑:崔京良,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留给我们的三国印象?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留给我们的三国印象(数一数三国里的邹城记忆)

留给我们的三国印象

作者:李兴甲

编辑:崔京良

三国时代,是群雄并起、战争频仍、鼓角争鸣的时代,《三国演义》更是给后世留下许多英雄形象。让我们穿越千年的时空,去寻找三国里的邹城记忆。

吕布与普阳山的传说

在邹城市看庄镇柳下邑村东北方向,有两座花岗岩质小山——东普阳山和西普阳山,山不高,海拔仅251.2米, 面积不大,仅5平方公里。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此山因为曾经有位名将在此驻军点将而远近闻名,他头戴紫金冠,身披龙鳞铠,手擎方天戟,胯下赤兔马——正是东汉末年纵横疆场无人能敌的温侯吕布。

传说吕布杀死奸贼董卓之后,驻扎在河南濮阳城,每日携貂蝉四处游乐。曹操忌惮吕布骁勇,终究容他不下,于是发兵来袭。

吕布率军与之交锋,数败曹军。但曹操势大难挡,吕布终因一个疏忽被曹操击破,只好趁夜携带家眷率众向东南进军,一直来到一座小山,遂传令依山扎寨,小憩整兵。

吕布看到手下军兵盔歪甲斜,很是不满,于是命军士在山脚高地用土筑一座高台。翌日清晨,吕布登上高台俯览三军,阅兵点将。此台后来被人们叫做“吕布点将台”。

由于吕布心中怀念在濮阳城的日子,所以将这座驻军的小山命名为“普阳山”。这就是邹城普阳山名字的来历。今普阳山仍有落霞泉、点将台等遗迹。民间有“丈把石、饮马泉、石马山上吕布戏貂蝉”传说。

落霞泉与滑将河的传说

滑将河位于邹城香城镇西部,河道上游为莫亭水库,流向南北,注入滕州市马河水库,全长22.5公里,流域面积108平方公里,是香城镇境内贯穿南北的三大河流之一。

相传三国时期,濮阳一战失利后,吕布退守滑将河一带。

一天傍晚,吕布与貂蝉到帐外散心,忽听潺潺水声,循声而行,在山中发现一股清泉涌自一石缝间,泉水清洌,貂蝉不禁心动,掬水濯面,洗毕,顿感神清气爽,连日来随败军奔波的憔悴一扫而空,回眸一笑间,面胜桃花、千娇百媚,顿时连西天那绚烂的彩霞也失去了光彩。因此人们把这眼泉命名为“落霞泉”。游览普阳山,人们仍然能找到此泉,水声哗哗作响,但泉水流量却很小。当地群众把落霞泉当做一眼宝泉,他们说此泉水有增白润肤、美容养颜之奇效。

时隔不久,曹操恐吕布向北占据兖州要地,便派兵追剿,在普阳山与吕布展开大战。吕布喘息未定,将心不齐,再次大败而走。普阳山东1公里处,有一条南北流向之河,吕布坐骑赤兔马乃宝马,纵马一跃而过,后面曹军将士追赶而来,到河中纷纷滑倒,人仰马翻,因此,此河被人们称为“滑将河”。吕布此后向南投徐州刘备去了,其手下士卒被曹军冲散,纷纷解盔卸甲,将甲胄兵器投入一深水井,化作百姓四处逃散。后来在东西普阳山间有一片地,大旱之年仍然土壤潮湿,人们称为“夜潮地”,相传当初的深水井就在此处,但始终没有人能够找到。

在普阳山东面山麓,有一块较为凸出且平整的高地,这就是吕布点将台遗址,系邹城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说,这里原来有不少建筑物,上世纪70年代,人们还能在点将台附近,挖到一些雕有图案的瓦砾、破碎铜鼎和锈蚀的箭簇。这些大概是当年曹、吕大战时留下的东西。

千年岁月缓缓流过,是非功过早付笑谈,而纵横天下的枭雄、猛将也都已化作了天空中的烁烁繁星。普阳山静默,点将台不语;落霞泉犹在每日映着西天的彩霞,只是美人朱颜已改。就让我们面对历史的遗迹,听着动人的故事,来遥望那星空吧。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普阳山下可爱的劳动人民一直守护着这座美丽的小山。每逢清明节,柳下邑小学还会组织小学生登山游玩,平时也会有很多人登山游玩,这座山给人们留下了太多深刻的回忆。

刘关张与十八桃园的传说

《三国演义》第一回用了“宴桃园豪杰三结义”这样的回目,讲述了桃园三结义的故事。那么,这里的桃园三结义和邹城的十八桃园又有什么关系呢?

相传,邹城市香城镇的十八桃园,是当年刘备、关羽、张飞的驻地。

刘备被曹操打败,疲惫不堪,战后在此地驻扎。军中有老弱残兵留在了当地,刘备因思念家乡涿郡,栽植了一些桃树寓以慰藉之意。后桃园面积发展壮大,居民集聚众多,先后形成了18个村庄,被称作“十八桃园”。

以自然村为序,这18家桃园分别为蔡、房、徐、薛、杨、李、朱、康、于、刘、陈、张、郑、郭、宋、韩、杜、姬。现由于自然村合并或拆分,已不是十八之数。

五宝庵上华佗殿

邹城市香城镇境内的五宝庵山原名立石山,相传很久很久以前,孙悟空大闹天宫时偷得太上老君仙丹,被天兵天将追赶,逃到立石山上空时,恰巧遗落五粒仙丹于此山中。后来这五粒仙丹化作金钟、银钟、金棒槌、宝锄、聚宝盆五件宝贝,从此山下方圆百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店铺林立,一派繁荣景象。再后来人们渐渐发现了山上的秘密,认为天降祥瑞,保佑一方,纷纷修建庙宇,供奉天神,烧香拜神者更是络绎不绝,从此立石山更名为五宝庵山,沿用至今。

五宝庵山风景独特秀丽,文化源远流长,自然资源保存完好,山上文化遗存众多,石洞、石棚、残垣、古墙、古旧新碑皆有。

山上植被丰富,植物茂盛,物种繁多,也盛产中药材,有一年,附近村民曾发现过千年灵芝。山上存有华佗殿,据说是当年华佗炼制药材的地方。进入山门上行,路右侧,有两间石屋,为华佗殿。相传三国时期,此山附近发生了一场瘟疫,很多人进山拜神求医。有一个老头在上山路上因疾病昏倒,被一个郎中救了。郎中知道村里发生瘟疫后,进村仔细查看,进山采了一些草药,吩咐老头将草药捣碎倒在井里,喝了井里的水即可痊愈。老人半信半疑,把药投到井里后,人们喝了井水,果然药到病除。后来听人说,那位郎中就是著名的神医华佗。后人就在华佗救治老人的地方建起两间华佗殿供奉,一来感谢华佗神医的救命之恩,二来祈求家人平安健康,多福多寿。直到“文化大革命”前,此处还香火旺盛,香烟缭绕。华佗殿早些年只剩围墙、破烂不堪,当地政府启动生态旅游开发项目后,对华佗殿进行了重修。

曹操与秦《峄山碑》

《峄山碑》现存于邹城市博物。《峄山碑》原是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东巡时所刻,是秦刻石中最早的一块,内容是歌颂秦始皇统一天下,废分封,立郡县的功绩。

原石相传是魏武帝曹操(一说是魏太武帝拓拔焘)登山时令人推倒。到底是不是曹操推倒的,其实也只是传闻,但这个锅他却背了几千年。即便是他推倒的,但峄山碑也不至于彻底破坏。

后因李斯小篆盛名遐迩,碑虽倒,慕名前来摹拓的文人墨客、达官显贵仍络绎不绝。当地官民因常疲于奔命送往迎来,便聚薪碑下,将其焚毁,从此不可摹拓。现在流传于世的,都是后人临刻的版本。

建安名士——王粲

王粲(177-217年),字仲宣,东汉末年山阳郡高平(今邹城市郭里镇)人,“建安七子”之一,太尉王龚曾孙、司空王畅之孙。

王粲少有才名,为著名学者蔡邕所赏识。初平二年(192年),因关中骚乱,前往荆州依靠刘表,客居荆州十余年,有志不伸,心怀颇郁郁。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南征荆州,不久,刘表病逝,其子刘琮举州投降,王粲也归曹操,深得曹氏父子信赖,赐爵关内侯。建安十八年(213年),魏王国建立,王粲任侍中。

建安二十二年(216年),王粲随曹操南征孙权,于北还途中病逝,终年四十一岁。王粲善属文,其诗赋为建安七子之冠,又与曹植并称“曹王”。

荆州霸主——刘表

刘表(142--208年),字景升,山阳郡高平县(今邹城市西南部)人。刘表为鲁恭王刘余的后代,身材魁梧,相貌堂堂,力强过人。

刘表博识多闻,遇事擅执中庸,通晓事理。刘表据荆州10余个春秋,由于他招诱有方,威德并施,奸滑之徒为其所用,北方学士归者如流,不少平民百姓也前往避难。因此,在刘表割据的区域内,人们皆得“资全”,并出现了“起立学校,博求儒术”,人们安居乐业的升平景象。刘表死后,次子荆州牧刘琮出降曹操,长子刘琦归附刘备。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