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开学第一天家长担心的问题(家长别高兴得太早)

还有不到一个星期就要开学了,你们家的孩子准备好了吗?不!我更应该问,你准备好了吗?

为什么这么说,就是因为大家都过了一个多月母慈子孝的日子,开学后又要开始咆哮的生活,家长们都做好心理准备了吗?

而且比起孩子,家长在开学前担心的事情会比较多,担心孩子到底能不能适应学校的生活,能不能跟同学愉快相处,能不能跟得上学校的教学,会不会被其他人欺负?

但其实,这些我们不都经历过的了吗,事实上也没这么难。孩子远比我们想象中的还要坚强,尽管孩子只是上幼儿园,很多想法还不太会表达,但他们内心都明白得很,而且远比你知道的要更早明白。

幼儿园开学第一天家长担心的问题(家长别高兴得太早)(1)

下面就分别从幼儿园常见的“善恶”、“公平”、“等级”、”分享“几个方面来说说,孩子到底从什么时候开始就有这些概念的。

1、“善恶”的概念

进幼儿园前的小朋友,很多家长会觉得孩子的生活环境中应该没出现过“坏人”,毕竟每天都是跟家长生活在一起,在孩子眼里应该身边都是好人。

那万一上了幼儿园,孩子被其他小朋友欺负,他不知道该怎么处理,怎么办呢?

但心理学家表示,其实宝宝早在6个月的时候,就应该开始有“善恶”的概念了。

有研究者做过一个实验,就是给6个月大的婴儿看两段视频。一个视频中有个红色圆形小人在努力地爬坡,可是怎么都爬不上去。这时来了一个蓝色方形小人,它从后面推着红色圆形小人,帮助它爬上了坡。

在另外一个视频中,这个红色圆形小人同样在努力爬坡,可当它好不容易快要爬上去的时候,却被突然跑出来一个黄色三角形小人挤了下去,让它前功尽弃。

放完这两段视频后,研究人员在婴儿的面前摆了两个玩具,一个是蓝色方形小人,一个是黄色三角形小人。

研究发现大多数婴儿都会伸手去拿了那个“乐于助人”的蓝色方形小人。这个实验说明,6个月大的婴儿,已经有了“善恶”的概念。

这里只是说宝宝这个时候就已经有“善恶”的概念,而不是说小宝宝就有分辨好人和坏人的能力。

家长在孩子上幼儿园之前,就要教会他不能随意打人、骂人,不能随便发脾气,我们先不能让孩子成为别人眼里的“坏蛋”,其次当自己有需求的时候,可以主动跟老师提,而不是不遵守规则。

家长要做的就是引导孩子往好的方面发展,但也需要教会孩子,如果在幼儿园遇到跟小朋友抢玩具,或者别人打自己的时候,可以怎么处理。

这些情况基本上都会在幼儿园发生,我们提前跟孩子说清楚解决办法,就能让他更加从容面对,而不是任凭自己被欺负。

幼儿园开学第一天家长担心的问题(家长别高兴得太早)(2)

2、“公平”的概念

如果家里只有一个孩子,基本上在家里都会被家人捧在手心上,根本感受不到不公平的待遇,但上了幼儿园后,无论是在排队、吃饭、玩玩具的时候,孩子就会感受到差异,或者会让孩子觉得为什么别人是这样,自己不是。

但其实孩子在15个月的时候,就开始有“公平”的概念了。有心理学家做过研究,给15个月大的婴儿看两张图片。

图片里,有人在给两位女士分饼干。第一张图片,每人面前各有两块饼干;第二张图片,一个人面前有三块饼干,而另一个人面前只有一块。

研究人员发现,婴儿对第二张图片注视的时间更长。这就证明,第二张图片让他们感到惊讶,为什么他们的预期不符。

实验证明,从15个月开始,婴儿就对“公平”这个概念有了初步的认知。

而研究人员还做了一个对比实验,如果把图片里的两位女士换成两个枕头,那么婴儿对两张图片的注视时间就差不多。这就说明,婴儿不是对数量的不同感到惊讶,而是理解到了人际关系中的公平分配问题。

那家长也不用过分要求孩子在幼儿园受到的是绝对公平的教育,毕竟一个班才2-3个老师,却要管30多个孩子,很难做到绝对的公平,我们可以提前跟孩子说,例如排队、睡觉、上厕所等日常生活,都会有前后顺序,人家先去,你排在后面不代表就不受重视,事情总有先有后,这是很正常的表现。

另外,在吃饭的时候,可能孩子会计较谁的菜比较多,自己的比较少,这个也可以教会孩子,可以先吃老师给的那部分,如果吃完还是觉得饿,可以主动举手跟老师说,一般老师都会给孩子添饭菜的,毕竟每个孩子的饭量都不一样,这个好难做到绝对的公平,如果我们提前跟孩子说清楚,这样孩子就不会感到自己被忽视。

幼儿园开学第一天家长担心的问题(家长别高兴得太早)(3)

3、“等级”的概念

有没有听过一些小朋友说“我爸开的是奔驰”、“我的鞋子是耐克,很贵的”诸如此类的话,你会很诧异为什么从一个2-3岁的孩子口中会讲出这样有高低等级的话,其实孩子从10-13个月开始就会有这些“等级”的概念,如果家长加以强化的话,孩子就会更加“嚣张”。

有心理学家做过一个研究,他们给10-13个月龄段的婴儿看两段视频,一个大方块和一个小方块面对面走过去,狭路相逢,挡了各自的道。

一个视频中,小方块俯下身,给大方块让路;另一个视频是大方块俯下身,给小方块让路。

研究结果表示,婴儿对后面那个视频注视的时间明显更长,他们会觉得为什么“大的低头给小的让路”。这或许表明了,婴儿最开始具备的社会秩序观念并不是“人人平等”,而是“强者支配弱者”。

我们每个家长都希望给孩子更好的物质生活条件,但我觉得不应该过早给他们这种物质生活的优越感,让他们觉得自己在学校里就是高人一等,这样很容易给他们造成社交障碍,日后在学校也好难交到知心好友。

而对于生活条件一般的家长来说,要教会孩子自信,不用觉得自己生活条件一般,自己的孩子就是低人一等,如果家长是这么想,孩子就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跟着你成为一个自卑的人。

虽然在成人的社会里没有绝对的公平,但希望我们能尽量给孩子提供一个相对公平的成长环境,让他们能尽可能健康成长。

幼儿园开学第一天家长担心的问题(家长别高兴得太早)(4)

4、“分享”的概念

相信大部分家长都遇到过,孩子不愿意分享玩具和零食的场景,这时很多人都会觉得孩子为什么这么吝啬,甚至强制让他们学会“分享”,不管他们愿不愿意。

但其实在孩子心里,早就有分享这个概念,只是他们愿不愿意而已。

有人类学家做过一个调查,给幼儿园小班的孩子设计了一个实验:首先,小朋友们需要完成一个简单任务,然后得到两块糖作为奖励。研究人员会问小朋友,愿不愿把其中一块糖分享给别人?在参加实验的全部19个小朋友中,所有人都表示愿意分享。

接着,会告诉孩子们:今天幼儿园来了两个新同学,其中一位只是今天来参观,以后就不来了;另一位会留下来,以后就是你的同班同学。你的这块糖,愿意分享给哪一位?如果把这块糖装进信封里分享给他,你要不要在信封上写上自己的名字?

那如果把“分享”看成是纯粹的利他动机,那么,这块糖分享给谁都是一样的,而且写不写名字无所谓。

而研究结果是,其中有14位小朋友选择分享给留下来的那位,只有5位小朋友选择分享给会离开的那位。而且,所有19个小朋友都要求在信封上写上自己的名字。

那问小朋友原因的时候,大部分小朋友会说:因为留下来的那位可以跟我做朋友,以后他也可以把东西分享给我。

原来3岁孩子并不是把分享看成纯粹的利他,而是明确知道分享能够带来互利互惠。

孩子们其实对分享这件事特别上心,对于一个陌生人,可能孩子未必愿意分享自己的东西给对方,而对于一个熟悉的小伙伴,可能他会更愿意分享,因为他知道以后可能对方也会给自己“回礼”。

所以家长之后不用强硬要求孩子分享,而是可以引导孩子,如果你这次分享了玩具给其他人,之后别人可能也会分享自己东西给你,这样反而会激发孩子分享的欲望。

如果孩子实在不愿意也没关系,家长也不要因此觉得孩子“自私”、“吝啬”,孩子成长会历经一个利己再到利他的过程,如果在孩子处于利己的阶段,你强制要求孩子利他,可能他就会觉得自己的秩序感被破坏,进而出现发脾气或者争抢玩具的情况。

幼儿园开学第一天家长担心的问题(家长别高兴得太早)(5)

总结

上幼儿园是孩子初次踏入社会的阶段,对他们来说是一个特别重要的阶段,不过家长也不用过分担心,只要做好足够的准备,其他事情都可以一步步慢慢来,很多在家里学不到的东西,在幼儿园他们也会慢慢领悟。

希望开学的时候,家长和孩子都能共同成长,有一个好的开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