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子监读音(国子监读音)

国子监拼音:[guó zǐ jiàn] 国子监基本释义:中国古代负责教育管理的最高机关,也兼为最高学府始于晋,称国子学,隋以后改称国子监,清末废除,改设“学部”,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国子监读音?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国子监读音(国子监读音)

国子监读音

国子监拼音:[guó zǐ jiàn] 。

国子监基本释义:中国古代负责教育管理的最高机关,也兼为最高学府。始于晋,称国子学,隋以后改称国子监,清末废除,改设“学部”。

国子监简称国学。古代最高学府和教育管理机构。源于国子学,西晋武帝咸宁4年(公元278年)始设,为与太学并立的另一大学。北齐改称国子寺。陪文帝时,以国子寺辖国子、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学。隋杨帝大业3年(公元607年)改国子寺称国子监,始为教育管理机构。唐武德初曰国子学,隶太常寺。贞观2年(公元628年)复称国子监,辖国子、太学、广文馆、四门、律、书、算七学。宋代凡学皆隶国子监。元代设国子监和蒙古国子监,分辖国子学与蒙古国子学。明、清国子监兼具最高学府和教育管理机构的性质。明代国子监分南北二监,一在南京,建于洪武15年(1382),称南京国子监;一在北京,建于永乐元年(1403),称北京国子监。清代国子监于顺治元年(1644)设在北京,沿袭明制,置率性、修道、诚心、正义、崇志、广业六堂。光绪32年(1906)设学部,国子监遂废。今北京内城东北安定门有国子监遗址,建于元至元24年(1287),内有彝伦堂、辟雍亭;东西两厢为率性、诚心等六堂,陈列〔十三经〕石碑198座,六堂北首为绳愆厅、博士厅及敬一亭。今为北京首都图书馆所在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