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唱打靶归来前介绍词(打靶归来背后的故事)

日落西山红霞飞

战士打靶把营归把营归

胸前红花映彩霞

愉快的歌声满天飞

不知不觉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作为军旅歌曲经典之作的《打靶归来》,却依旧在生生不息地被人们一再传唱。它优美的旋律、欢快的节奏、激昂的唱腔,让人每每听来,都无不精神振奋,士气高昂。

也许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吧,《打靶归来》被人们一代代地传唱了六十年之久,即便时至今日,大人小孩也几乎没有人不会吭唱这熟悉的旋律。

确实,会唱这首歌的人很多,但知道它背后故事的人,却少之又少!今天,我们就跟随本期内容,一起去作以了解。

演唱打靶归来前介绍词(打靶归来背后的故事)(1)

小战士做诗,竟然被文艺主任谱曲传唱

时间推回到1959年3月,战争的硝烟渐渐隐退,但我军的演习操练却从来没有停歇过,因为他们知道,他们肩负着保家卫国的重责,因此一刻都不能放松警惕。

当时我军第一机械化师驻守大连,师属的坦克兵团每天都要去大连滨海一个叫黄龙尾的地方进行实弹射击训练。

战士们每天迎着朝阳,踩着落日,风雨无阻地训练着,营地里,每天也都能听到那整齐的脚步声,以及响亮的口号,和嘹亮的军歌。

这样的氛围,很是鼓舞人心。

有一天,坦克兵团的战士们又结束了一天的训练,大家排着整齐的队伍,喊着响亮的口号,一个个抬头挺胸,士气高昂地回到连队,小战士牛宝源看着这令人热血沸腾的一幕,他内心非常激动,又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自己内心激动的心情。

于是,他跑回宿舍,拿出笔和纸,写了一首‘顺口溜’式的小诗——《打靶归来》

演唱打靶归来前介绍词(打靶归来背后的故事)(2)

现在描述起来这个场景,看起来似乎一气呵成,但其实牛宝源的创作却并不顺利,因为牛宝源虽然是部队的文艺骨干,但其实他只有小学文化,所以这首小诗,牛宝源当初不知道修改了多少遍。

后来,在战友们的建议和鼓励下,牛宝源终于把这首小诗修改到满意程度后,他又将手稿寄去了沈阳军区政治部主编的文艺刊物《部队文艺创作选》编辑部,进行投稿。

当时牛宝源只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可是令他没想到的是,这首小诗很快就被发表了出来。

受到了这样的鼓舞,牛宝源之后经常会把在连队的一些所见所闻,编写成诗歌或是文章,然后,再在这些文稿的基础上,把它们改编成相声、小品之类的文艺作品,以丰富大家的业余生活。

在这样日复一日的忙碌中,牛宝源都要渐渐忘记他创作的那首《打靶归来》了,而当时他同样也没想到,这首小诗在被改编成歌曲后,竟然被人们传唱了半个多世纪,即便时至今日,这熟悉的旋律也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演唱打靶归来前介绍词(打靶归来背后的故事)(3)

小战士做诗,竟然被文艺主任谱曲传唱

说起改编歌曲的事情,其实真的是冥冥中的一种机缘巧合吧。

那是在牛宝源的小诗发表不久后,1960年年初,任我军步兵某团俱乐部主任的王永泉当时想要创作一首配合士兵演练的歌曲,却一直苦于没有灵感,于是他四处搜集素材,企图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一个创作思路。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王永泉收到了军区发来的一本上一年的《部队文艺创作选》,王永泉接到这本刊物就顺手打开,翻看起来,结果无意间就看到了牛宝源创作的那首小诗。

王永泉脸上终于有了笑容,他一遍遍地朗诵着这首小诗,似乎战士们打靶归来的热烈场面就浮现在眼前,活灵活现,他内心开始跟随着这首小诗的节奏渐渐激动起来,当即就把这首小诗操在稿纸上,准备谱曲试试。

但是启动工作还是有点不太顺利,因为牛宝源的诗歌里,还是存在一些有欠缺的地方,所以王永泉便先是反复把文字部分又做了修改。

例如当时牛宝源的小诗里是这样写的:

日落西山红霞飞,

战士打靶把营归。

胸前的红花映彩霞,

清脆的歌声满天飞。

演唱打靶归来前介绍词(打靶归来背后的故事)(4)

这样写,也很符合当时的场景,但是王永泉觉得,把第四句改成“愉快的歌声满天飞”似乎更能体现战士们训练归来,欢快、激昂、鼓舞人心的感觉,于是他将“清脆的歌声”修改为“愉快的歌声”。

另外,牛宝源当时发表的小诗只有四句,要配作歌词的话,篇幅还是不够的,于是王永泉又在原诗的基础上,增补了一些内容,又添加了两段词:

歌声飞到家乡去,

父老们听了笑眯眯,

人人夸来人人讲,

说他们子弟有出息。

歌声飞到北京去,

毛主席听了心欢喜,

夸咱们歌儿唱得好,

夸咱们枪法数第一。

王永泉把歌词初稿修改完后,把稿子念给首长和战士们听,后来根据大家的意见,最后删掉了“歌声飞到家乡去,父老们听了笑眯眯”几句,只用了后四句。

演唱打靶归来前介绍词(打靶归来背后的故事)(5)

小战士做诗,竟然被文艺主任谱曲传唱

歌词部分完工后,王永泉开始进入谱曲过程,他原本想要根据大家的爱好和部队歌曲的需要,创作一首带有陕北民歌韵味的进行曲。

但是无奈王永泉当时也只是‘半个作曲家’,加之他对陕北民歌也不是十分了解,后来就一边参考《东方红》的旋律,一边歌曲的曲谱创作。

他记不清废寝忘食地推敲琢磨了多久,《打靶归来》的曲谱才终于创作完毕。

一开始,这首歌只是在军队内部传唱,后来到1960年夏天,为纪念聂耳逝世25周年与冼星海逝世15周年,“全国业余歌曲创作比赛”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打靶归来》居然在这场活动中荣获了一等奖。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打靶归来》开始迅速在全国范围内会唱起来。

而这一切,一直远在边关进行着高强度训练的牛宝源却一点儿也不知情,直到有一天,他闲暇之余打开收音机,突然听到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旋律很优美,歌词很熟悉,牛宝源似乎意识到了什么,他赶紧找到歌曲唱片,结果第一眼就看到了封面上作词的署名正是牛宝源自己。

演唱打靶归来前介绍词(打靶归来背后的故事)(6)

牛宝源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当时创作的四句小诗,居然会被改编成这么欢快激昂的歌曲,而且还这么受大家欢迎,他激动的心情无法言说。

后来,牛宝源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说道: “这首《打靶归来》主要是曲子谱得好,歌词只是表达了自己当时在练兵场上的感受和对军营生活的感受,是部队的生活给了我创作的源泉。”

1964年9月,鉴于《打靶归来》在群众间的反响异常优秀,解放军总政部为了表扬鼓励牛宝源,特意为他颁发了奖状,而牛宝源也一直对那张奖状视若珍宝。

非但如此,他在此后的文艺创作工作中,也更是积极投入,先后创作了大量文艺作品,发表在《解放军文艺》、《解放军报》、《歌曲》等刊物上。

其中,他创作的湖南民歌《今日湘江格外美》和《萨尔浒我的家乡美》在湖南和辽宁文艺调演中分别获奖,早年创作的相声作品《车行记》也一直深受好评。

演唱打靶归来前介绍词(打靶归来背后的故事)(7)

这就是《打靶归来》这首歌诞生时的背后故事,当时只有小学文化的牛宝源,以及谦虚地称自己是‘半个作曲家’的王永泉,他们在最艰朴的时光里,用最质朴的方式,创作出了一首代代相传的经典之作。

他们是平凡的,也是伟大的,因为他们善于从普通的生活里,发现命运的旋律、活着的激情,以及斗志昂扬的精神来源!而同一时期产生的很多经典歌曲,也一直在世代流传,例如《东方红》、《我是一个兵》、《绣金匾》以及《练兵歌》等。

相信经典不衰,相信华夏长安!

最后祝福祖国,必将永远繁荣昌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