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仪骗魏襄王(张仪连横魏襄王)

张仪“连横”的首选对象便是魏国,他只身前往魏国前去游说。当见到魏襄王时,他先是轻松地聊了一段家长:“启禀大王,先王在世时,微臣曾竭力促成秦魏联合,先王不愧是圣明的君主,对我本人也是恩重如山,仪从不敢忘怀。”只这几句,已让襄王觉得张仪倒是个知恩重义的君子。张仪断续说道:“正因先王听从微臣所言,魏国不曾受强秦攻伐,其他诸国也不敢随意袭扰魏国。若坚持与秦合作,哪会有今日之祸!如今,魏国面积不过方圆千里,士卒也只有三十来万,粮草刚刚够用,这些条件与韩国相差无几。可是魏国的地理位置,却不如韩国有山河凭据。魏国无险可守,说起来就像一个大战场,四面受敌,极易被各国四分五裂。诸侯相约为纵,不都是指望能安社稷、尊君主、富国强兵而名扬天下吗?可是所谓合纵,是想让天下皆为兄弟,于是杀白马在洹水之滨歃血为盟。这看上去像亲兄弟一般团结了,而事实上呢,就是同父同母的亲兄弟,还为钱财而互相争夺甚至互相残杀呢,何况这么多利害不同的国家杂聚在一起!所以,微臣向来不主张搞什么多国合纵。合纵都是暂时的,长不了,也靠不住,这是显而易见、不言自明的道理。事实不也证明了这一点吗?公孙衍放弃与秦联合,而与其他国家约纵,魏国不是照样遭攻伐、受侵扰吗?若大王不事秦国,秦兵就会越过黄河,拔取衍、燕、酸枣,攻占晋阳。这样的话,就把赵国与魏国分割开了。赵不能南下,魏不能北上;赵不南,魏不北,合纵也就断了;合纵既已名存实亡,那么大王之国想求无危无患则是不可能的了!如今韩国已事秦,假如秦人扶持韩国而进攻魏国,韩国有太子在秦国做人质,不敢不听。秦韩合二为,魏国的灭亡只在眨眼之间!这正是微臣为大王所忧虑的事呵!因而,为大王着想,不如顺事秦国,有秦国做后盾,楚国和韩国必不敢轻举妄动。与秦和好,又无楚、韩之患,大王您就可以高枕无忧、睡个安稳觉了,您的国家也没什么后患了!”

张仪骗魏襄王(张仪连横魏襄王)(1)


说到这里,张仪举杯呷了口茶,润了润口唇,清了清嗓子,偷眼看了看魏王。见魏王不知是太专注了,还是被唬住了,总之有些发呆。他一转话锋继续说道:“其实秦国一门心思只想削弱楚国,楚国强大起来,对秦国不利,对魏国威胁更大,而能助秦弱梧者,莫如魏国。若大王愿与秦“连横”,秦乃泱泱大国,将归还所占魏国土地。关于这一点,我已得秦王授权,敢拿性命担保。损楚而益魏,攻楚而从秦,既可嫁祸于别人,又可安邦保国,岂不是两全其美的善事!若大王不听臣言,秦兵将跨过黄河,向东进犯,魏国又如何阻挡得了?到那时,秦王已恼,魏国就是再想与秦和好,恐怕也不可能了!大王周围那些主张合纵的人,都脱离了现实,多说些意气用事的奋激之辞,实不可信,更不可用。愿大王深思。”

听张仪说完,襄王心动。但为慎重起见,并未马上答复张仪,只约期相告。张仪没得到魏王明确表态,就先回秦国禀报去了。

待张仪走后,襄王召集群臣入宫议事。面对当前秦兵长驱直入的形势,群臣也大都苦无良策:打又打不过,事秦又不甘心,陷入两难境地。

张仪骗魏襄王(张仪连横魏襄王)(2)


魏相公孙衍打破沉闷,仍然坚持己见,老调重弹:“启禀大王,张仪之言不可信,我们上他的当、吃他的亏还少吗?他名义上说,秦不想攻魏,只想弱楚。可秦国向来就有吞并天下的野心。常言道:‘贪心不足蛇吞象’。况秦国本就是猛虎恶狼,贪天下之心永无止境。若一味忍让,委曲求全,只会助长秦人势力。秦取楚国后,必吞魏国,正好似累石之下,安有完卵?秦国虽强,也并非神兵天将。依臣之计,不如一面派使臣前往齐国,陈明利害,以求外援;一面举国动员,倾力抗秦。只有抗秦,才有出路。愿大王慎思之。”

张仪骗魏襄王(张仪连横魏襄王)(3)

襄王再看看其他大臣,皆愁眉紧锁,大眼瞪小眼,不置可否,只好先依公孙衍之计下令备战,实在不行再贿赂秦国以求和。

却说张仪回来以后,只等魏国派人传来佳讯。不想到了约定日期,仍不见魏人来报,料到是公孙衍等人从中捣鬼,便请秦王下令出兵伐魏,迫其就范。两军交战,魏军大败,被斩首数万。秦自此按兵不动,只等魏国主动前来求和。

张仪所言纵约之不可靠,的确不无道理。旧年刚过,新年伊始,齐国就只顾扩张,不顾约誓,出兵伐魏,在观津这个地方大败魏军。这一闹,对魏国来说,就如落井下石,雪上加霜;对魏襄王来说,犹如当头一盆冷水,从头凉到脚,更加坚定了事秦的决心。公孙衍等人再说,也苍白无力,于事无补了。 看到这般情况,张仪再次入魏,大模大样地去见魏王。魏王这次见张仪,惭愧至极,诚惶诚恐,就像落水人捞到一根稻草,不等张仪开言,就惭愧地说:“寡人实在是愚蠢之极,悔不该当初不听先生之言,轻信了公孙衍等人之计,这是寡人是非不辨,用人不当呵!是寡人的过失呵!请先生代告秦王,魏国愿西向事秦,自称东藩。”张仪窃喜,却依然若无其事地说:“微臣都是为大王着想,为魏国着想呵!毕竟秦强魏弱,不如此,也实在没有别的办法啊!”

魏王表示十分感谢,张仪就告辞回到了秦国。公元前313年秦惠王与魏襄王相会于临晋,襄王依秦王言,立亲秦派公子政为太子,两国“连横”成功。

【解析】

“不肖者易惧也,贪者易诱也”主要说到的是利用恐吓与引诱的手段。而张仪在“连横”游说魏襄王时就把这两种方法灵活地结合到了一起。先把魏国与秦国的实力作了一下对比,如果与秦为敌,无异于以卵击石,自取灭亡,其恐吓之意溢于言表。接着又以利诱之,说到连只为弱楚,而弱楚便可使魏得利,得到秦国的庇护,否则,就可能会有亡国之患。最后,又以兵伐魏国使其就范,再次恐吓威慑,加上齐国攻魏之机,魏国终于答应了“连横”之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