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菌群与肠道疾病(维护正常肠道菌群)

近几年来,由中国营养学会开展的"公民肠道健康大调查"网络调查结果在网络上广为流传,这是一项通过开放式网络问卷调查并统计来自14566人的数据资料,以《国民肠道健康白皮书》形式发表,令人吃惊的是,数据显示,接近95%的人都存在肠道问题,只有5.19%的人选择没有肠道健康异常表现,由此可见,肠道健康异常的问题很普遍,并不是少见现象。

肠道菌群与肠道疾病(维护正常肠道菌群)(1)

95%的人存在肠道问题

其中,仅有13.37%的人能“轻松排便”,而86.63%的人有各种排便困扰,包括排便不定时、排便费劲、排便很臭等,排便是可以直接反应肠道健康的,正常排便也是人体重要的排毒方式之一,如果排便不畅就会影响肠道健康,也会因积累毒素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肠道菌群与肠道疾病(维护正常肠道菌群)(2)

86%的人排便困扰

现代人普遍工作繁忙,压力大,这项研究还显示:只有一半的人能够按时吃饭,16.33%的人经常在外就餐,12.15%的人饥一顿饱一顿,8.17%的人只吃自己喜欢的食物。众所周知,饮食习惯直接影响肠道健康,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必然会使肠道遭受影响,同时对消化系统的其他脏器,如胆、胰腺等也会造成不利影响,如果饮食能保证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对减少肠道异常是至关重要的。

肠道菌群与肠道疾病(维护正常肠道菌群)(3)

一半的人饮食习惯不规律

既然肠道健康异常这么普遍,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自己的肠道吧!

一、肠道的解剖和有趣的数字

肠道菌群与肠道疾病(维护正常肠道菌群)(4)

肠道位于中下腹部

1、肠道有多长?

人类的肠道长约7米,是指从胃幽门至肛门的消化道长度。医学上把肠道分为小肠和大肠,其中小肠是最长的部分,长约5米,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是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可以比喻为人体的食品加工厂;大肠长约1.5~2米,包括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六部分,大肠的主要功能是进一步吸收来自小肠食物残渣中的水分、电解质和其他物质(如氨、胆汁酸等),形成、贮存和排泄粪便。

2、小肠内表面积有多大?

为了使食物中的营养成为尽可能被吸收,小肠通过环状襞、肠绒毛与微绒毛结构使其内表面积得到极大扩增,其中环状襞使小肠内表面积扩大3倍,肠绒毛使其扩大7-14倍,微绒毛使其再扩大15-40倍,同时在肠绒毛间还存在肠腺,使小肠内表面积得到进一步扩增。

肠道菌群与肠道疾病(维护正常肠道菌群)(5)

小肠绒毛和微绒毛只能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经过这样的层层扩增,小肠内表面积达到200平方米,铺平后江然相当于一个网球场的面积,是不是很惊人的数字!

肠道菌群与肠道疾病(维护正常肠道菌群)(6)

小肠内表面积像一块网球场

二、肠道除了吃饭能用到,还有什么功能?

1、肠道是最大的消化器官!

人体99%的营养消化吸收要靠肠道!因此,肠道首先是人体最主要的消化器官,人体每天所需的营养物质大约99%由肠道消化并吸收,一个人的一生平均要消化50吨左右的食物,相当于体重的700-800倍,可想而知,肠道每天的工作有多繁忙!

肠道菌群与肠道疾病(维护正常肠道菌群)(7)

营养金字塔

2、肠道是最大的免疫器官!

何谓免疫,“免疫”一词是从拉丁语immune译来,原意是“豁免”或“免除”,现在用来表示免除疫病,指机体对感染、肿瘤等有抵抗作用。人体的免疫系统能够识别、消除从外环境中入侵的病原体及其产生的毒素和药物残留,同时消除内环境产生的衰老细胞和因基因突变产生的肿瘤细胞,实现免疫防卫功能,保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简言之,免疫就是指防病、抗病、袪病,俗称“抵抗力”。

肠道菌群与肠道疾病(维护正常肠道菌群)(8)

人体免疫细胞是抵抗外界致病物质的卫士

没想到吧,肠道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其实想一想也能理解,肠道是接受外界物质最多的场所,“病从口入”就是这个道理。医学解剖证实,肠道的淋巴组织最发达,集结了人体70%~80%的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T细胞、NK细胞、B细胞等),肠道免疫系统所产生的免疫球蛋白IgA占人体所产生免疫球蛋白的70%。因此,肠道也是人体的一道屏障,肠道健康了,身体也就健康了。

3、肠道是人体的“第二大脑”!

人体大脑的神经细胞数量最多,肠道竟然位居第二!研究证实,消化道中含有大约1亿个神经细胞,远多于脊髓神经系统或周围神经系统中神经元的数量。肠道神经系统可以感觉到人类摄入肠道内各种物质的信息,并独立于大脑而自主地控制肠道的行为,比如饿了,肠道会自然发出“咕咕”的声音;吃饱的时候,肠道蠕动和分泌消化液也会加快,这些都不是通过大脑来控制,而是肠道内神经自我调节的结果。

肠道菌群与肠道疾病(维护正常肠道菌群)(9)

肠道是人体的“第二大脑”

当心情不爽的时候,可能伴随而来的是毫无胃口或消化不良,这是因为肠道能通过信息传递感受到大脑的反应;而紧张、焦虑、压抑、恼怒等不良情绪,均可导致胃肠道的生理功能发生紊乱,进而引起肠道内微生态环境失衡,对了,这就是肠道的“小宇宙”。

4、正常肠道菌群对维护肠道健康至关重要

人体肠道内有大量的正常微生物,总体数量超过10万亿个,总重量约1000g(2袋食盐),大约有30个属,400~500种细菌,是人体总细胞数量的10多倍。

肠道菌群与肠道疾病(维护正常肠道菌群)(10)

肠道菌群正常很重要

仔细想一想,原来肠道中竟然藏了这么多的细菌,太脏了,其实这种观点就大错特错了,如果没有肠道的正常菌群,我们会出现很多问题,不仅影响体重和消化能力,还会削弱抵御感染和自身免疫疾病的风险,还能影响人体对药物的反应。

肠道正常菌群生理功能很多,其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合成多种维生素(维生素B1、B2、B6、B12、K、烟酸、泛酸等),利用蛋白质残渣合成必需氨基酸(天冬门氨酸、苯丙氨酸、缬氨酸和苏氨酸等),参与糖类和蛋白质的代谢,促进铁、镁、锌等矿物质吸收;另外还可产生各种有益健康的物质成分,德国国家科研机构在一份研究报告中称“如果能治疗疾病的物质都称作药的话,人体自身是可以产生1万多种药的!而这1万多种药有70%以上是在肠道中“。

三、正常的粪便性状和排便习惯

粪便,俗称大便,便便,翔,是人或动物的食物残渣排泄物,其中四分之一是水分,其余大多是蛋白质、无机物、脂肪、未消化的食物纤维、脱了水的消化液残余、以及从肠道脱落的细胞和死掉的细菌,还有维生素K、维生素B等。

肠道菌群与肠道疾病(维护正常肠道菌群)(11)

便便反映身体健康状态

正常大便次数一般每日一次,个别情况下每日2-3次或每2-3日一次也算正常,正常大便为黄色成形,每日排出粪便的平均重量≤200克。

肠道菌群与肠道疾病(维护正常肠道菌群)(12)

大便也可以分类哦!

四、便秘是怎么回事?

如果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和(或)排便困难,就是便秘了,当便秘症状超过6个月,就是慢性便秘了。数据显示,中国便秘发病率高, 老年人,白领尤其是女性便秘发生率更高,1966年至2010年,在有记录的中国人群中,每10人有2~3人存在便秘。

肠道菌群与肠道疾病(维护正常肠道菌群)(13)

便秘的表现

便秘患可以引起痔疮肛裂直肠脱垂;增加结直肠癌肝性脑病乳腺疾病老年痴呆的发生风险;冠心病和中风患者便秘时过度用力排便甚至可以导致死亡。便秘并非单独的疾病,而是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应该着重病因诊断,仅作出症状诊断是不完整的,甚至是危险的。

肠道菌群与肠道疾病(维护正常肠道菌群)(14)

功能性便秘:

进食量少或食物缺乏纤维素

排便习惯受干扰(精神因素、生活习惯改变等)

药物因素(泻药依赖性、阿片类药、抗胆碱能药、神经阻滞药等)

肠易激综合症、结肠冗长、腹肌及盆肌张力不足等

器质性便秘:

直肠肛门病变:痔疮、肛裂、肛周脓肿或溃疡、直肠炎、直肠癌、盆底病

结肠病变:肿瘤(良性和恶性)、肠梗阻、肠粘连、IBD

结肠阿米巴病、先天性巨结肠

腹腔或盆腔疾病:肿瘤压迫

全身性疾病:尿毒症、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低下,神经系疾病、血卟啉病、铅中毒等

肠道菌群与肠道疾病(维护正常肠道菌群)(15)

建立良好排便习惯

在排除疾病引起的器质性便秘之后,那就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来改善便秘症状了,包括合理的饮食多喝水多运动,建立良好的排便习惯。

具体措施包括:增加水分和膳食纤维的摄入量——增加水分可以软化大便,使大便易于排出,增加膳食纤维的含量可以增加粪便的水分,增加粪便的体积,同时不要喝酒,或含有大量咖啡因的饮料 。

肠道菌群与肠道疾病(维护正常肠道菌群)(16)

多饮水

膳食纤维分为可溶性纤维素和不可溶性纤维素,可溶性纤维素在肠道内发酵增加细菌数量,不可溶性纤维素具有亲水性,能进一步增加粪便容积,刺激肠蠕动,有利于产生便意和排便反射。一般建议,成人每日膳食纤维量为20-30g,儿童为年龄加5g,因人制宜地摄入足量的膳食纤维可能是饮食治疗成功的关键之一。

肠道菌群与肠道疾病(维护正常肠道菌群)(17)

膳食纤维有益肠道健康

便秘的药物治疗以副作用小及药物依赖性低为原则:通常选用的如容积性泻剂(小麦麸皮、玉米麸皮、魔芋淀粉、琼脂、甲基纤维素)和渗透性泻剂(乳果糖,山梨醇),对慢传输型便秘,还可加用促动力剂,需要注意的是对慢性便秘患者应避免长期应用或滥用刺激性泻剂(蓖麻油、蒽醌类(番泻叶、芦荟、大黄)多酚化合物)。

肠道菌群与肠道疾病(维护正常肠道菌群)(18)

选择治疗便秘药物要慎重

便秘患者使用药物治疗后,不能无限期地用药,在强调生活方式调整的同时,使用药物治疗的疗程应为2~4 周。若治疗无效,可考虑加大剂量或联合用药。切记不要滥用泻药通便,不仅诱发或加重便秘,还会引起药物依赖,造成恶性循环,特别是刺激性泻药,如酚肽、番泻叶、果导、大黄、苏打等,会引起腹痛,造成脱水和水电解质紊乱,长期服用会损害肠道功能及蛋白质丢失,有的可引起肠道粘膜的变性,甚至致癌。

肠道菌群与肠道疾病(维护正常肠道菌群)(19)

长期使用番泻叶导致的结肠黑变病

五、腹泻

物极必反,有人便秘,就有人腹泻,腹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加(≥ 3次/日),性状稀薄(含水分>80%)或带有黏液脓血或未消化食物,总量增加(>200克/日)。

腹泻病因:病毒性、细菌性、肿瘤性、过敏性、中毒性等

病程:急性、慢性(持续时间>=两个月或间隙期在2-4周内的复发性腹泻)

性状:血性、脓性、水样等

肠道菌群与肠道疾病(维护正常肠道菌群)(20)

腹泻导致严重生活受影响

急性腹泻常见肠道疾病:由病毒、细菌、真菌、原虫、蠕虫等感染引起的肠炎及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急性克隆病溃疡性结肠炎等;医院内感染、抗生素滥用亦可引起肠道菌群失衡性腹泻;还可见于全身性感染:败血症、伤寒或付伤寒、钩端螺旋体病;急性中毒:服食河豚、鱼胆及化学毒物如砒、磷等;其它:如变态反应性肠炎、过敏性紫癜、服用某些药物如利血平、新斯的明等引起的腹泻。

肠道菌群与肠道疾病(维护正常肠道菌群)(21)

肠道疾病可表现为腹泻

先天性乳糖酶缺乏的人在饮牛奶或奶制品后,未消化的乳糖聚积在肠腔,肠腔内渗透压增高而吸收大量水分,引起腹泻,就像喝了泻药一般。

动力性腹泻是由于肠蠕动亢进致肠内食糜停留时间少,未被充分吸收所致的腹泻,如甲亢、肠炎及胃肠功能紊乱等,肠动力增加导致大便次数增多和排便量增加,粪便稀烂或水样,无渗出物,腹泻的同时伴有肠鸣音亢进和腹痛。

肠道菌群与肠道疾病(维护正常肠道菌群)(22)

动力性腹泻

长期腹泻将导致营养障碍、维生素缺乏、体重减轻,甚至发生营养不良性水肿,需要尽快做结肠镜检查,对结肠病变所致腹泻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它可直接观察病变性质并可作活检。

肠道菌群与肠道疾病(维护正常肠道菌群)(23)

总结

综上所述,肠道健康是不容忽略的问题,肠道疾病包括肠道肿瘤都是排在发病率前列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因此,我们在大快朵颐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肠道的感受,千万不要等到肠道和我们闹意见的时候才去重视它的健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