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田野课程的书籍(第66期社会研究方法)

有关田野课程的书籍(第66期社会研究方法)(1)

《社会研究方法》

本期为大家带来的是艾尔·巴比的《社会研究方法》。

这是一本社科类研究方法的入门(如果你读了这本书,并不意味着你可以搞出高水平的研究;但如果不读这本书,你一定不懂如何搞社会科学研究-你还没有入门)书籍,当然也是一本经典书籍,这本书被很多大学当作是社会科学学生入学(研究生)考试参考书籍之一。

我们讲不论是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民族学、人类学等等,和工学、理学等一样,都是一门“科学”,既然是科学的学科,就必然有科学的研究方法,所以说之前大家印象中社会科学就是随便在屋内“乱编”是非常不正确的。尤其是在大力倡导交叉学科研究的今天,社会科学早已与计算机、统计学、经济学等学科大范围交叉,一些社科文章也出现了大量的“实验数据”、“仿真数据”等,看似理科学科的东西。

但从本质上来讲,不论是社会科学还是其他学科,都在于为了说明一个“事实”,偏离了这个轨道,一切研究都不能称之为科学,这本书就是告诉人们怎么开展社会科学的研究,尤其是科学方法区别于其他了解事物方法的基本特征。

简而言之,作者想通过本书告诉人们,社会科学同其他自然科学一样,有着严谨的科学体系,并不是“人人觉得那样就是可以的”,一样要通过严谨的科学分析事实得出。为此,作者举了一个简明的例子,几百年前人人认为地球是平的,而现在人人却认为地球是圆的,“人人认为的”并不一定就是科学。

社会存在两个真实性,一个是“赞同性真实性”,另一个是“经验性的真实性”,所谓科学就是将二者统一起来。

传统和权威,有利有弊,当然还有研究者的失误(观察不准确、以偏概全、观察的片面性、信息推理、非逻辑推理、理解中的自我介入、过早结束研究、对难以理解因素的神秘化)。

社会科学的基础,是理论而非宗教或信仰,社会存在规律性,是总体而非个别,是变量语言(变量及其属性)。

第一篇:总论。

第一章,人类的研究方式与科学。

科学的方法如何区分于其他方法,基本特征。

第二章,理论和研究(逻辑与观察)

传统科学模式(理论、实施化、观察),归纳推理(特殊到一般)、演绎推理(一般到特殊)。

理论包含四个要素:概念、变量、陈述、形式、基本模式(三个:互动论、功能主义、冲突理论)。

作者给研究提出了一个简明的步骤:选题、建立理论、事实证明。

第三章,因果关系

生态系统,即每一件事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人们利用解释的共性,即那些最重要的因素,以最少的因素说明最大的事实。

第二篇:研究的构成。(即正确地提出研究,比研究本身更重要)

第四章,研究设计

主要包括两个内容,一是确定研究的课题;二是确定研究的最佳途径。

研究目的: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

研究题目:状态、意向、行为、

时间尺度:横向研究、纵向研究。

研究动机:检验一般理论、检验具体假设、无框架研究、合同研究(受委托)。

研究设计(兴趣、能力及能够利用的资源):首先定义概念、选择研究方法(解释方法、调查方法、实验方法)、将概念具体化、总体与抽样、观察、数据处理、分析。

第五章,概念之定义与度量。

概念只是对客观存在事物的一种思维,千万不要与现实物体混为一谈。度量需要的是可靠性和准确性,防止出现偏差。

第六章,概念之具体化。

界定差异范围,精确度问题,研究角度,变量层次。

第七章,抽样逻辑。

概率抽样、非概率抽样。

第三篇:观察方式。

第八章,实验。

避免豪森效应(防止因观察而带来与实际的偏差)。

第九章,调查研究。

问卷设计(整齐清楚、后续性问题、问题矩阵、提问顺序、问答指南)

第二手资料分析。

第十章,实地调研。(往往是产生理论的过程)

参与观察、直接观察、个案研究,要学会在观察中建立理论。

注意:准确性、可靠性。

第十一章,非接触性研究。

内容分析、现存统计资料分析、历史-比较分析。

第十二章,评价研究。

是一种目的研究。

第四篇:数据分析。

介于观察与研究报告之间。

第十三章,资料之数量化。

利用计算机等机器,建立符合研究逻辑的数据化材料,从而便于研究。

第十四章,基本分析方法。

变量分析法、分组比较、双变量分析、多变量分析。

第十五章,指标、尺度和分类。

几种尺度介绍:社会距离尺度、瑟斯藤尺度、伽特曼尺度。

第十六章,阐释模式。

重迭、解释、注释、区分、模式改进(关系淡薄情况下分析)。

第十七章,社会统计学。

描述与推论。

第十八章,复杂分析方法简介。

回归分析、时间系列分析、路径分析、因素分析、最小间隔分析、方差分析、对数线性分析。

第五篇:研究的社会背景。

第十九章,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伦理和政治问题。

社会科学难免会受到四个因素的影响:科学的、实施的、伦理的和政治的。作者在本章,作为整本书的末章,对社会科学需要注意的伦理和政治问题做了一个概述,这些影响因素不可避免,但作为一个研究者需要注意自己的底线和原则。

总之,作为一本工具和普及书,作者这本书力求告诉人们该如何正确地认识、进行社会科学研究,很重要的一点是,难点不在于采用什么方法或如何取得成果,关键在于,学会如何正确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研究问题。

最重要的是,所有研究者应建立真正科学的社会研究态度。

作者简介:艾尔·巴比(Earl Babble)教授,美国著名社会学家。 从1968年起开始从事社会学教学工作,先后执教于哈佛大学、夏威夷大学、加州大学伯利克分校、查普曼大学等,《社会研究方法》一书,经过不断修订扩充,已成为美国高校社会学通用教材,同时被译成多国文字,是一本具有世界声誉的经典之作。(作者简介来源:百度百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