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必背古诗(牧童骑黄牛)

很多年后,我还是会经常想起日暮时分那头一直在转圈圈却不哼一声的老黄牛。

——题记

一年级上册必背古诗(牧童骑黄牛)(1)

如果有人问我对袁枚有什么了解,我能脱口而出一句“书非借不能读也”,如果这不能让人满意,我倒是也能想起一本《随园诗话》,但这若是还不能让人满意,我大概就只能绞尽脑汁,胡诌几句“性灵说”了,至于其他的,我就真的再也想不到什么了。所以前段时间我在看一些古诗文的时候,偶然发现那首烂熟于心的《所见》的作者居然是袁枚的时候,还颇有一些诧异。

对于这首《所见》,没有看到哪本书上评价它是千古传诵的名篇,也没有见过有什么人引用过它的哪一段诗句,更没有听说它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什么样的重要地位:这应是一首比较普通的诗吧。光是它的作者的头衔——清代诗人,比起唐代诗人四个字似乎就已矮了半截。我并不懂如何去评价一首诗。如果一定要让我以诗词鉴赏的态度来读《所见》的话,我是既无法品味到严沧浪的“兴趣”,也无法感受到王阮亭的“神韵”,当然也无法体会出王国维的“境界”。但是这于我而言也并无所谓。我只爱读这首诗,纯粹也只是爱它描绘的那让人倍感熟悉和亲切的画面而已。

学“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时,应是在小学一二年级。当时课本上有一副插图,图中黄牛背上的牧童看起来很惬意,让我生出了一些艳羡。我想如果我也能像这位牧童一样骑在牛背上那该多好。那时候,家里其实是有一头黄牛的,只是家里的长辈认为牛这种庞然大物对于小孩来说还是太危险,所以骑牛是并不被允许的。那时我年龄尚小,还是一个既听话又胆小的孩子,对长辈们的禁令从来不敢忤逆,再加上对牛确实有所忌惮,害怕它的蹄子踢在或踏在身上的痛楚,所以即便受了这诗的蛊惑,一直觊觎着“骑黄牛”这一项生活体验,但却很长时间都没敢真的这样去操作。

但我对牛(包括黄牛和水牛)的了解慢慢地加深了一些,发现它们真的是一种太过老实的动物。它们拉犁的时候默默地拉,吃草的时候慢慢的啃,休息的时候静静的嚼,似乎总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他们总是干着最重的活,挨着最狠的打,却从来不会向其他动物那样大声的叫唤。曾经在村子里闲逛的时候,不小心目睹了一场杀牛的场面:一人牵着牛绳站在牛前,一人端着斧子站在牛旁,一斧头照着牛脖子下去,牛没有倒下却也没有跑走,甚至也完全没有叫唤,只是努力地往着逃离斧子的方向走,可是被人牵着鼻子没法跑远,结果只是在原地转着圈圈,拿斧子的人看准时机,又一斧子下去……整个场面安静得有点过分。我见着有些害怕,就赶紧走开了。听见周边的人说,太惨了,半天也砍不死,其实最好是用电,一下子电死反而好……

再后来我又长大了一些,家里农忙的时候不再“袖手旁观”,会为家里的生计贡献一点自己的力量。于是,放牛这项还算简单的活,就落在了我和我的弟弟身上。这项工作做起来并不复杂,主要就是牵着牛绳跟着牛往有草的地方走,注意不要让它跑了或者吃了或者践踏了别人家的庄稼就好。而且这项工作也不累人,不需要花费太多的力气,也就是走走路而已。你可以拉着牛绳走到牛前面坐下,等它慢慢从你的后面吃草吃到你的前面去。如果牛绳够长的话,一次可以休息好一会儿。但是这活仍有一个坏处,就是你在外面放牛的时候就看不了电视。那时也没有手机可玩,也对田地野外的景色没有什么特别的兴趣,所以放牛的路上实在有些无聊,只能一路焦躁地想着是不是差不多吃够了,是不是差不多可以回去边烧火边看电视了。

无聊生恶胆。终于有一次放牛的时候,那头牛在一个荒田里靠近田埂的地方吃草,我们那里并不是平原,地势高低不平,所以那个田埂很高,只比牛身低一点点,我可以很轻易很迅速的从田埂跨到牛身上,比起平地上牛身,这里的难度和风险大大降低了。我终于有点忍不住了,况且也没有长辈在场,我想,这么老实的牛大哥,看起来不像是那种真的会发起狂来把我甩下去踩踏的性格吧。退一万步讲,就算万一它真的发起疯跑起来,我这么大一个人,手脚这么灵活,从它身上安全地跳下来躲到一旁应该还是不成问题的吧。做了好一番思想建设之后,我终于打定主意试一试“骑黄牛”的感觉了。

我找准这牛最靠近田埂吃草的时候,迅速从田埂上跨坐到牛背上,然后紧紧抓住牛身上的毛,心里七上八下,生怕它发起狂来。幸而还好,这牛刚开始虽然似乎确实有些慌张,一副不太习惯的样子,但最终也只是走动了几步就停下来站在那里,没有作出什么特别激烈的行动来,于是我终于像那位牧童一样骑在了黄牛的背上。虽然得偿所愿有了一种新的生活体验,但我既怕牛大哥生起气来我有生命危险,又怕骑牛被别人看到回去告诉我家里的长辈要受批评,所以心里不免有些紧张忐忑,无法放松下来,也就更没有什么愉悦或开心的心情了。再加上这牛无论我怎么驱使它都不走,就只是站在那里背着我,让骑黄牛这项活动的乐趣更是大打折扣,不由得让我觉着有些无聊了。最终,我想着自己这么大一个人了,压在这么一头为我家尽心尽力奉献终身的老黄牛背上作为作为,在道德上不免感觉有些吃亏,于是坐了没几分钟就无奈的下来了,然后继续由着它四处吃草。

后来我越长越大,放牛的频次越来越少,忘了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就再也没有见过它了,至于它最后是老死,还是被家里卖掉杀死,我都不甚清楚。只是每次看到这句“牧童骑黄牛”的时候,都不免会若有所思。我想我应该并不是在读诗,我只是在找一些看起来能让我感觉到熟悉和亲切的文字吧。

兴之所志

于2021年10月23日凌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