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看穿一个人的内心(一个人成熟的标志)

心理学看穿一个人的内心(一个人成熟的标志)(1)

人类学家罗宾邓巴提出过一个经典定律,被称之为“150定律”,还有个名字叫“邓巴数字”。

指的是:人类的智力允许人类拥有稳定社交网络中的人数为148人,四舍五入就是150个人。

无论你是什么身份,从事什么工作,处于什么年龄,穷极一身的能量与智慧,你最大程度上能够保持联络的人,最多不超过150个人。

因为这是我们自身社交网络的极限。

而在社交之中,还存在着两种形式:共情社交与利益社交。

除了这两种形式的社交,还有我们不同的选择:外向型社交与内向型社交。

外向型社交可以理解为:一个人十分渴望融入不同的圈子,跟不同的人打交道,热衷于表现自己。

而内向型社交指:一个人偏爱独处,喜欢沉浸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享受和探索自己。

心理学看穿一个人的内心(一个人成熟的标志)(2)

-01社交的形式:共情社交与利益社交

想要明白我们为什么会跟周围的人产生关系,如何与他人成为朋友,如何建立属于我们的人脉,就不得不分析社交的构成形式。

第一:共情社交

什么是共情社交?

你也可以理解为,你跟他们打交道,主要为了让内心的情感有所寄托,让情绪有所依赖,有人跟你谈心,打发你无聊的时间,帮你缓解情绪上的压力。

共情社交一般体现在25岁之前,因为25岁是一个人进入成年中期的标志。

到了25岁之后,社交往往会带有强烈的目的性和利益牵绊,所以说25岁之前的社交圈子,往往是共情为主。

举个例子:

读书的时候,我们心中都有一些小秘密,有喜欢的人,有讨厌的人,这些都是我们心中的情绪。

但这些事情,不可能跟每个人分享,所以那个时候我们渴望能有人读懂我们的内心。

年轻的我们,彼此分享着喜欢的人,分享着秘密,为彼此排忧解惑,尽管那些问题我们自己也似懂非懂。

成年之后的共情社交,主要表现在有人陪你聊天,陪你打发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我们之所以会跟他们相处,主要是跟他们建立了情感上的联结。

不会在意对方是谁,不管对方的社会地位,更多地关注与对方相处时我们自己的情绪变化。

心理学看穿一个人的内心(一个人成熟的标志)(3)

第二:利益社交

利益社交,从字面就能读懂其中的意思。

你生意上的合作伙伴,你自以为是的人脉,你们彼此互相利用的人,这些都属于利益社交。

你也可以理解为:跟对方的接触,融入同一个圈子里,你们都能从对方身上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

比如说:你需要他的能力,而他需要你的经济条件。

相互合作的关系,但也是利益的社交关系;你们之间的合作,往往能够得到双赢的结果。

随着年龄增长,随着社会地位的提高,随着我们所处环境的变化,会越来越重视利益社交。

而那些曾经带给你情感慰藉的人,大部分都会随着时间与你渐行渐远,这是人生的选择,不可改变。

严谨一点分析,利益社交包括:价值的交换,价值的平等,信息的传递与互助等。

就像我们参加的相亲,因为利益组成的婚姻,这些都是变相的利益社交。

门当户对的婚姻,就是一种利益互换。

心理学看穿一个人的内心(一个人成熟的标志)(4)

-02外向型社交与内向型社交

在社交的过程中,还有我们个体的不同选择。

选择源于性格,不同性格的人,往往会做出不同的社交选择。

于是就有了外向型和内向型的社交状态。

第一:外向型社交

所谓外向型社交,就是一个性格外向的人在社交中的状态。

他们对外面的世界很感兴趣,很喜欢结交新朋友,能够跟陌生人坐在一起侃侃而谈,并且很热衷于表现自己,倾听他人。

外向的性格,是他们在社交中得天独厚的优势。

但外向型社交不可避免的弊端是:浪费了太多时间用在无意义社交上面。

他们的社交虽然很多,但也是杂乱的;尽管认识的人许多,最终能够对他们产生作用的却没有几个。

就像你好友列表里面几百个人,能够保持联络的,或许只有两位数而已。

心理学看穿一个人的内心(一个人成熟的标志)(5)

第二:内向型社交

内向型社交表面上看,他们对待社交的态度是:麻木,迟钝,不擅长交流。

可实际上,对于内向者来说,他们的心思更敏捷,有着敏锐且细致的观察力。

而且,内向者的共情能力更强,能够通过一些蛛丝马迹察觉到对方的情绪波动。

但内向者们更愿意独处,与自己的精神和内心进行对话,除非遇到志同道合的人他们才愿意变成一个话多的人。

如果外向者与内向者走在同一片花丛中,外向者走的距离更远,见到的花儿更多,但他们是在“走马观花”,并不能认真研究几朵花儿。

而内向者们虽然行走的距离不断远,可他们看到的每一朵花儿,都能被他们所熟知。

各有千秋,但内向型社交更胜一筹。

心理学看穿一个人的内心(一个人成熟的标志)(6)

-03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享受独处

心理学中认为:一个人独处的能力,是个体情绪、情感发展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当我们在独处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与内心、精神世界展开一番对话,更好地去了解自我。

而只有了解自我,才能拓宽外面的世界。

当我们学会独处,并且享受独处,才能够理解“真自我”与“假自我”。

真自我:

你能够直观地认识自己,分析自己,感受到的是一个有血有肉有灵魂的自己,不再浑浑噩噩,对自己有着明确的规划,是一个完全真实且放松的你。

假自我:

就像白天我们在社会中的角色,需要戴着面具,不断伪装自己,让自己的表情随着环境的变化而产生变化。

心理学看穿一个人的内心(一个人成熟的标志)(7)

如果说,保持我们社交的能力,不断跟外界进行一番社交,认识不同的人,是为了开阔我们的眼界。

那么,学会独处,则是让我们的内心世界更强大,让我们拥有更坚定的勇气和信念。

能够学会独处的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成熟,这份成熟与年龄无关,而是一个人内心的成熟。

心理学看穿一个人的内心(一个人成熟的标志)(8)

今日话题:

你喜欢独处吗?

(文章配图来源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