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需要报幼小衔接原因(幼小衔接怎么做)

每到暑假前夕,幼小衔接就成了我们老生常谈的话题。

有人会觉得这时候再说幼小衔接也太晚了吧,我想说的是,只要开始就不晚,今天小编帮你做一个幼小衔接的假期计划,全篇都是干货硬货,这两个月的假期,只要带着孩子练起来,就不用再给各种补习班送钱啦!

计划壹时间规划表

所有的计划都要落实到纸面上,没有好的时间规划,一切学习都是白搭。

假期生活作息要根据内容分为两大部分:

一方面是生活作息,包括起床时间,午休时间、睡觉时间的安排,你需要根据当地小学生的作息时间去调整孩子在假期里的作息时间。

另一方面是学习时间,具体可以把时间分为两大块,上午和下午都要安排到,尽量让孩子适应全天学习的节奏。

而在每天的学习安排里,推荐您使用番茄时钟法来帮助孩子进行时间分割。

什么是番茄时钟法?

番茄时钟法原本是一种管理方法,是指选择一个待完成的任务,将番茄时间设为25分钟,专注工作(学习),中途不可以做任何与该任务无关的事,直到番茄时钟响起,进行短暂休息,然后再开始下一个番茄。

大班毕业时,孩子的注意力持续时长基本可以达到25-30分钟,那么番茄时钟法很适合用来训练孩子的专注力。

不需要报幼小衔接原因(幼小衔接怎么做)(1)

一般来说,在幼儿园大班时,每节课的时长已经基本达到25-30分钟了,进入到小学阶段,每节课时间则会长达40分钟。

所以给孩子安排学习时,必须对时长有一定要求,否则,孩子养成散漫的学习习惯以后,将直接影响学习效果。

在正式的番茄时钟学习法中,休息时间为5分钟,在这里,我们可以把休息时间调整为15-20分钟,毕竟最主要的是让孩子坚持学习,每天按要求进行学习,如果休息时间太短,孩子反而对学习产生厌恶,将是得不偿失的事情。

另外,除了学习之前的休息时间要拉长,每天不宜给孩子安排过多学习任务,这个学习任务是指语文数学英语这类学习内容,娱乐性的特长学习以外。毕竟暑假最主要的目的是玩和适应准备,而不是学。

计划贰学习内容规划

时间规划做好,每天学些什么内容呢?就算是有丰富经验的老师,也需要提前备课,那我们要怎么给孩子安排学习呢?

我们不提倡孩子提前学习小学阶段的知识,但是建议在暑假的时候,让孩子接触以下内容:

一拼音准备知道拼音是一种学习文字的辅助手段。大部分孩子在初学拼音时,对单个拼音符号的认知掌握容易,却不容易掌握拼读技巧,所以,学生更应该注重培养声母和韵母拼读时的语感。这样可以让孩子在入学后快速适应学校的教学进度。

二数学准备会写10以内的数字,认知钟表的秒针、分针和时针,能看着表盘识别整点和半点;能够对高矮、长短和粗细进行比较;认识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并掌握基本的分类技巧,比如按形状分类,按物品用途分类等等。

三表达准备会根据指定主题进行口头讲述,比如,简单的自我介绍,介绍我的家庭,介绍我喜欢的一种动物,介绍我喜欢的书、玩具、故事、食物等等。

暑假两个月让孩子学什么,一定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来安排,如果已经掌握相关内容了,就不需要重复安排,以免孩子觉得没有挑战而失去学习兴趣。

计划叁学习习惯培养

很多家长一想到幼小衔接就只是想到学拼音写字算术,殊不知,那都只是表面功夫,短期的学习强化也许可以让孩子快速提高成绩,但是,只有好的学习习惯才能让孩子有长足的优秀表现。

那么,什么样的习惯才是好的学习习惯?

一读专注除了前面说的番茄学习法对孩子进行专注力训练以外,还可以用舒尔特方格法对6岁左右的孩子进行专注力训练:

不需要报幼小衔接原因(幼小衔接怎么做)(2)

舒尔特方格是世界公认的“最强专注力训练法”,每天让孩子玩10分钟,坚持一个月的时候,孩子在专注力方面就会有很大的改变。最基础的方法是在一张5*5的表格中随意位置写上数字1-25,然后让孩子在规定时间内按顺序指出数字。刚开始的时候可以采取4*4表格,待孩子玩熟练以后再提高难度。舒尔特方格用来对注意力集中、分配和控制能力的培养,能够拓展视幅加快视频,提高视觉稳定性,辨别力和定向搜索能力。随着训练的深入,孩子阅读的节奏会加快,眼睛快速认读的能力会得到增强,这是一个可以长期坚持的训练。

二听专注听知觉能力的好坏是孩子上课能否有效听讲的基础。有研究表明,听知觉能力的落后是孩子语文学习障碍的主要原因。曾经有专家做过统计,学生上课时间的 50% 是在听老师讲课,所以孩子在听知觉能力上的问题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听课效果。在学龄前期,想培养孩子的听专注习惯很简单,那就是让孩子多听故事,你可以给孩子讲睡前故事,也可以选择各种音频产品让孩子多听。听专注可以有以下训练方法:

01听后复述你先说一连串简单数字,比如,1、3、5、3、6、7、9、2等等,要求孩子在听到以后复述出来,随着孩子的熟练程度不断增加难度。

02听后回答选择孩子喜欢的故事题材,故事本身的时长不要超过10分钟,在听完后向孩子提问几个与故事相关的简单问题,看孩子能不能答出来。

03听后演讲选择孩子喜欢的故事题材,让孩子听完以后,用自己的课给大家讲述一遍,不要求他完整讲述,而是要他用自己的语言去讲,既锻炼他的听注意能力,同时又锻炼他的口语表达能力。听训练的方法很简单,但是,孩子喜欢听的的音频去哪里找?新乐土家庭教育专门为2-8岁的孩子准备了10000 分钟的原创故事,种类涵盖孩子最喜欢的侦探推理故事,历史文化故事,自然地理知识等等。

不需要报幼小衔接原因(幼小衔接怎么做)(3)

很多孩子从幼儿园开始每天听故事会,持续到小学三年级,甚至还有很多孩子在二三年级开始接触写作文时,因为故事想象力丰富,适合孩子理解。

三主动思考主动思考其实包括了独立和主动两个层面,独立思考要求我们当家长的平时少替孩子作主,同时还要做到以下几点:

01不直接告诉孩子答案,比如说,家里的电视突然没信号了,你可以让自己去发现问题,让他在寻找答案的过程,锻炼自己的思考能力,也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当他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时,会充满成就感,又进一步激励他解决问题。

02主动和孩子讨论问题问题是思考的起点,当孩子向我们提出问题时,我们一定不能嫌烦而敷衍他,而是要耐心地向他解释,和他一起讨论,他才会提出更多的问题。同时,我们也可以经常给孩子提出一些问题,让他的大脑处于活跃状态。

03鼓励孩子发表自己的意见在民主和谐的家庭环境里,孩子才会有灵活的思维,并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而在压抑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思想会受到父母的左右,只会盲从附和他人的意见,一个不敢表达自己思想见解的人,他不太可能拥有积极主动的思考能力。

四阅读习惯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让孩子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如果你家孩子还没有好的阅读习惯,一定要在这个假期里抓紧时间培养起来,方法很简单:

01定时固定时间陪孩子阅读,这个时间在暑假时可以是一起阅读,到孩子正式升入小学后,孩子的作业时间,你也可以继续你的阅读。

02自主让孩子自主选择感兴趣的书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家长纯粹根据大人的喜好来选择书籍,极有可能是孩子不爱读书的原因之一。

03好玩陪孩子阅读要讲究方法,你可以通过语气语调或夸张的表情来增强阅读的趣味性,吸引孩子的注意,还可以循序渐进地,根据书本内容来增加提问环节,最后再试着让孩子复述书里的内容。

计划肆自理能力培养

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曾在幼儿园做过这样一个调查:问孩子认为上小学是一件高兴的事,还是一件让你很担心的事?

调查结果显示:80%的孩子表现出的是担心。

其实,不止是孩子自己担心,我们做家长的内心肯定也会紧张:孩子在学校能不能听懂老师讲课?和同学相处如何?课堂上想上厕所了怎么办?......

这些问题怎么解决?最终都要回到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来。

一培养时间观念做到按时上下学,不迟到不早退。暑假里要求他严格遵守你们制定的时间计划表,还可以让孩子来安排自己的娱乐时间,让他对时间长短有具体的感知。

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教孩子整理自己的书包,在家学习时,要求孩子保持书桌的整洁,同时,每次学习前后要把用到的文具准备好收拾好,这个习惯将有助于孩子在升入小学以后,不被老师当作重点“培养”对象。

三保护孩子热爱劳动的积极性每个孩子从小就有劳动的欲望,孩子还小时我们要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去尝试,他们的生活经验不足,更需要机会进行各种劳动体验。即使在他们遇到困难时,也不用急着上阵,你需要做的是在旁边进行指导,鼓励他们战胜困难。要知道,小学和幼儿园的最大区别就是,小学不仅不再有生活老师,还需要孩子们自己轮流做值日完成班级里的劳动任务。

计划伍社交能力培养

小学的集体与幼儿园区别很大,幼儿园的伙伴之间交往,通常简单直接,而且多数情况下会有老师介入,而小学以后则不同,同学之间的相处更在向成年人世界看齐,他们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形成自己的“小集体”,孩子们需要自己面对新的交友规则。

不管怎么说,下面这些人际交往技巧是你必须要教给孩子的:

一消除孩子的陌生感在开学前主动带孩子到学校周围去熟悉环境,有条件的话,和即将上同一个小学的小朋友建立联系,消除孩子的陌生感。

二主动结交朋友提高孩子的同伴交往意识,在假期中鼓励孩子主动接近其他人,并引导他们友好地制定共同游戏的规则,能让孩子学会结交新朋友。

三准备自我介绍给孩子设计一个好玩的自我介绍,在假期里训练他的当众表达能力,这能帮助他在新集体中自信亮相。

幼小衔接其实不是短短两个月或者半年的事,相关研究认为,幼小衔接的年龄段清晰界定是5-7岁,同时,研究者们强调幼小衔接是儿童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期和过渡期。

因此,就算这两个月过去了你觉得孩子还没有准备好,也不要着急,广义上来说,大班到小学一二年级,孩子都处于衔接阶段,他们需要我们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

幼小衔接不仅涉及到学习形式的转变,还涉及到老师和家长的转变。除了老师要做出积极的努力,更重要的是我们家长和孩子一起积极行动,让孩子体验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取成功,从而激发孩子内在的学习动力和兴趣,如此才是长久的学习之道。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