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探空气球(系列报道澎湃向前)

探空气球是人类研究高空环境的重要工具,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探空气球一直依赖进口。20世纪70年代,株洲橡胶研究设计院建成国内首条探空气球生产线,开始了搭脉蓝天的探索。五十年后的今天,株洲华一探空气球飞向了全球,飞出了世界第一的升空高度,将世界探空气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中国人手中。系列报道《澎湃向前》今天播出第二集《探空气球:搭脉蓝天》。

今年8月,满载株洲探空气球的集装箱货轮从广州港扬帆起航,一路向北,驶进俄罗斯。

50多年前,株洲橡胶院引进吸收苏联先进技术,建成了国内首条浸渍法探空气球生产线。如今,中国徒弟不仅将产品卖到了“师傅家”,还刷新了当地探空气球的升空高度。

株洲荷塘区向阳广场西北角这块不大的地方,就是“华一”逐梦的起点,见证了株洲橡胶院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的征程。

上世纪九十年代,改革开放浪潮涌动,不满足于探空气球的细分市场,转成企业经营的株洲橡胶院上马了一个医用丁(基)塞橡胶瓶塞项目,因缺乏前期市场调研,产品没有竞争力,项目刚一投产,企业就陷入财务困境,孙建华和他的团队这时临危受命。

株洲橡胶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党委书记 总经理 孙建华:

我们院里所有资产全部抵押给了银行,资不抵债,认为优势还是发展探空气球和气象气球,集中全院的力量,做强气象气球我们的拳头产品和主业。

企业资不抵债,人才大量流失,面对发展的“生死劫”,孙建华做出抉择,放弃医用橡胶项目,回笼筹集资金,重新聚焦探空气球主业。抓质量、跑服务,拓市场,对问题24小时回复解决,销售部龙乐园深有感触。

株洲橡胶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销售部 龙乐园:

有一次我们跟台站跟踪了一个星期,发现气球高度不达标的原因,我们立刻做出了调整,气球高度立刻上升了几千米。

努力终有回报,几年间,株洲橡胶院推出的多款探空气球产品,很快得到市场认可, 企业扭亏为盈,2003年,全国129个气象 台站,每放飞10个气象气球中就有8个产自株洲。小试牛刀,株洲橡胶院将目光转向了国外。

中国化工株洲橡胶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党委书记 总经理 孙建华:

全世界几乎每一个国家都要用气象气球。我们的产品质量具有明显优势,我们当即决定要进军国际市场,把这个特色的产品做强做大。

呼和浩特探空气球(系列报道澎湃向前)(1)

转战国际市场,株洲橡胶院先吃了闭门羹。当时,以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采用的是气球注模旋转成型,球柄小,有固定的放飞仪器。而株洲橡胶院采用浸渍工艺,球柄大,与这些国家的仪器不匹配,产品因此被拒之门外。

中国化工株洲橡胶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 气球研发中心主任 谌志鹏:

我们就憋着一口气,既然日本人能干出来,我们一定能干出来,好几年的沉淀积累,我们把旋转成型的小柄气球研制出来了。

产品更迭升级,品牌却还未破题。2010年,第八届世界气象组织国际探空仪系统比对实验在广东阳江举行,这个实验堪称世界气象探空仪“奥林匹克运动会”,活动要求使用我国国产气象气球,接到任务,株洲橡胶院决定新研发2000克气象气球,代表国家参赛。

中国化工株洲橡胶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 气球研发中心主任 谌志鹏:

当时时间非常紧,我们就是加班加点地干,2000g气球研制出来后,3万米的有效升空率达到80%,比日本的比对实验高处20%,让我们赶到非常自豪。

阳江国际探空仪比对实验,气球先后经历了强热带风暴“康森”“灿都”等恶劣天气,平均升空高度比国际同行高出20%,出色的性能让华一气球“一战成名”,国际气象气球市场也随之打开,2014年,株洲橡胶院派代表参加在圣彼得堡举办的世界气象水文国际展会,一举拿下东道主国家订单。

中国化工株洲橡胶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气球销售部主任 晏娟

我们成功打开了俄罗斯市场,当时展会上就有4、5家企业跟我们签订了意向合作,到去年我们和俄罗斯市场的销量达到600万的峰值。

将陌生的世界变成了崭新的世界,株洲橡胶院靠实力挺进国际市场,但让很多国际气象专家没有想到的是,瞄准填补气象气球国际标准空白的目标,孙建(华)西和他的团队又开始了进发。

中国化工株洲橡胶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 检测标准中心主任 邓一志:

我们利用4年的时间,会上跟国际专家交流沟通,会后跟国外专家每个月发一次邮件。最终我们的诚心打动了国际专家,14年的时候批复立项。

标准制定过程中,每一项技术指标、参数的提出,都会面对国外专家的质疑。株洲橡胶院邓一志带领项目组,坚持不懈,优化迭代4个版本,用科学、严谨的论证,赢得了国外专家对我国起草国际气象标准草案的认可。

中国化工株洲橡胶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 检测标准中心主任 邓一志:

第一稿收到了32条意见,第二稿收到了72条,我们共处理了100多条的征求意见。让国外提出意见的国家心服口服。

2017年8月,株洲橡胶院代表中国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气象气球规范》正式发布,这标志着中国探空气球整体技术成功跻身世界领先水平。全新的起点上,孙建(华)西和他的团队又开始全力探索探空气球临近空间技术, 助力“北斗组网”、“神舟”回家,今年5月,在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科考队员首次释放“华一”大规格气象气球,填补了珠峰极高海拔气象记录空白。

中国化工株洲橡胶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党委书记 总经理 孙建华:

气象气球是一个小产业,但是我们有更大的梦想。想通过我们的努力和科技创新,在高度、运用范围、使用频率做的更好,让我们的探空气球真正放飞全球、誉满世界。

用半个世纪的时光打磨探空气球这一特色产品,让梦想在5万米高空绽放 ,株洲橡胶院用创新标注出科技奋斗的新高度,聚焦产品做强特色、做优特性,一步步艰辛登顶,株洲橡胶院如同岩壁上的雄鹰,艰难蜕变振翅万里苍穹。对极限不懈探索,对技术无人区发起冲击,深耕专业终成大器。

记者|陆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