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几年这3类教师将待遇猛增(关于未来教师结构变动和薪资待遇的趋势问题)

昨天的文章发了出去,有众多的网友开始讨论,我看到一条回复是这么说的,说我杞人忧天,说10年内会有大量教师退休,尤其是农村教师,让我查查教师年龄结构就知道。

我想说这东西查不查有什么区别吗。我们一一来说。

首先是说教师退休的问题,我想说哪年没有大量教师退休?每一年都有人退休或者离职的吧。这东西不应该是看每年教师报考人数规模和历年增长幅度来说的吗?

你随便搜一下就知道了

未来几年这3类教师将待遇猛增(关于未来教师结构变动和薪资待遇的趋势问题)(1)

尤其是今年。所以我们国家教师报考人数从来都是递增的,具体原因昨天的文章也分析过了,就是稳定和待遇的问题。我也用投资不可能三角做了解释。

如果这还说不清楚,那我换一个说法。

假设一个村,以前一万个学生,老师两百个,每年有新生儿递增式的出生,每年也有递增式的教师入岗,在这种双向增长的情况下,教师和学生的供需式稳定发展的,不会造成多大的内卷,甚至于村里面为了让学生成绩提高一点,还会把班级人数缩小,增加更多老师,还有很多其他艺体门类的老师。

那突然有一天,村里面的新生儿童开始断崖式下降,五年后的新生儿只有六千人,同时这年还新增了近一倍的教师申请入职,那你说这个供需对等吗?

说到退休的问题,假设村里教师以前每年退休五十人,新增六十人到一百人,因为新生儿也在增长,所以招更多的老师入职也没多大问题。但是现在呢?学生少了四千,退休人数要怎么定?新入职老师暴增又怎么办?难道每个教师带十个孩子?不可能吧。这么多教师的薪资待遇社保支出怎么办?村里钱的购买力还不如以前,怎么办?

以上的例子就是最简单的模型 ,给大家拆解来看看,大家一看就懂了。更何况,我们面临老龄化问题甚至超老龄化问题,养老金的压力本来就大,一直在要论延迟退休的问题。所以这也是新生人口锐减带来的问题,这里又要说到,我们的养老金制度运转的逻辑,大家不知道的就不要跟我杠了。

所以教师供大于求,供需严重不对等是必然,这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

所以未来的整个教师结构数量和薪资待遇一定会迎来一次剧烈的变动,但是这个变动或许不是大家短时间内感受到的,而是结果发生以后大家突然反应过来,我们的教师岗位发生了质变。

这里我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推导。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第一个暴露出来的矛盾就是供需不对等,教师数量严重超过需求,这里肯定会淘汰一大批教师,这是没有办法避免的,所以现在大家可以看到很多公立学校的编制越来越少越来越难。已经开始在布局这块了。当然这里说到的“大批”是数量概念,不是比例概念。

所以很多学校、地区的教师会面临下岗的问题,地方和学校在考量的时候可能会考虑上了年纪的教师退休问题,也可能是教育能力考察问题,也许会有其他维度的问题,我就不说透了,你回想一下你们学校的老师会面临什么情况就知道了。

第二个就是质量优化的问题。教师岗位必须要考察的是教学能力问题,过去我们几乎是唯升学和成绩论,但以后更多是质量和素质考虑,同时要知道的是,不是说你985、211硕士博士学历多高,你就一定适合教师岗位,尤其是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你学历再高也未必适合教学儿童。这跟你的学历没有必然联系,低龄段教育考察的本就不是你的学历多高,最核心的或许跟这些没有关系,你可以随时去调查去问。

我记得我高中时候的化学老师,是我们市有名的化学老师,他的研究能力在省内都是排得上号的。但是我们学生几乎都是佩服他但不喜欢他,为什么?我们拿任何时期任何地方的任何化学难题,他看一眼略微思索都能给你解答出来,但是,他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转化能力不行,上课大家都听不懂,吐字也不清楚,所以大家在他教学下,整个年级的化学成绩都很一般,直到高二换了老师,教研能力不如他,教学能力远超他,还是个非常年轻刚参加工作一年的老师,但是整个年级的成绩肉眼可见提升。

所以这个例子就是告诉大家,合适的才是最好的,不是什么人都适合当老师。尤其是今年一千多万人报考教师编制,还有许多985、211博士参与,你就可以看到这个行业究竟有多内卷。所以未来的质量优化,一定是符合未来国家教育理念和需求非常匹配的老师,能够沉淀下来。那些图着稳定、却并不适合这个岗位的老师,你觉得会面临什么情况。幼教、小学需要那么高学历的名校出身的老师吗?这不是无效内卷吗?这不算是一种人才埋没吗?如果他真的热爱教学教育,真的希望一生投入教育,这是个人选择问题,可以鼓励。但事实真的所有人都是这样的吗?而且宏观情况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啊。

第三个,就是在面临规模筛选,质量优化以后,还在教师岗位的人,会不会提高薪资待遇呢?这是必然的,但这就不是教育的问题了,这是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问题。我们强调共同富裕,攻克中高端制造业和高精尖产业领域,就是要整个国民经济成为高质量的水平,我们要建设的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所以这必须是我们突破到了这一步之后考虑的问题。

因为昨天的文章也说了,很多地方政府是纯粹靠着土地财政收入维系的,没有特色支柱性产业,教育支出又是第一大财政支出,所以要想整体教师薪资水平和待遇提高,必须是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得到明显改善和提高,是地方财政系统转型成功和可持续发展的形成,我们有更多的钱来投入发展高质量教育的时候。因为教师毕竟不是一线的劳动生产人员,不直接产出生产资料,没有办法做到多劳多得,属于再分配人员,那么再分配的人员的收入涨幅,必然是依附于初次产出的。

所以待遇提高,薪资提高是必然,但这不是教育领域的问题,不是简单靠教育改革就能解决的,必须扩大视野,升维到另一个层次去看待,这是个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的问题,是我们国家攻克中高端产业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教师规模和结构调整或许是同时进行,也可能在某一时刻薪资待遇的调整也会一同进行,这些都是无法现在给出预测的,这就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处理了。

当然,也有人说到未来万一人口问题解决了呢,新生人口增多了呢。

这个就是片面了。之前很早的文章我就说过,这个万一你不可能去期望,如果有效,为什么二胎三胎政策出来了人口还是锐减;为什么去年新生人口40%是二胎而不是首胎;为什么结婚登记人数屡创新低。

所以人口问题不是短时间能看到效果的,是经济发展、收入水平、未来预期、生育观念的综合问题。这也是需要时间的。

再者说,即便多年以后,新生人口又开始增长,但是这些年已经出生的人口不会增加了啊,2021年新生人口就是比2016年少了40%啊,你不可能时间倒退到2021年去增加一千万新生人口啊。

这些都是已经发生的事实,未来也必然会影响到方方面面的事实,不是虚假的推算。知道这些事实,只是为了知道未来的大方向和趋势,不是去预测非常明确的一个政策和具体的情况,趋势不是具体现实,你要问我哪年我们教育供需问题会进入新的稳态,或者说到时候教师薪资会具体涨多少,这个你问算命的,我不知道。

也不是给大家传递焦虑,就是很多朋友不会分析,不会整体统筹的思考,没有时间精力去推导揣摩而已,我把事实情况给大家讲出来,节省大家一点时间。还是那句话,一家之言,仅供参考。这个问题以后就暂时不写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