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文坛写真集(渭南文坛秦川谷雨)


渭南文坛写真集(渭南文坛秦川谷雨)(1)

【作者简介】秦川谷雨,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人,生于1980年5月,毕业于中南大学英语系,现就职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城关环卫局。出生于农村,喜欢农村的风土人情,喜欢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写作。《渭南文坛》特约作者。

渭南文坛写真集(渭南文坛秦川谷雨)(2)

渭南文坛写真集(渭南文坛秦川谷雨)(3)

今年清明回家,没见到二娘,心里总觉得缺失了些什么。

母亲告诉我,二娘前阵子去医院瞧医生了,多年前,她做过眼部手术,现在后遗症——疼痛、流眼泪一直在折磨着她。

这不由得使我想起了二娘瘦瘦高高、身单力薄、常年活跃在田间地头的身影。

二娘有二女一儿,大女儿比儿子大了将近二十岁。儿子是在我国严抓“计划生育”工作那几年偷偷生下的,为此,二娘也丢掉了村委会会计的工作。

渭南文坛写真集(渭南文坛秦川谷雨)(4)

听说,二娘生下儿子那年已经四十有余了。也就是打那时起,她也开始了自己全新的生活:白天做好孩子的一日三餐,她还要兼顾地里的农活。孩子上学后,她将家里的活儿收拾停当,便带上农具,瞪着自行车上地里干活。到了晚上和周末,她则几乎是全程辅导孩子的作业。

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到儿子小学毕业。上了初中,为了儿子能有一个良好的接受教育的环境,二娘就在县城租了间房,专门给儿子洗衣做饭。其间因为周围环境的影响,二娘也仿着孟母的做法,曾好几次搬家以寻求更适合孩子学习的环境。

渭南文坛写真集(渭南文坛秦川谷雨)(5)

直到儿子考上大学,远离家乡,村里的人都认为二娘那时可以缓下来松口气,毕竟她这些年为了儿子,实属不易,六十多岁的老人了,不能在这样折腾下去了。可是,二娘并没有因为儿子考上大学而放缓自己的脚步,也没有因为儿子的那点荣誉而降低对孩子的要求(毕竟,在农村考个好点的大学不是那么简单的事)。而她则是继续鼓励儿子不断努力深造,不要为家里的事情操心,她和二伯完全可以应付过来。

渭南文坛写真集(渭南文坛秦川谷雨)(6)

打从儿子考上大学那年起,老两口更是过起了起早贪黑的生活,每天绕着家里的几亩薄田转,一方面缓解他们思儿情绪;另一方面是因为劳动人民跟土地打了大半辈子的交道,哪天不去田里转悠那么一阵,心里还真不舒服。

每年春节过后,堂姐堂弟都离开家,远赴学习、工作岗位后,二伯二娘便一心扑在田里,给果树剪条修枝,收拾剪落的枝条,三四月份疏花定果套袋,六七十岁的人,每天扛着果梯,在果园里爬上爬下。等到用黄河水浇灌完田地时,又是松土除草,之后的喷洒农药、施肥等等一些列工作都是他们二老亲自完成。他们拼命地干着,以期待秋收的喜悦,也期待远方传来儿子的喜讯。

渭南文坛写真集(渭南文坛秦川谷雨)(7)

就在去年暑假我回家看望母亲时,碰到二娘。她拉着我的手跟我聊起堂弟过往的事情来:“堂弟博士论文已经定稿,就等着最后一个环节——论文答辩”。二娘聊天的言语中无不流露出对儿子的骄傲和自豪。但紧接着她又话锋一转,说堂弟考研考得很辛苦,考了好几次才过。就在这最后一次备考的过程中,有件事吓坏了二娘。二娘说有天晚上约摸11点钟的样子,一阵电话铃声将她惊醒。她抓起手机一看是堂弟的电话,赶忙问电话那头的堂弟怎么了?在哪里?出什么事了......

渭南文坛写真集(渭南文坛秦川谷雨)(8)

那头则是堂弟不紧不慢的声音:“其实也没什么事,我现在在楼顶,感觉压力好大呀......”说着说着还给哭上了。二妈说她一听到“楼顶”和“压力”两个词语时,顿时感觉到大事不好,可能要出事了。她于是一边安慰着堂弟,一边赶紧插话说:“儿子,压力大,我们不考了,你先回宿舍吧,明天妈和你爸一起过来看你,你可千万别做什么傻事呀......”说到这,二娘哽咽着说不下去了,眼里噙着泪花,她诉说着那些年藏在心里的痛苦,奋力摇头自责道:“我为啥一直这么好强?一直逼着孩子往上考?万一那时候有个三长两短,可能今天二娘就不会跟你说这些话了。”说着她又笑了。

渭南文坛写真集(渭南文坛秦川谷雨)(9)

二娘继续说:“好在儿子那次考上了,后边的路一直走得很顺利。”事后,堂弟告诉她打电话那晚确实在楼顶,当时因为天气闷热,宿舍里几个哥们就商量着一块去楼顶透透气。他听着母亲说着那些不着调的话想插嘴也没机会……

后来我们又聊到堂弟的婚事,由于一直上学,没顾得上谈女朋友,老大不小了还单身一人。好在上班后不久,单位来了一南方姑娘,英国留学回来的。两人从相识到相知再到相爱、步入婚姻殿堂,这其间,她和二伯花光了所有的积蓄,只为了给儿子争面子。儿子儿媳每次回来,他们就千儿八百地给,两个年轻人过生日,他们老两口给孩子们发红包,小两口不要,二妈硬是给塞回去,要他们一定收下。因为二娘说堂弟每次去岳父家,那边父母出手很大方,一给就是成千上万的(岳父母以前经商,家底好。)二娘为了不使儿子被岳父母看轻,就将家里的老底给了儿子儿媳,她笑说反正没给外人。

渭南文坛写真集(渭南文坛秦川谷雨)(10)

曾经有几次,儿子儿媳打电话叫二伯二妈去上海、北京玩,他们都婉言拒绝了,她知道,在外边花销大,吃喝拉撒每走一步路都得掏腰包,所以找各种借口没去。直到上次,电话一直来个不停,碍于面子,老两口才去了趟上海。她说大城市的物价太高,儿子租的一小间房(隔了两层,上层卧室,下层客厅兼厨房,二楼人上去连个腰都直不起来)带个卫生间,一个月租金两三千。刚到上海,儿媳就给二老定好了酒店,他们让退了,说是就想跟孩子们多待几天,好打发时间。

渭南文坛写真集(渭南文坛秦川谷雨)(11)

可是没待上几天,她跟二伯就返程回家了,因为哪里的开销大不说了,关键是孩子们太忙,每晚几乎都加班,早上一起来就赶紧上班,很多时候忙得连饭都顾不上吃,每天看见小两口都是从从忙忙的。二娘说以前总想着外边上班的人风光得很,殊不知他们的生活节奏比我们这些农村人的要快了不知多少倍,她到现在也不理解,怎么每天会有那么多的活干不完,怎么会忙到连饭都顾不上吃。他们在那看不下去,总觉得孩子们在外挣钱不容易,他们除了心疼还是心疼,什么忙也帮不上,还不如赶紧回家待在自己家里,眼不见心不烦。二娘嘴上虽这么说着,可言语中无不透漏出做母亲的对孩子们的心疼和牵挂。

那次,我们一直聊到很晚很晚才各自回家休息。

这就是我的二娘,一位要强好胜的农村女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