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行测言语理解规律(近三年国考行测言语题型解析)

在行测言语题目中,有一类小题型叫下文推断,要求根据已有的文段信息,预测接下来作者会讲些什么。在近三年的国考考试中,下文推断题均有作考查,虽然题目数量在2道左右,但是若能掌握一定技巧,大多数考生都会势在必得。那我们如何能够准确猜出作者“接下来”要说些什么呢?

国考行测言语理解规律(近三年国考行测言语题型解析)(1)

首先,我们就要知道作者“已经写到哪了”,也就是找准给出文段的话题落脚点,大多数情况,话题落脚点会在尾句。但如果尾句是对上文某句话的分述时,话题落脚点就不在尾 句了,比如: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造成了巨大的社会恐慌性,既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对于国际经济的良好走势也造成威胁。因疫情影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已将2020年全球GDP增速预测从1月份的3.3%下调6.3个百分点至-3%,为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经济衰退。世界银行也将东亚-太平洋地区2020年GDP增速预测从2019年的5.8%放缓至2.1%。

在这个文段中,刚开始论述的是新冠疫情带来的不良影响,然后通过IMF和世界银行关于GDP增速预测来说明给经济带来的威胁。此时,尾句是对第一句话的举例论证,因此此文段话题落脚点在首句而不是尾句。

找准了话题落脚点之后,我们就可以把四个选项中与落脚点话题或话题主要意思一致的选项筛选出来,然后通过话题落脚点所在句子与选项之间行文脉络的匹配性,选择衔接最好的。通常情况下,如果话题落脚点所在句子是提出了一个问题,那么我们就要选择一个分析问题的或者能解决该问题的对策;如果是提出了一个观点,则要选择能论证该观点的。当然了,涉及上文出现过的内容选项可以直接排除了。比如下面这道题目:

国考行测言语理解规律(近三年国考行测言语题型解析)(2)

豪放历来被认为是男人的专利,如“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的刘邦;再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曹操;又如“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李白;还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苏轼等等,他们那种豪放的气魄和胸襟,让多少后人为之倾倒。然而,当我们了解了唐朝才女的豪放之后,就会感到这些豪放并不只是男人的专利,而唐朝才女的豪放更令历朝历代的自以为豪放的男人们望尘莫及。

接下来作者最有可能介绍的是:

A. 分析唐朝才女豪放的原因

B. 举例说明唐朝才女如何豪放

C. 唐朝才女为何成为历史上的特殊群体

此文段开始论述的是男人的豪放。然后尾句,通过“然而”引出了新的话题——“唐朝才女的豪放”,即该文段的话题落脚点,根据“话题一致”原则首先排除C选项。然后尾句提出了个观点——当我们了解了唐朝才女的豪放之后,会感到男人们也比不上,因此应该选择B选项,举例对该观点进行论证。

总之,下文推断题,一定要知道作者“写到哪了”,并且选择与已有内容最为连贯的选项,掌握好这个原则,才能“猜透、猜准”作者的心意!

更多备考链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