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六一北京山区里的孩子们都爱看什么书(过六一北京山区里的孩子们都爱看什么书)

新京报讯(记者 王纪辛)“亲近大地,亲近田园,亲近自然,亲近社会,都是生命的一种回归……”这是北京师范大学教科文组织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项目专家萧淑贞提过的。的确,乡土环境会带给孩子潜移默化的浸染,优美的田园环境也为孩子们打下了阅读的基础。六一儿童节到了,为了调查山区孩子们的阅读状况,新京报乡村频道记者日前来到了昌平区阳坊镇,在这里的两所小学发现了很多有意思的现象。

过六一北京山区里的孩子们都爱看什么书(过六一北京山区里的孩子们都爱看什么书)(1)

后白虎涧小学一年学生人手一本小人书。新京报记者 王纪辛 摄

低年级

读着读着识字量就上去了

在后白虎涧小学,一年级的每个孩子都有一个A4纸大小的本子,封面上写着《我的阅读记录卡》。里面有阅读时间、书名、作者、主要人物、我会的生字、我喜欢的词语、我喜欢的句子等项目,需要孩子自己填写。低年级孩子手指控制力还不稳定,排列在空格里的汉字难免忽大忽小。一个孩子从《不会写字的狮子》一书中摘录了狮子用吼叫作为表达方式后,写下了自己的评语:“不会写字很不方便。”

后白虎涧小学一年级班主任说她会每月指定一本书,让大家一起读,然后月底再一起交流。最近,他们刚刚读完4本一套的《青蛙和蟾蜍好朋友》,书里以散文诗的方式讲故事,在注音汉字的帮助下,让一年级孩子逐步向文本阅读过渡。

“我们班交流的时间固定在每周一下午,我会拿出自己的一节语文课,让学生上台讲述自己的读书经历。阅读对一年级孩子来说,最明显的改变是识字量的增加,也明白了一些道理,语文学科的学习,死记硬背是没作用的,主要靠阅读。”班主任说。

中年级

开始关注历史和自然科学

到了三年级,选书的风格就又不一样了,《中国成语故事》《中华上下五千年》和《地球奥秘》《航天探秘》《世界奇观》等,这些都是后白虎涧小学孩子们借阅率较高的书目。

过六一北京山区里的孩子们都爱看什么书(过六一北京山区里的孩子们都爱看什么书)(2)

这位“小小数学家”喜欢数学书。新京报记者 王纪辛 摄

“我喜欢数学,书里讲的华罗庚、陈景润数学家的故事都很喜欢。”这位男同学竟然喜欢看《数学奇观》,涉猎面也算很广泛了。除了数学书,这位“小小数学家”还爱看作文书,文科理科都没有落下。

而另一位女生爱看的书目则更让人称奇,她最喜欢看《故宫里的大怪物》,而且还是系列图书。被问到喜欢的理由时,这个小姑娘说:“这套书里有图画,字也比较大,看起来非常有意思。”

中高年级

阅读偏向了文学故事

四五年级的学生看的更多是作文书。“阅读积累的多了,脑子里有东西。”后白虎涧小学五年级班主任说,“五年级开始作文要求字数在300字以上,分享阅读对孩子的表达能力也是种锻炼。”

一位四年级的女孩说:“我喜欢看作文书,它里面还有知识问答、速答指南之类的,还有好多的好词、好句、好段,加强了我写作文方面的能力。”当记者问,如果可以不选作文书,会看什么?女孩想想说:“我还是爱看文字类的,里面的故事都很好看。”

“它不仅提高我的词汇量,写作水平,还能帮我完成每周的抄作文作业……”这位喜欢作文书的小男孩,说起看书的心得头头是道。当记者问他最近一次写作文是什么时候?男生腼腆地说:“一周前,老师给我们布置一篇作文,写《我的理想》,我写的就是当老师。”

接着,这位男生用课堂发言的语气一字一句地说:“我想当老师,因为,老师很温柔,帮助了我许多。”当男生说出“许多”两个字的时候,眼神显得格外清透、真诚。

同样也是爱看文学书,一位刚上完体育课回到教室的四年级男生,脸蛋红红地说,自己最近在看《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从上个月开始看,老师推荐的,有这么厚。”说着,孩子伸出手比画了一下书的厚度。

“那你为什么说书中小女孩热爱生命?”对于这个略显“深奥”的问题,他想了一下,说:“她虽然又聋又瞎,但是没有放弃对生命的热爱,还跑到世界各个国家去学盲文。”

高年级

男女生阅读更偏理性

后白虎涧小学六年级毕业班的学生正准备6月2日的毕业考试,为了不打扰孩子们,记者来到了四家庄小学。

四家庄小学校长是一位爱运动的男老师,他给记者展示了不同年级孩子们所看的书目。说着说着,校长羡慕起了现在的孩子们,能有这么丰富的图书资源,“我们小时候,要是谁有本《霍元甲》,那可不得了,都传着看。”

过六一北京山区里的孩子们都爱看什么书(过六一北京山区里的孩子们都爱看什么书)(3)

四家庄小学,学生自己做的借阅记录表,还书日期写着“大大后天”。新京报记者 王纪辛 摄

四家庄小学一位五年级女生告诉记者,“《十万个为什么》我从三年级就开始看,书里有插图,很好看,全套几乎都看完了。”

一位六年级男生说,自己最喜欢历史类图书,有《史记》《三国演义》,这些书从一二年级就开始看了。除了历史,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也很喜欢看。

另一位高年级男生表示自己并不是特别喜欢看书,如果一定要选,爱看野外求生、减灾救灾的书,理由嘛,“自然灾害来的时候,可以活下来”。

结语

孩子打开了自我认知的大门

阳坊镇的两所小学生源都是邻近村庄的适龄儿童。由于人数不多,两所小学每个年级只设了一个班,学生最少的班只有14人,最多的也不过28人。这两个浅山区小学的孩子都有较好的阅读基础,学校还有专门的图书角,每周有固定分享时间。

“对于阅读的书目,如果学生不感兴趣也可以从家带书来看。学校要求每班每周都要拿出一节阅读课,课上学生彼此分享阅读心得。”后白虎涧小学校长告诉记者,“平时阅读时间主要集中在每天下午不同的小课,最近由于天气炎热,学校还把体育室外课改为室内课,都会安排孩子们阅读。”

阳坊镇的这些孩子们,虽然所在位置相对偏僻,除了学校以外,很难去书店、图书馆看书,而家长们也大多忙于务农、务工,几乎没时间陪他们读书。不过,好在他们还有老师和学校的引导与启蒙,从一年级开始,阅读就融入到他们学习生活中,由浅入深的阅读内容,为他们打开了去往外面世界和自我认知的大门。

新京报记者 王纪辛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刘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