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婉儿 在女权中崛起(上官婉儿 在女权中崛起)

关于上官婉儿,后世的评价多为:有才无品。

有人赞其文才,有人批其淫媚;有人极度推崇,有人鄙贱轻视。

尤其是《旧唐书》、《新唐书》等正史中,多是对其“奉承权贵,淫乱宫闱,操纵政治、控制朝纲”的负面事件。

那么,上官婉儿,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今天听社长给你八一八。

1、上官婉儿履历

上官婉儿 在女权中崛起(上官婉儿 在女权中崛起)(1)

上官婉儿墓图片

上官婉儿,陕州陕县(今河南陕州)人,唐代女官、诗人、皇妃。

刚生下来不久,便因祖父和父亲获罪被杀后,随母亲一起没入宫廷为奴,

13岁,因才华横溢被武则天发现,免去奴婢身份,封为才人,掌管宫中诏命,

32岁,成为武则天首下掌机要的首席秘书,

41岁,武则天被迫退位,唐中宗复辟,被封为昭容(皇妃名),专掌起草诏令,

46岁,被发起政变的李隆基(唐玄宗)所杀。

2、襁褓里为奴的苦命女娃

上官婉儿 在女权中崛起(上官婉儿 在女权中崛起)(2)

阿娇版上官婉儿剧照

婉儿的祖父上官仪,是当朝(唐高宗)宰相,长得很帅,而且是当时的文坛领袖,特别擅长五言诗,所作诗句婉约华丽,被当时的文坛称为“上官体”。

那时候武则天还是皇后,因为太过强势,且权力欲太盛,引发高宗不满。

上官仪便给唐高宗提了个小小的建议,这个建议在《资治通鉴》里是这么说的:

皇后专恣,海内所不与,请废之。

意思是,皇后专权,大家都很不开心不满意,请您把她给废了吧。

唐高宗一听,正中下怀,便命令上官仪起草诏书。

上官仪可能是作诗作多了,干啥都喜欢酝酿好久,起草诏书也不例外。

他以为废掉皇后只是皇帝一句话的事儿,却没料到当时武则天已经羽翼丰满,在皇帝身边安插了很多眼线。

所以,诏书还没起草完,武则天就得到了小道消息,直接气急败坏地冲到了唐高宗那里。

武则天冲进来的时候,唐高宗刚好正在审阅刚刚出炉的废后诏书,一看到闯进来的武则天,瞬间麻爪了。

据《资治通鉴》记载,当时“自知理亏、毫无担当”的唐高宗,情急之下说了这么一句话:

我初无此心,皆上官仪教我。

皇帝情急之下推脱错责的一句话,却使上官仪从此大祸临头、万劫不复。

上官仪被武则天杀了,上官仪的儿子上官庭芝(婉儿的父亲)受到牵连,也被杀了。

当时,上官婉儿刚刚出生。

按照唐朝法律,犯罪被杀官员的家属要没入掖庭。

注:掖庭,也叫掖庭宫。

《三辅黄图》中,注掖庭宫“在天子左右,如肘膝”,故而得名。

从汉武帝时兴起,用来囚禁有罪宫女。

于是,还在襁褓中的上官婉儿,便被母亲抱着,进入深宫为奴。

3、于绝处逢生的美妆博主

上官婉儿 在女权中崛起(上官婉儿 在女权中崛起)(3)

上官婉儿红梅妆剧照

不得不说,上官家族的基因真的很强大。

婉儿虽然在掖庭宫里,默默无闻、无声无息地生长了十几年,但是天资特别聪颖,加上有一个无论何时都不放弃子女教育的优秀母亲,

使得婉儿13岁时写文章便能一气呵成,而且文笔优美得当,并且表现出对政治的极大兴趣。

用《旧唐书》里的话说:

及长,有文词,明习吏事。

因为太优秀,实在太突出,尤其是在周围都是对生活没什么过高追求的女奴们中间,上官婉儿的的才华尤其显得鹤立鸡群。

很快,她的才华便传到了武则天的耳朵里。当时,武则天还没当皇帝。

根据史料记载,有一天,武则天把婉儿叫过来,让她当场写文章。

结果年仅13岁的婉儿,一点也不怯场,当场说来就来,文章一气呵成,而且写得非常漂亮。

武则天一下子就相中了,当场免去其女奴身份,并将之封为“才人”,留在身边给自己当秘书。

当时,小婉儿才13岁,相当于我们现在初一学生的年龄,已经开始在掌权者身边负责如此重责大任。

这一辅佐,就是28年,把武则天从皇后辅佐到皇帝,又从皇帝辅佐到皇太后。

为什么说,婉儿是美妆博主呢?

这事儿还得从情窦初开的婉儿说起。

那一天,武则天召集一个李姓宰相过来议事,婉儿照例在旁边当书记员。

结果这个宰相长得太帅啦,而且谈吐不凡,气质太好,婉儿忍不住就多瞄了几眼,后来越瞄就越想瞄,瞄来瞄去就瞄愣神儿了。

聪明如武则天,很快就发现了犯花痴的婉儿不对劲儿。

然后,等那个宰相走了以后,就开始发飙。盛怒之下,直接拿一把小刀子,扎在了婉儿脸上,还不允许拔下来。

后来,婉儿忍着脸上的剧痛,作了一首《乞拔刀子》,武则天才息怒。我们一起来看下这首诗:

丽日煦皇庭,清风拂龙台。

分明眼前事,依稀梦飘来。

忽焉思散起,精移何神骇。

罪奴当万死,还乞龙颜开。

再后来,为了掩饰脸上的疤痕,婉儿就在伤疤处贴了个花钿上去,称为“花子”,

花子一贴,越发显得婉儿娇俏好看,结果竟引得其他宫女争相效仿,也就是后来大家在唐剧中看到的“红梅妆”。

如此说来,婉儿大唐美妆博主的名分,也非徒有虚名。

4、刀尖上起舞的文坛领袖

上官婉儿 在女权中崛起(上官婉儿 在女权中崛起)(4)

孙耀琦版上官婉儿剧照

婉儿作的五言诗,风格婉约清丽,跟自己的祖父上官仪有一拼。

武则天被逼退位以后,婉儿被复辟的唐中宗封为昭容,继续职掌制诰大权。

在做昭容的这短短5年里,婉儿可谓是风光至极。

她非常得宠,但这种宠不是皇帝对妃子的男女之宠,而是一种纵容。

婉儿和唐中宗之间只是名义上的夫妻而已,中宗对婉儿的行去来踪很少过问,她甚至可以在宫外拥有自己的私宅,而不必只能住在宫内。

据《长安志》记载,婉儿的私宅位于长安城内群贤坊,这里距离西市不是很远,那里有成千上万的店铺,珍奇宝货无奇不有,而且外国商人和外国商品充斥其中,非常有国际范儿。

居住在繁华一隅,一边享受这里的繁华盛世,一边与众多文人墨客往来频繁。婉儿经常在自己的私宅里搞沙龙,搞轰趴,加上她自己本身就才高八斗,又有极高的政治地位,所以文人们都很佩服她。

唐中宗也对自己这个嫔妃的才气无比的信赖和欣赏,所以,上官婉儿的名气和地位,在唐中宗时期达到了巅峰。

巅峰到什么程度呢?我们举个例子。

说,有一天,唐中宗带着群臣和嫔妃们,一起前往昆明池游玩。皇帝一时兴起,命令群臣赋诗。

大家就各自把诗写在纸上,署上姓名,交了上去,写完一查竟然收集了一百多首。

唐中宗便让婉儿来品评这些诗作,由她最终决定从中选出一篇,配乐作曲。

婉儿便在众目睽睽之下,缓步登上彩楼,群臣们都在楼下,仰头朝上看着。大家可自行脑补王员外招亲时,求亲者在楼下汇集成群,王小姐在楼上相亲抛绣球的画面。

婉儿当众一篇接一篇地看过,哪篇不满意,便随手丢到楼下去。

一时间,一张张纸片像花瓣一样,洋洋洒洒飘落下来,彩楼之上的婉儿就像神话中的飞天一般,掌握着楼下那群人诗作的生杀予夺大权。

每有一张纸飘下来,百官都赶紧围上去瞧,是谁的就赶紧捡起来藏到怀里,害怕丢人。

要知道这些百官可都是经过科举考试层层选拔上来的,这中间还有很多名满天下的大文豪。所以说,这是婉儿一生中最风光的一幕。

很快,100多篇诗作就全被丢下楼来,最后只剩下两首。婉儿在这两首中稍作迟疑,很快又扔下来一首,最后手中剩下一首。

关于最后的裁决,婉儿是这样解释的:

最后这两首诗功力相当,但胜负关键在最后两句。

被扔下去那首诗,最后两句是“微臣雕朽质,羞睹豫章材”,虽然谦让,但未免“词气已竭”。

留在我手里这首诗,最后两句是“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大有一种江山代有才人出的好奇。

前一首诗在最后两句呈现出了颓气,最后这首诗气势上扬,所以胜出。

对于这个判断,在场所有人都服气。

这场赛诗会,基本上算是向全天下宣告了上官婉儿的文坛领袖地位。

5、夹缝中求存的巾帼宰相

上官婉儿 在女权中崛起(上官婉儿 在女权中崛起)(5)

李冰冰版上官婉儿剧照

与文坛上的顺风顺水、叱咤风云相比,在政坛上的上官婉儿,站队站的有点辛苦。

自从武则天当过皇帝以后,女权思想便“深入人心”。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么个规律,凡是强势的母亲,养出来的儿子大概率上都比较懦弱,。

而但凡性格比较懦弱的男人,大概率会娶个跟自己母亲一样强势的老婆。

唐中宗就是这么个软弱的男人,有个强势的武则天母亲,还摊上个强势的皇后韦氏,强势的韦氏又给他养出来一个同样强势的女儿安乐公主。

加上有武则天的“前车之鉴”,韦氏和安乐公主的权力欲便在唐中宗的软弱中一天比一天膨胀起来。

膨胀到什么程度呢?

膨胀到安乐公主公然提出,要求唐中宗封自己为“皇太女”(女版皇太子),准备将来继承王位。

婉儿呢,武则天在位的时候,仰仗武则天罩着她;

武则天退位以后,虽然唐中宗很重用她,但是韦氏和安乐公主实在嚣张跋扈,

加上自己在武则天身边侍奉辅佐将近30年,女权思想潜移默化深入骨髓,所以婉儿自己也是力挺女人参政的。

于是很快,她便和韦氏与安乐公主走到了一起。

这个事儿也由此成为后世对婉儿进行诟病的最主要问题。

人脉资源讲究利益互换。

金银珠宝,韦氏和安乐公主都不稀罕,婉儿说到底也只是个嫔妃,她有的,皇后和公主自然也都不缺。

为了抱住韦氏这只大腿,婉儿把自己的情人武三思介绍给了韦氏,通过男女私情,把三方利益捆绑到了一起。

但是,历史上只有一个武则天,不是所有有权力欲的皇后,最后都能成为“武则天”。

韦氏和安乐公主,具有武则天的野心,却不具备武则天的能力,也就是说,她们俩的才华支撑不了她们的野心。

加上俩人品质败坏、贪婪无厌、嚣张跋扈,干的都不是笼络人心的事儿。

很快,俩人便引起朝野极大的不满,尤其是当时的太子李重俊,甚至不惜发动政变,差点把俩人杀了,上官婉儿也差点在这场政变中命丧黄泉。

经过这件事以后,婉儿看清楚了韦氏和安乐公主没有未来,便开始有意识地与她们二人保持距离,转而开始结交权力日盛的太平公主。

这时候,发生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唐中宗死了。

据说是被自己的亲生女儿安乐公主给毒死的。

因为当时的太子李重俊因政变刚刚被杀,挡在安乐公主走上皇位面前的就只有一个皇帝父亲了。

在韦氏和安乐公主心里,皇帝一死,皇位就是自己的了。

但是,在中宗死后谁来当皇帝这件事上,上官婉儿跟韦氏和安乐公主有不同的想法。

她利用自己的制诰便利,和太平公主商量,草拟了一个中宗的遗诏,打算由相王李旦(李隆基的父亲)辅政,以此制约韦氏的权力,但没有被韦氏通过。

长期在政坛混的上官婉儿很聪明,私下里留存了这张遗诏,打算关键时候(韦氏失势时)作为自己的护身符。

到本文的第7部分,我们会讲到,这张护身符并没有像婉儿想象中那样,关键时候发挥作用。

6、与爱情无缘的绝代佳人

上官婉儿 在女权中崛起(上官婉儿 在女权中崛起)(6)

上官婉儿画像

前面我们谈到了婉儿的情人武三思。

所以,在此专门开设一章,顺便把婉儿的感情生活一并讲一下。

毕竟“秽乱宫闱”的罪名,也是后世加给她的一项恶名。

婉儿的一生有过两个男人。一个是武三思,另一个是崔湜(shi)。

我们先来说武三思。

武三思是武则天的侄子。武则天在位时曾经成立了一个修史项目组,婉儿是组长,武三思是组员,俩人长期一起共事,最后发展成了办公室恋情。

武则天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武三思是武家最优秀的后代,婉儿是武则天政治生命的延续,俩人的私情,于武则天而言,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她正好可以借婉儿将宫廷与武家连为一体。

事实证明,武则天想对了。

“五王政变”推翻了武则天以后,武三思的生命安全也受到了威胁。

注:五王政变里的五王,是指以张柬之、敬晖等人为首的“五王”集团,因为他们一共五个人,推翻武则天以后,又因功封王,所以叫“五王”。

这五个人都是狄仁杰的学生。狄仁杰临终前交代,一定要铲除武三思。

武三思便去求上官婉儿救他性命,婉儿便把他介绍给了韦氏,然后他便和韦氏又发生了私情,韦氏又去中宗那里给他求情,最后算是保住了武三思的性命。

前面,我们不是还讲过,婉儿在宫外有自己的私宅嘛。当时婉儿就经常在私宅里跟武三思会面。

后来,武三思年龄越来越大,那边是韦氏,这边是婉儿,有点玩不转,就把崔湜介绍给了婉儿。

《册府元龟》卷四百八十里有记载:

中宗于宫掖无禁,昭容上官氏屡出外与三思同寝处,或累日不归。三思自嫌衰老,举湜自代。

(讲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吕不韦向秦始皇他妈引荐嫪毐的事)。

这个崔湜呢,是当时有名的大帅哥,非常有才学,年龄比婉儿小。

他跟婉儿在一起,有两个原因,一方面是仰慕婉儿的才学,但更多的原因是想借婉儿博得功名利禄。

这家伙官瘾极大,非常自负,还爱贪赃枉法,并且对感情极度不专一。

婉儿当时已经四十多岁了,对这个帅哥弟弟可谓是真心实意,跟在屁股后面帮他摆平过很多事情。

婉儿去世以后,崔湜后来又跟太平公主搞到了一起。说到底,这家伙就是一靠脸吃饭的小白脸。

7、男权下玉殒的旷世才女

上官婉儿 在女权中崛起(上官婉儿 在女权中崛起)(7)

阿娇版上官婉儿剧照

婉儿是怎么去世的呢?

第5部分我们有讲到婉儿给自己留了一张护身符,就是她拟的那个让李旦辅政的诏书。

那是因为她看到韦氏和安乐公主没有未来,随时有可能被灭。

而众所周知,自己之前与韦氏和安乐公主走得很近,一旦韦氏和安乐公主被杀,自己难逃同党厄运,到时候可以用这张护身符证明自己与她俩不是一路的。

正如婉儿所料,韦氏和安乐公主很快就在策划效仿武则天称帝的老路。这个消息很快传到李隆基那里。

李隆基是李旦的儿子,武则天的孙子,文韬武略、出类拔萃,在众皇子中特别出挑。

李隆基赶在韦氏和安乐公主动手前,率先发动政变,杀掉了这俩人。

那天正好婉儿住在宫里,没有到私宅里去。她早就听到了外面的动静,也很快就知道是怎么回事。

这一天早在她的预料之中,因为自忖有护身符在手,所以她并不慌张,当李隆基派来抓她的人到了门口时,她并没有逃,而是有条不紊地拿出那张“遗诏”,率领宫人拿着蜡烛,主动迎了上去。

婉儿见了李隆基以后,马上拿出手里的“诏书”,意思是:你看,我一直在主张立你父亲辅政,我和你们李家,尤其是你,是一条战线上的。

李隆基拿过诏书,从头到尾看了一遍,看完以后,说了一个字:杀!

一代才女上官婉儿,就此消香玉陨。

8、社长有话说

上官婉儿 在女权中崛起(上官婉儿 在女权中崛起)(8)

上官婉儿墓图片

①武则天是婉儿的杀父仇人,婉儿为什么还对她那么死心塌地?武则天又怎么敢留用一个仇人在身边近身侍奉?

电视剧里也经常演绎,婉儿接近武则天是为了报仇。

但事实上,婉儿辅佐武则天特别尽心尽力,她辅佐了武则天28年,最后成为武则天的铁杆粉丝。

而武则天,聪明如她,怎么会留一个仇人在自己身边,就不担心有一天睡着了被刺杀么?

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对于婉儿来说,她别无选择。

一来,她刚生下来就随着母亲入宫为奴了,在她的记忆里,没有祖父和父亲的印象,她母亲虽然活着,但身居深宫,不敢给她透露太多家史。

二来,武则天是她唯一的依靠。要么依靠武则天飞黄腾达,要么还回去掖庭终身为奴。这样的选择题是不用犹豫的。

其次,对于武则天来说,她知道自己没有危险。

一来,她摸透了婉儿的心理。知道婉儿势单力薄,自己是她唯一的依靠,知道她不敢乱来。

二来,武则天爱才。她太爱重婉儿的才华了。所以,那天看到婉儿因偷看李姓宰相而工作不专心,盛怒之下也没舍得杀她。

婉儿当时才13岁,耳濡目染看到武则天的成功和优秀,心里只有无限的钦佩和敬仰。

②婉儿为什么要攀附权贵,秽乱宫闱?好好的一个女孩子,在后世留下那么不堪的恶名?

如果说依附武则天是为了生存,那么在武则天去世以后,继续攀附权贵,只有一个原因,还是为了生存。

婉儿在祖父上官仪和父亲上官庭芝被杀以后,已经没有任何身世背景。所有的前程,都要靠自己来挣。

在武则天提拔她那一刻起,她就别无选择地走上了一条不归路。这条路上没有保护伞,只有自己。

在古代的皇宫里,女人的斗争在后宫,男人的斗争在前朝。

婉儿是身兼后宫嫔妃与前朝大臣的角色,她面临的生存压力可想而知。虽然有中宗重用她,但是风光无限的表象下面有多少暗流涌动,在武则天身边呆了28年的婉儿心里是很清楚的。

想要更好地生存下去,必须站队,而且得站到有实力的队伍里去。所以,她选择了当时实力最强的韦氏和安乐公主。

至于秽乱宫闱,无非是因为她身为嫔妃,却和武三思有私情,还把武三思引荐给韦氏,完了又跟武三思的朋友崔湜搞到了一起。

别人看这些,觉得她淫乱。我看这些,却觉得她可怜。

婉儿是个饱读诗书之人,有诗书在胸的女孩子,一定是有情怀的,有情怀的女孩子一定是渴望爱情的,尤其是像婉儿这样从小就没有父亲的女孩子。

但是她在武则天身边,从13岁开始一直干到30多岁,感情生活都是空白。后来被中宗封为昭容,也基本上算是政治婚姻,她与中宗是没有感情的。

与优秀的武三思发生办公室恋情,在情理之中。为了保护武三思,把武三思介绍给韦氏,然后武三思劈腿,她是知情的。

在这种情况下,再来一个又帅又有才又会献殷勤又会哄人开心的崔湜,没有招架能力也是情有可原的。

婉儿傻就傻在,公私不分,把感情与政治混为一谈。

但这一点于她,也是在所难免的,因为那两个男人,本就是冲着她手中的权力来的,她也只有用权力利益交换,才能维持住他们之间可怜的关系。

③李隆基为什么要杀了婉儿?婉儿不是主张立他父亲李旦辅政了么?

最根本的原因是,李隆基是个典型的男权主义者,他压根儿就对武则天的统治没有任何好感。

他从一开始就想铲除以韦氏、安乐公主和上官婉儿为代表的女权集团,彻底结束武则天以来女人当权的局面。

而上官婉儿,是武则天当权以来女权主义的典型代表。在李隆基眼里,杀了上官婉儿,就是对女人专政宣战的象征。

这一点从他后来做的另外两件事可以看出来。

一是很快就对自己的盟友(也是自己的姑姑)太平公主动手了;二是后来他在宫中有意培植宦官势力,就是为了用宦官取代后宫女人的势力,彻底消灭女人当政。

所以,这其实是一场性别战争。

上官婉儿,因武则天的女权统治而崛起,又在男权之下最终成为替女权主义买单的牺牲者。

参考文献:

1、《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一、二百九

2、《旧唐书·上官昭容传》

3、《北户录》卷三。

4、《长安志》

5、《太平广记》卷二百七十一

6、《册府元龟》卷四百八

7、《唐前期宫官与宦官的权力消长》,赵雨乐著,香港中华书局2007年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