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与宰相区别(宰相和丞相)

有部电视剧《宰相刘罗锅》讲述的是乾隆年间的宰相刘墉的故事。刘墉作为乾隆三大肱骨干将之一,素有“浓墨宰相”的美誉。历史上,像刘墉一样清正廉洁的宰相数不胜数,如房玄龄、李斯、萧何等,他们为国家屡献良策,鞠躬尽瘁,成为后代人传唱的榜样。

丞相与宰相区别(宰相和丞相)(1)

《大秦帝国之天下》李斯剧照

其中,李斯是秦国的左丞相,萧何是西汉的相国,房玄龄是唐朝的中书令。这使得人疑惑不解,明明他们三人都有“宰相”的称号,为什么具体官职不同呢?“宰相”和“丞相”仅一字之差,但是它们的性质却天差地别。

“丞相”是一种官职,“宰相”是一种称谓。宰相不一定是丞相,宰相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官职对应。

丞相与宰相区别(宰相和丞相)(2)

丞相是中国古代官职名,战国时期秦国在相国(也称相邦)之下增设左右丞相作为副手,秦朝正式增加设置了中丞相一职。汉承秦制,设置相国,同时设置丞相作为相国的副手。《汉书·卷十九上·百官公卿表第七上》载,“相国、丞相,皆秦官,金印紫绶,掌丞天子助理万机。吕产之后西汉只有丞相。至西汉哀帝元寿二年(公元前1年)又改丞相为大司徒。

自战国时期设置丞相,到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丞相官职历史上时间跨度长达一千六百年之久。

宰相是对中国古代君主之下的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或俗称,并非具体的官名。“宰”的意思是主宰,“相”,本为相礼之人,字义有辅佐之意,太宰与相合称为宰相。宰相联称始见于《韩非子·显学》。

宰相的具体名称多达几十种,历代也均不同,如:太宰、相、相邦、相国、丞相、大司徒(东汉)、尚书令、中书令、侍中、尚书左仆射、尚书右仆射、同平章事、内阁大学士(明朝)、军机大臣、总理(清朝末期)等。

顺便说一下相国,相国又称相邦,起源于春秋晋国,战国时代多称为“相邦”,是战国秦及汉朝廷臣最高职务。相国与丞相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官职,同时并存,相国地位高于丞相。相国在同一时间只能有一个,而丞相在同一时间可以有两个(左右丞相)。

丞相与宰相区别(宰相和丞相)(3)

吕不韦剧照(相国)

秦国第一位相国是樛斿,最后一位相国是吕不韦。吕不韦被免后,嬴政认为相国权力过大,于是废除了相国职务。汉王刘邦即汉王位后,又重新设立了相国,后代为避讳改称相邦为相国。汉朝第一个相国是韩信而非萧何。吕雉死后,其侄子吕产曾担任相国,自吕产后直到东汉中期,一直无人担任相国职务,东汉末年董卓自任相国。

后世对担任宰相的官员,也尊称相国。明清对于内阁大学士也雅称相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