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水常见误区(喝水还真的有讲究)

喝水常见误区(喝水还真的有讲究)(1)

关于喝水这个问题,当代一直流行着一个错误的观念,认为多喝水就能排毒,甚至倡导人人每天八杯水,起床就要喝一大杯,这些错误的观念,不知道害的多少人,落下疾病而不知原因。今天我就以正统中医的角度,给大家分析分析,让大家再重新认识和思考一下,到底怎么喝水才是对身体有利无害的。  我们中医对正确喝水这个问题是怎么看的呢?我们中医认为喝水就应该,不渴不饮、饮必三口,什么意思?也就是说,不渴就不要喝水,如果渴了一次也不要喝太多,每次喝三口、停一会儿再喝几口,不要一口气喝一大瓶,这样会增加水液代谢谢的负担,损伤你的脾阳。 因此你到底需不需要喝水,应该要听身体的自然反应,不渴千万别喝,不渴,就证明身体不需要水,甚至有可能已经中了水毒。如果不渴,你还喝那么多水下去,您可能不知道,水是至阴至寒的物质,要代谢掉这些不该喝的水,需要消耗我们宝贵的阳气去运化他,如果脾肾阳虚,根本无法代谢,会严重增加身体的负担,导致脾阳越来越虚。  你比如:有的人一喝水,或喝了几杯杯啤酒后,一会儿十几分钟就感觉有尿意,想上厕所,这种人就是脾阳虚,不能代谢水液,而并不是一般简单理解的肾虚造成的。为什么会这样,我就来讲讲,水喝进人体是怎么运化的原理,我们喝下去的水,要经过脾阳运化水湿的生理功能,把水液输布到人体各个组织器官之中去,变成了我们的体液后才能解渴,而脾阳虚的人在不渴的情况下每天还固定的喝很多水,那么他就无力运化这些阴寒的水,就会直接水走肠道,下入膀胱,所以很快就想小便,就排出去了,只要脾阳虚,在不渴的时候,就说明身体水是足够的,甚至还有多余的水代谢不完,这个时候还一个劲的多喝水,这水根本就不是身体需要的,也无力也不需要变成我们的体液。所以才会喝下去一会儿就尿出去了。能尿出去,说明肾和膀胱的功能还正常,如果肾这个排泄系统阳虚了,水一旦排不出去,就会形成水湿,淤积在身体里,轻的就是出现湿气的症状,重的就会水肿癌症等。其实人身体最可怕、最难除的毒就是湿毒、也叫湿气。湿毒也就是中医说的痰饮水气病。而且湿毒又是癌症的温床。所以健康人如果每天八杯水,长期这样,不断的损伤你的脾阳,就会导致脾肾两虚,一旦引起了脾肾阳虚就会出现很多病症,比如便溏、尿频、手足冷、乏力、腹胀、眩晕、颈椎病、过敏性鼻炎、恶心、呕吐、水肿、偏瘫、高血压、尿毒症、嗜睡、免疫力低下等病症。  所以没事就每天八杯水,这个不适合所有人,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来。那么哪些人适合适当的多喝一些水呢?就是那些热性体质的人,因为有内热,体内体液,中医称之为津液,这个津是三点水,津津有味的津,体内的津液耗散过多过快,或者大量运动之后,出汗过多,身体也会缺乏水分津液,亦或者吃的太咸,血液变得粘稠后,人也本能的需要多喝一些水来稀释和缓解血液的粘稠度,这样人就会变得清爽。一般只有这三种情况下人才会本能的需要多喝一点水,而此外的情况下,一般人不会特别口渴,也不需要多喝水增加身体代谢的负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