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情结(需要有一个距离)

什么是故乡?你,离家多久了?

白岩松曾在央视《朗读者》节目中说起故乡:“就是你年少的时候天天想离开,但是岁数大了,天天想回去的地方。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情结(需要有一个距离)(1)

截图来源:央视《朗读者》

故乡,也是你在外打拼累了,受了委屈,一心想回到的地方。一个人或许只有远离家乡,才能获得对家乡最深厚的情感,才能在远方把你生活多年的那个家乡找到并认领回来。

我们跟家乡之间需要有一个距离。

这个距离也可能是古人的百里和今人的千里,也可能是一个时间的距离,从童年到青年再到老年的记忆。

当你在远处回望家乡的时候,其实你已经重新理解、重新认领了那个家乡,那个你从小长到大,给过你一个童年和一个少年的家乡。你重新回望它的时候,就像望一轮天边之月,它变成了往事,它变成了你可以理解的生活。——刘亮程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情结(需要有一个距离)(2)

1998年,一本叫做《一个人的村庄》的书,红遍大江南北。

在这本散文集里,一个“闲人”每天在村庄田野上游荡着。他不忙于春种秋收,他仔细听着旷野上的虫鸣,凝视风中摇曳的花朵。在他眼中,拉车干活的驴是历尽沧桑的智者,沉默奔走的狗心里藏着他人不懂的秘密。

他就是刘亮程。有人赠他“乡村哲学家”的美誉,他摆摆手:“这是一顶并不适合我戴的破草帽。”

“我是在黄沙梁长大的树木,不管我的杈生到哪里,枝条蔓过篱笆和墙,在别处开了花结了果,我的根还在黄沙梁。”

这让我想起了法国作家、《小王子》作者安托万的一句话:

把心爱的人放在心里,他便永远活在你的心中。

1961年的春天,为了逃避可怕的饥荒,他的父亲带着母亲从甘肃迁往新疆,落脚在一个沙漠边缘的小村子里。那个村子,承载了刘亮程最初的童年记忆。

他抓兔子,捞鱼虾,砍柴,对世界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无处安放。于是,万事万物就成了他最初的启蒙老师。

“那时,我主要是向我放的牛学、向那些风中的尘土、向那只爱藏蛋的母鸡学,我从它们身上学到了许多东西。”

“草是一个生命,你应该认识它是有生命的,可以在一根草上发现一个世界,然后对草充满敬意。”

“进入城市后,关于乡村的回忆涌上来,想写下去,但是找不到出口。”刘亮程慢慢回忆,“后来,有一次喝酒,酒桌上一个朋友的话让我有了感觉,这个朋友在外面有很多债讨不回来,他一边喝酒一边气呼呼地说,我就不信我要不回来,我一家家的地要,那些钱能买多少酒喝啊。”

说不上哪里让他有了感觉,他自此开始动笔写村庄的事情,一件一件地写,不紧不慢。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情结(需要有一个距离)(3)

《一个人的村庄》(精装典藏版)

书影:桃知君

不知道你能不能明白生命叫做孤独,我就是这样,孤独地生活着,没有一个人真正跟我谈得来。

——《小王子》

我很喜欢刘亮程的文章,在他的字里行间是止不住的孤独,大胆的孤独。

他总爱一个人想一个人一些事情,在任何事情中把自己看作旁观者,雨落不进每个人的生命中,他亦走不进那些事中。

就像一粒虫、一棵草,在它浩荡的群落中孤单地面对自己的那份欢乐和痛苦。其他的虫草不知道。

一个从来没有与人互相参与生活的人是一个孤立的人,这个人想不到孤独,他只是一个人,过一个人的生活,做一个人的事,他觉得生活就是这样。

人们常常容易走着走着忘了自己根在何处,我们常感叹孤独却未真正感味过孤独。正如作者刘亮程所说:《一个人的村庄》其实就是一个人的孤独梦想,一个人的寂寞,一个人的荒凉,一个人对这个世界生活的一点看法。

心地才是最远的荒地,很少有人一辈子种好它。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太阳,时候到了人会自己醒来。而有些东西你迟来一会儿,便不再属于你。

这是一本需要静下来读的书。在微信的咚咚消息声中,是无法进入那个世界的。

一个从来没有离开久居之地的人的心中是没有故乡这个概念的,他以为那是生活不变的背景,通常他根本意识不到那个作为背景存在的地方,只有旅居外地,他才明白地方是有属性的,是不一样的,故乡是无可取代的。

在刘亮程离开家乡之前,从来不知道往后的自己,会日夜思念脚下这块曾经摔了他无数次跟头却又将他温柔扶起的土地。

每年都有几场大风经过村庄。风把人刮歪,又把歪长的树刮直。风从不同方向来,人和草木,往哪边斜不由自主。能做到的只是在每一场风后,把自己扶直。一棵树在各种各样的风中变得扭曲,古里古怪。你几乎可以看出它沧桑躯干上的哪个弯是南风吹的,哪个拐是北风刮的。但它最终高大粗壮地立在土地上,无论南风北风都无力动摇它。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情结(需要有一个距离)(4)

读到这样的文字时,我的脑海里就会展现出一幅专属于我一个人的画面。画面里有我儿时在村里熟悉的小屋,一条嵌满石子的土路,还有穿越村庄的那条小河。一条黄毛的老狗,沿着土路向家中走回来,吐着舌头,经过我家的门前时,还会向我张望,像是一个老邻居般与我打招呼。

在刘亮程的文字里,一条老狗再也不是看家的畜生,而是村庄里的一个村民,他见证村庄的变迁,经历了村庄的悲喜,在他远望之时,也许也会为时光的流逝而感叹,岁月竟是最大的小偷。

当一条老狗不再是畜生,一棵树,一根草,甚至一阵风都不再那么平凡,他们也拥有着不同寻常的生命,他们在这座村庄里居住着,嬉笑怒骂着村庄里的所有事情。

我欣羡刘亮程对于村庄那一种独特的视角。

如今,有多少人在仰望摩天大楼时发出渺小的感叹,有多少人在十字路口唏嘘迷茫的困惑,有多少人在钢筋大楼里穿梭却再找不回人与人之间的温暖。

家园荒芜,我们在钢筋水泥里,我们再也找不回曾经的那座村庄。

我们家屋顶上面的天空,经过多少年的炊烟熏染,已经跟别处的天空大不一样。当我在远处,还看不到村庄,望不见家园的时候,便能一眼认出我们家屋顶上面的那片天空,它像一块补丁,一幅图画,不管别处的天空怎样风云变幻,它总是晴朗祥和地贴在高处,家安安稳稳坐落在下面。

这就是《一个人的村庄》,一本神奇的散文集,让我爱不释手。我有太多的理由去喜欢这一本书。

我喜欢他特别的文笔,并不华丽,但又技巧超群。喜欢他带着一种乡土的厚重,是泥土的味道。

许多年之后你再看,骑快马飞奔的人和坐在牛背上慢悠悠赶路的人,一样老态龙钟回到村庄里,他们衰老的速度是一样的。时间才不管谁跑得多快多慢呢。

我喜欢他那非同寻常的眼光。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情结(需要有一个距离)(5)

截图来源:《文学的日常》

多少年后当眼前的一切成为结局,时间改变了我,改变了村里的一切。整个老掉的一代人,坐在黄昏里感叹岁月流逝、沧桑巨变。没人知道有些东西是被我改变的。在时间经过这个小村庄的时候,我帮了时间的忙,让该变的一切都有了变迁。我老的时候,我会说:我是在时光中老的。

《一个人的村庄》中有很多对人生、天地的终极思考,人踩起的尘土落在牲口身上,牲口踩起的尘土也落在人身上。他设想过荒野上有一株叫刘亮程的草,还设想被虫子咬后自己是不是一只大一点的虫子,而人类就可以将自己从身上拂去拍死……

确实,当你站在人的角度,以人的眼光和观念去看这个世界的时候,它仅仅是一个“人”的眼界。但是作为人,有能力站在苍蝇的角度去想想这个世界,我们也有这种能力去站在一棵草的角度,去感受这个秋天。

有时候,我有些惧怕“推荐”二字,因为时常这会是一种徒劳。也许城市里的孩子无法与刘亮程一样,与那一片土地有如此千丝万缕的粘连。也并非每一个人都会被他的文字所打动。有时候阅读也像是一场恋爱,当我爱上了一些文字,必然是内心深处受到了波澜。这是阅读的一大魅力所在,我们每天都在遭遇各种文字,而遇见能够打动自己的文字也是十分幸运的。

时常看见这样的说法:在读者完成阅读的时候,文字的创作才真正完成。对于我们来说也确实如此,当我们读完整本书,而且产生了极大的共鸣之时,这本书的创作便成功了。如此与作者之间的这种共鸣和交互,也是阅读的迷人之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情结(需要有一个距离)(6)

《一个人的村庄》(精装典藏版)

书影:桃知君

我祝愿每一个爱书之人都能遇见打动自己内心的文字。于是阅读将不再变得功利,不再变得艰涩,我们从这些文字里可以观照到自己的内心,从文字里看见自己的不常展现的一面,于是我们获得了满足,获得了成长。

借用刘亮程的一句话作为结尾,“我没有天堂,只有故土”。

文章原载于:凤凰大语文

今日话题

你的故乡在哪里?

分享你的故乡记忆

选取3个走心留言

送书一本

9月23日17:00截止

译林出版社微信矩阵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