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发现了什么恐龙(神奇生物在哪里曾与恐龙同时代)

贵州发现了什么恐龙(神奇生物在哪里曾与恐龙同时代)(1)

文/视频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田甜 见习记者 曾冠霖 实习生 郑婷介

出现于侏罗纪,与恐龙处于同一个时代,挂榜山小鲵是距今3亿多年的“孑遗动物”,享有两栖动物“活化石”之称。独一无二的特殊物种,全球仅在湖南永州境内的祁山山脉发现。

2002年,挂榜山小鲵首次在湖南被发现,经鉴定为新种。它的发现,对于研究动物进化和人类起源,以及古动物的生态环境等极具价值。身形小巧玲珑,其貌不扬的小鲵对环境要求十分苛刻,分布区域相当狭窄,处于濒危边缘。2021年,被列入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多年来,为了挂榜山小鲵的保护工作,科研人员付出了不少心血,如今,已经成功突破人工孵化的技术难关。

9月7日,“神奇生物在哪里”将镜头对准独属于湖南的“活化石”——挂榜山小鲵。

贵州发现了什么恐龙(神奇生物在哪里曾与恐龙同时代)(2)

古老而神秘,它是独属于祁山的“小精灵”

进入9月,湖南永州挂榜山更是清凉,山脉连绵,危峰耸秀,满目苍翠。身形小巧,其貌不扬的挂榜山小鲵是保护区名副其实的“宝贝”,粉丝众多。挂榜山林场办公室主任伍春天便是其中之一,作为保护者,也作为亲眼见过挂榜山小鲵的人,她对这个小精灵格外珍视。

伍春天介绍,挂榜山小鲵是小鲵科小鲵属的一个特殊种群,是曾与恐龙同时代的珍稀濒危两栖孑遗动物,具有古老而神秘的特性。是第四纪冰川后保留下来的珍稀类群,而永州祁阳的挂榜山林场是它唯一的家。

“第一次发现它是在2022年。”伍春天告诉记者,2002年11月,祁阳挂榜山林场龙塘村支部书记蒋天民,在山林中劳动时采集到一批有尾两栖动物成体。蒋天民自觉识得不少动植物,但眼前的两栖动物样貌奇特,意识到可能是新物种,他立即将其送往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进行鉴定。经有关专家测量和镜检,初步鉴定为“小鲵科小鲵属动物”。

随后,湖南师大邓学建教授牵头,组织调查小组专程到挂榜山进行实地考察,发现祁阳挂榜山的小鲵具有面积分布大、种群数量多、物种活力强的特点,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和保护价值。而且它仅仅分布于祁山地区,林场青峰岭工区是挂榜山小鲵核心分布区。由于小鲵对环境的要求十分苛刻,分布相当狭窄,处于濒危边缘。

伍春天介绍,挂榜山小鲵又名祁阳小鲵,头部卵圆形,略扁。生活时背面为黑色或黑褐色,在阳光照射下稍呈黄绿色、具蜡光,无斑纹。4只脚,成年后体长80到155毫米,体重80至150克左右。

“很多见过它的人说,它长得有点像缩小版的娃娃鱼。”然而,小巧玲珑的挂榜山小鲵,只是外表“呆萌可爱”,实际却是不好惹的狠角色。身为肉食性动物的它,猎食凶猛,善于用前肢寻找、捕食昆虫、蚯蚓及小型节肢动物。一次饱食就可几日不吃,食量巨大。

小鲵对环境十分挑剔,人工孵化难度大

伍春天自1997年大学毕业后一直在林场工作,2004年第一次见到挂榜山小鲵,从事小鲵的保护工作已经18年,对小鲵的习性了如指掌。

“挂榜山小鲵多活动在灌木阴凉潮湿处、小溪以及水塘旁。较为胆小,在人类活动频繁的地方很难找到踪迹。”伍春天介绍,只有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2月,小鲵产卵时才能在野外见到它。小鲵怕热喜温,天气炎热时白天活动较少,冬季白天活动则较多。

近年来,各种外力因素导致挂榜山小鲵在野外的数量明显下降。2021年2月,挂榜山小鲵被列入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为了加强保护工作,挂榜山林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伍春天介绍,前几年林场一直在做科教宣传、基础设施建设的管理工作,接下来将开展保护区生态湿地恢复,保证小鲵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维持小鲵种属的连续与发展。

除了对挂榜山小鲵栖息地的生态保护与恢复,科研人一直在进行人工培育研究。挂榜山小鲵在特定的环境下生长、繁殖,受精卵对生活的水温非常敏感。幼体开口吃食物之际,如果没有合适、充足的食物,还会相互吞食,给人工培育带来极大困难。

幸运的是,这一难题目前已经有所突破。祁阳市一中教师席少明2015年开展研学活动时,了解到挂榜山小鲵的现状,开始相关研究。2021年7月14日,在湖南师范大学邓学建、梁祝明教授的指导下,席少明将培育的3只挂榜山小鲵,放回湖南祁阳小鲵省级自然保护区青峰岭管理站的小溪中。

“征途还很远,未来我会一直坚持在小鲵保护工作的最前线。”在挂榜山工作20多年,伍春天的根已经深深扎在了这片土地上。

(一审:黄娟 二审:彭治国 三审:周文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