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自然的瀑布有哪些(非洲200天30探险家大卫)

非洲自然的瀑布有哪些(非洲200天30探险家大卫)(1)

一进入津巴布韦的维多利亚瀑布小镇,我马上感觉到一种让人心醉的清新:空中缕缕白雾,像是星星点点的细雨扑面而来;悬浮在空中的雨雾迎风摆动,飘忽不定,亲吻着脸庞不肯离去。这就是维多利亚瀑布。离这里几十公里,你就能感觉到它的存在。

导游伊恩是来自南非的博士研究生,主攻英国历史。路上,伊恩将维多利亚瀑布的历史娓娓道来。

1851年,英国探险家大卫·利文斯顿路过赞比西河上游时,曾听到维多利亚瀑布震耳欲聋的轰鸣声,但他并没有机会进一步考察。

1852年,爱尔兰探险家威廉·厄尔在出版的书中详细绘制了瀑布地图。有趣的是,这比利文斯顿的发现早了3年,但这并没有引起多少人的重视。

1855年利文斯顿在当地酋长的帮助下,沿着赞比西河向下。由于水流湍急,他们不得不在卡坦博拉激流放弃独木舟,改为步行。1855年11月16日,他终于找到了这处奇观。 利文斯顿是个有重大影响的探险家,他的发现迅速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

经勘察,瀑布属于东非大裂谷的一部分。由于火山爆发,阻塞河道,赞比西河从熔岩形成的坎上倾斜而下。当地人称它为“莫西奥图尼亚,”意思是“霹雳之舞”。

利文斯顿以英国女王的名字将其命名为“维多利亚瀑布”。它是世界7大奇观之一,198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遗产。

我和伊恩的计划是先从空中观赏瀑布的全貌,之后沿着瀑布从津巴布韦到赞比亚步行游览。

维多利亚瀑布是世界上最大的瀑布,宽约1.7公里,高约128米,比世界第三的尼加瓜瀑布高两倍,宽1.5倍。它实在是太大了,大到你无论从哪一个角度都无法看到它的全貌,最佳的方案就是乘坐直升飞机从空中俯瞰。

去机场的路上我和伊恩聊起了利文斯顿。作为对利文斯顿颇有研究的学者,伊恩对于他的定义简洁直白:他是“非洲之父”; 是人类探险非洲内陆的先锋;是画出非洲内陆地理地貌、详细记载非洲动植物的第一人;也是废除非洲奴隶买卖交易的关键人物。

伊恩问,您对利文斯顿了解多少呢?

我回答,知道一些。2013年,我在苏格兰期间正赶上利文斯顿200周年诞辰。他的故乡布兰太尔的利文斯顿博物馆举行很大的纪念活动。利文斯顿出生贫苦,他10岁做工, 晚上读夜校。我记得博物馆的门厅挂着一幅巨大的非洲地图,上面标着利文斯顿在非洲33年所走过的路线。这幅图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好, 说得不错,伊恩显然对我的回答很满意。接着,他给我讲了利文斯顿的故事。

1840年,原计划去中国的利文斯顿因中国爆发了鸦片战争,改去非洲。他原本是学医的,最初被派到开普敦的职位是医学传教士。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自己的最大兴趣是探险。

利文斯顿一生曾4次探险非洲,是第一个横跨非洲的欧洲人。1855年,他发现了蔚为壮观的维多利亚瀑布。次年他到达位于印度洋的赞比西河河口,并发现了可能通往海岸线的路径。这极大弥补了西方关于从中非到南非地理知识的空白。

当时,欧洲探险者大都有成群结队的士兵、行李员和仆人护驾,而利文斯顿一般只带几个仆人和脚夫。他会说非洲当地的语言,和各土著部落的关系非常融洽。

1845年,利文斯顿和一名传教士的女儿玛丽结婚。探险的爱好使他无暇顾及家庭。在和玛丽结婚的17年中,两人在一起生活仅4年,共生养了4个孩子。在最后一次探险中, 利文斯顿执意带着玛丽同行。不想玛丽在途中染上疟疾,1862年在莫桑比克身亡。利文斯顿虽然对此也很后悔,发誓今后要花更多的时间陪伴自己的孩子,但他全部的心思仍在探险上,即便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和家人呆在一起的时间仍是很少。

利文斯顿完成前两次探险后回到英国,受到民众的热烈欢迎。所到之处万人空巷,被视为民族英雄。1858年,他受英国政府的雇佣再次开始了历时5年从东部到中部非洲的探险,然而他没有能够找到赞比西河的通航路线。

队友因肺炎、疟疾、霍乱相继倒下。在这种情况下,他只得向阿拉伯的奴隶贩子寻求帮助。在寻找尼罗河的过程中,他路过刚果境内的尼皮新,目击了400名奴隶被屠杀的恐怖景象。阿拉伯奴隶贩子随意开枪并烧毁了周围的村庄,殉难者中很多是妇女和儿童。这件事对利文斯顿触动很大,并从此开始致力于废除非洲奴隶交易的斗争。

回到英国后,利文斯顿向世界揭露了非洲恐怖的奴隶交易,并发誓要彻底废除奴隶买卖。 1866年,他开始了人生最后一次探险,目标是寻找尼罗河的源头并继续跟踪奴隶交易。

之后的六年,利文斯顿和外界失去了联系。1871年,伦敦日报认为寻找利文斯顿可能会有巨大的新闻价值,于是派出记者兼探险家斯坦利搜索利文斯顿的下落。1871年11月10日,斯坦利终于在坦桑尼亚的乌吉吉找到了利文斯顿。斯坦利见到利文斯顿时大喊:我猜你是利文斯顿博士。这句话瞬间成为全世界新闻媒体的头条。后来有学者说,这种描述很幽默,因为利文斯顿是远近几百里唯一的白人。

斯坦利带来了食物和供给,最为重要的是他带来了一个黑人助手,雅各布·温赖特,而这个少年为利文斯顿的传奇人生谱写了精彩的一章。

机场到了,我们要准备飞了!伊恩的语气突然很兴奋。

这是个能坐4个人的小直升飞机。伊恩很有经验,上去就帮我占据了副驾驶的绝佳位置。

非洲自然的瀑布有哪些(非洲200天30探险家大卫)(2)

小飞机很晕,只飞了20分钟,下来后都有些站不稳。

“没有人能想象出维多利亚瀑布到底有多么震撼!”从几百米的高空俯瞰,我才真正体会到利文斯顿这句话的意境。气势磅礴的赞比西河在宽1800米的峭壁上突然一个倒栽葱猛扑进120米的峡谷中,以排山倒海之势俯冲而下,划破万重雾, 卷起千层浪。顷刻间,声若雷鸣, 山岳震撼,气势恢宏,实为世间奇景!

非洲自然的瀑布有哪些(非洲200天30探险家大卫)(3)

你看见瀑布深潭底下敲鼓的非洲姑娘了吗?伊恩一脸神秘。

这么深的潭底下怎么会有姑娘呢?

看我满脸狐疑,伊恩笑着说,这里有一个动人的传说。在瀑布底下有一群如花似玉的姑娘,日夜不停地敲着非洲金鼓,变成了瀑布震天的轰鸣。姑娘五彩的花衣被太阳反射成美丽的彩虹,横跨维多利亚瀑布的上空。”

非洲自然的瀑布有哪些(非洲200天30探险家大卫)(4)

维多利亚瀑布共有19个景点,其中大部分在津巴布韦境内。下飞机后我们从津巴布韦这边的景点开始步行游览。

进入公园,最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利文斯顿的雕像。他面对瀑布而立,风尘仆仆,脸上露出发现天下奇观的喜悦。

非洲自然的瀑布有哪些(非洲200天30探险家大卫)(5)

我突然想起刚才提到的利文斯顿的助手雅各布, 我问伊恩,我读过雅各布的日记,里面详细记载了利文斯顿死亡前后的一些史实,这为后来史学家提供了大量宝贵的资料。 雅各布也是利文斯顿葬礼上抬灵柩的唯一黑人。 您对雅各布也做过很多研究吧?

是的,我当然有研究了。雅各布出生在马拉维。十几岁被奴隶贩子抓获。后来被英国水手搭救出来, 送到教会学校学习。斯坦利将他送到利文斯顿那里当助手的时候,他还是个少年。那年头在非洲能找一个会英文的人实在是太难了。

雅各布在日记中写道,1873年5月7日早晨,60岁的利文斯顿在赞比亚班韦卢湖(Lake Banguelu)去世。他死于疟疾和痢疾造成的内出血。

雅各布将利文斯顿的头砍下埋在了当地的树下,那个地方现在是利文斯顿纪念馆。他和随从们决定将利文斯顿的躯体送回英国。 他们首先将躯体用盐水浸泡,放在太阳底下晒干,用帆布包裹好,放在圆木凿出的洞里。 他们要先将躯体抬到最近的英国边防哨——距离赞比亚1000多英里的桑给巴尔岛。

这是个极为大胆的决定。在路途中,土著人不允许他们抬着没有头的尸体通过,英国地理协会也劝他们将尸体就地掩埋。 雅各布一路克服艰难险阻, 历经数月终于将利文斯顿的身子送达英国。

听到这里我问,利文斯顿家乡纪念馆摆放着利文斯顿胳膊被狮子咬伤的铜像,据说在非洲时,他的伤势从未痊愈。当年他的躯体运到伦敦,英国人最初无法鉴定这具无头尸体就是利文斯顿,最后通过他被狮子撕咬的胳膊才得出判断,是这样吗?

您说得很对,但这只是部分依据。最重要的是只有利文斯顿才有威望让非洲部落克服迷信,允许雅各布抬着尸体穿过他们的领地。

1874年4月18日,大卫·利文斯顿被隆重安葬在伦敦的威斯敏斯特教堂,与历代受到尊敬的伟大人物一起长眠。

虽然利文斯顿一生没有做太多的传教士的工作,但他却为欧洲传教士打开了中部非洲的大门。自他之后,成千上万的传教士到非洲传教,为那里的人民带去教育和医疗。

伊恩带着我从不同的角度观赏维多利亚瀑布万千白练, 天水一色的浩荡景象。维多利亚瀑布由魔鬼瀑布、马蹄瀑布、彩虹瀑布、主瀑布及东瀑布共五条大瀑布组成。

这里地形复杂多样,中间由岩岛分隔。 西边的为魔鬼瀑布,宽约30米,悬崖陡峭,飞流直下,气势恢宏。 与之毗邻的是主瀑布,水量巨大,高约90米,一泻千里,波澜壮阔。站在主瀑布前,巨大的水幕挡在你的面前,遮天蔽日,水雾缭绕,什么也看不清楚。 中间有一巨大裂缝,东面岛屿由于利文斯顿当年路过此地而被命名为利文斯顿岛。据说当年他到这个岛的当天就栽下了桃树、苹果树,并洒下了咖啡的种子,还在树上刻下利文斯顿的大名。 这里以东的瀑布形如新月, 被称为马蹄瀑布。东边便是著名的彩虹瀑布。层峦叠嶂的山峰悬挂着五彩缤纷的彩虹。 最东面的东瀑布在旱季是干涸的,只有雨季才能欣赏其美景。

接着我们来到横跨瀑布的连接津巴布韦和赞比亚的大桥。它修建于1905年, 全长198米, 是连接两岸铁路,公路的两用桥。 中间有个观景台。站在这里你能感觉到整个身子都在颤抖。脚下层层浪花,漩涡滚滚,云雾腾空,耳边阵阵轰鸣,震耳欲聋。

非洲自然的瀑布有哪些(非洲200天30探险家大卫)(6)

这天晚上我入住在在赞比亚境内瀑布旁边的,以利文斯顿命名的酒店。酒店尽显高贵,里面收藏着大量关于利文斯顿的肖像、绘画和地图。你会感觉到利文斯顿的灵魂和这里的一切息息相关。

三十三年间,利文斯顿行走非洲三万里。面对各种传染病,丛林猛兽,异教文化,孤独寂寞,缺衣少食,种种千辛万苦,他矢志不渝,坚忍不拔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其坚定的意志,无坚不摧的信仰永远是后人们学习的典范。

本文音频作品:喜马拉雅听书,耕读希望,非洲200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