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大运河历史由来(大运河上的燕赵文脉)

沧州大运河历史由来(大运河上的燕赵文脉)(1)

如果我们能穿越时空隧道来到唐宋或明清盛世,自天空俯瞰神州大地,一定会被两条雄踞在中华大地的蜿蜒“人工巨龙”深深震撼:一条是横亘东西、冷峻深沉的万里长城;另一条则是连贯南北、轴舻千里的大运河。一撇一捺,一刚一柔,形成中国“人”

沧州大运河历史由来(大运河上的燕赵文脉)(2)

▲沧州铁狮子

说起京杭大运河的挖掘和整治,必是一个庞大的群体,我们无从知道那些群体中的普通姓名,但不妨碍对他们深怀敬意。从一条沟渠的初始,到千里通畅的结果,见证了人类构筑文明的艰苦进程。

京杭大运河首批入选《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沿线的8个省、直辖市的31个遗产区共有27段河道和58处遗产点。其中,河北段共有沧州东光县连镇谢家坝、衡水景县华家口夯土险工和沧州至德州段运河河道3处入选。

大运河申遗成功,大运河沧州段也焕发青春。作为城市建设的重点区域,城区的800多米河道,经过清淤、衬砌防渗、墙式护岸,建设观光走廊、滨水平台,古运河景焕然一新,虽然难免失去一些运河原有的自然景观,却与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相和谐。艳阳照耀,微风轻拂,河面波光粼粼,河水清澈如许,岸边雕栏上“荷花绽放”,林荫步道旁锦簇花团,扶栏远远望去,还有一座彩虹桥横卧碧波,都为沧州新城增色不少。

沧州大运河历史由来(大运河上的燕赵文脉)(3)

沧州大运河历史由来(大运河上的燕赵文脉)(4)

沧州大运河历史由来(大运河上的燕赵文脉)(5)

沧州大运河历史由来(大运河上的燕赵文脉)(6)

沧州大运河历史由来(大运河上的燕赵文脉)(7)

沧州大运河历史由来(大运河上的燕赵文脉)(8)

漫步绿荫掩映的河畔,可以看到一座高阁赫然矗立,这就是沧州著名的地标建筑清风楼。元代诗人萨天锡曾有诗赞:“晋代豪华地,如今有此楼。暮云连海岱,明月满沧州。归鸟如云过,飞星拂瓦流。城南秋欲尽,寂寞采莲舟。”

实际上,现在的清风楼是根据古籍记载于20世纪90年代复建的。虽然只有五层,但颇有特色,最令人叫绝的还是这里传出的沧州的木板大鼓、京韵大鼓、京东大鼓及运河大鼓等动人的乐曲,沿着大运河飞向燕赵大地。演唱木板大鼓的艺人带上一副木板、一架大鼓、一把三弦,再把布褡裢搭在肩上,便开始了沿着运河跑码头的卖艺生涯。他们搭乘船只,北上南下,一路说唱,把独具地域特色的木板大鼓传播到四方,走向世界大舞台,让世界人民领略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沧州木板大鼓表演艺术家刘银河是沧县旧州镇后曹庄人,也是沧州木板大鼓第五代传人。他16岁开始学习木板大鼓,其嗓音高亢,声音清脆,吐字清晰、铿锵有力,板眼准确。2008年被评为第二批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沧州木板大鼓《老来难》

演唱者:刘银河

视频来源:“沧州身边事儿”微信公众号

沿大运河沧州段一路南行,千年流淌的运河水不仅散发着独有的人文风貌、地域气质,而且每一段水渠都闪耀着中国智慧,每一处闸坝都折射出古代先贤观照国运民生的家国情怀。沧州东光谢家坝,那段被演绎成传奇的糯米大坝,几百年来守卫着运河沿岸的民生,被誉为世界“水利奇迹”,它所凝聚的民众团结互助抗洪的磅礴力量,更加令人震撼。谢家坝筑造起的是“民生大堤”,是让人敬佩的民心工程。

沧州大运河历史由来(大运河上的燕赵文脉)(9)

沧州大运河历史由来(大运河上的燕赵文脉)(10)

这种中国传统的灰土加糯米浆逐层夯筑的技术使堤坝异常坚固,据说连根钉子都楔不进去,在当时可是了不起的工程,护佑了一代代东光县的运河儿女,保护了万亩良田。

此外,说起京杭大运河,讲到沧州,就不得不提享誉全球的吴桥杂技艺术

沧州·吴桥杂技大世界

沧州大运河历史由来(大运河上的燕赵文脉)(11)

吴桥县位于我省东南部冀鲁交界处,全县近30万人,是举世闻名的“杂技之乡”。吴桥是京杭大运河从南到北进入沧州的第一县,古老的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传承着吴桥的悠久历史和璀璨文明,赋予了杂技之乡别样的韵味。

大运河在吴桥境内直线距离仅25公里,但是河道长度达到34.8公里,河道“九曲十八弯”,是大运河长江以北流域地形最秀美的河段。“小小铜锣圆悠悠,学套把戏江湖走。南京收了南京去,北京收了北京游。南北二京都不收,条河两岸度春秋……”里面所说的“条河”,就是指运河。这是一首吴桥传唱千年的锣歌,讲述了吴桥杂技艺人通过大运河这条流动的通道,走向了北京、天津、济南、扬州、南京等地,催生出北京天桥、南京夫子庙、天津“三不管”以及镇江“鲶鱼套”等市井休闲经典地段,直到走向世界,发展壮大成为蜚声世界的杂技军团的历史,培养和造就了“鬼手”王宝和、表演“神仙摘豆”绝技的张玉军及“全能选手”于金生等众多杂技奇才。

沧州大运河历史由来(大运河上的燕赵文脉)(12)

▲“鬼手”王宝和正在表演

王宝和先生号称“鬼手”,他表演的绝活“三仙归洞”出神入化,在国际杂技界赫赫有名。他说,杂技界有着“没有吴桥不成班”的说法,证明了吴桥杂技的显赫地位,也证明了沧州吴桥人的闯劲儿。

千百年来,吴桥杂技艺人就是沿大运河北上南下,远涉重洋闯世界,让中华文化享誉国际的。

沧州大运河历史由来(大运河上的燕赵文脉)(13)

▲沧州武术

图片来源:“掌控沧州”微信公众号

沧州素有“武术之乡”之称。沧州武术源于隋唐,盛于明清。千百年来,沧州武林精英荟萃,豪侠云集,形成了浓厚的习武、尚武的民风。

沧州武乡的形成,与其沿运河滨海、南北要冲、畿辅重镇的特殊地理位置,多民族聚居等历史因素密切相关。

在沧州形成南北水旱交通要冲后,为确保商品货物安全,武技高强的武师很抢手。明末清初,沧州赢得了“镖不喊沧”的名声。意思是各地镖局为表示对沧州武术的尊重,只要镖车经过沧州地面,必须扯下镖旗,悄然而过,不得喊镖号,若在沧州喊镖,则有逞强之嫌,自此沧州有了“武术之乡”的称号。

一条河,流过千年岁月;

一条河,滋养人间烟火;

一条河,留住记忆乡愁;

千年运河,水韵悠悠,

从过去,流向未来。

长图带你行走沧州

(请将手机横屏浏览)

沧州大运河历史由来(大运河上的燕赵文脉)(14)

沧州大运河历史由来(大运河上的燕赵文脉)(15)

沧州大运河历史由来(大运河上的燕赵文脉)(16)

沧州大运河历史由来(大运河上的燕赵文脉)(17)

沧州大运河历史由来(大运河上的燕赵文脉)(18)

沧州大运河历史由来(大运河上的燕赵文脉)(19)

沧州大运河历史由来(大运河上的燕赵文脉)(20)

沧州大运河历史由来(大运河上的燕赵文脉)(21)

沧州大运河历史由来(大运河上的燕赵文脉)(22)

沧州大运河历史由来(大运河上的燕赵文脉)(23)

来源:沧州文旅发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