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贫故事大山深处的小支书(一位返乡民工和他的12个扶贫车间)

编者按:2020年6月,在宁夏考察时指出,兴办扶贫车间目的是扶贫,要坚持扶贫性质,向困难群众倾斜,多招收困难群众就业扶贫车间建好了,可以让贫困户在家门口打工,有一份稳定收入,从而实现脱贫,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我的扶贫故事大山深处的小支书?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我的扶贫故事大山深处的小支书(一位返乡民工和他的12个扶贫车间)

我的扶贫故事大山深处的小支书

内容摘要:

编者按:

2020年6月,在宁夏考察时指出,兴办扶贫车间目的是扶贫,要坚持扶贫性质,向困难群众倾斜,多招收困难群众就业。扶贫车间建好了,可以让贫困户在家门口打工,有一份稳定收入,从而实现脱贫。

在普安县,返乡民工孔才创新创业,短短几年间兴办了12个扶贫车间,解决近千名易地扶贫搬迁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稳定就业,脱贫致富;每年产品出口创汇1亿多元人民币。其事迹典型,做法值得肯定,对各地精准扶贫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这是普安县最大的扶贫车间、最大的进出口贸易公司——普安县才华实业有限公司,坐落在该县东城区布依茶源小镇。

万亩茶山拥抱着的布依茶源小镇,集茶旅康养于一体,城在山中、水在城中、路在绿中、房在林中、人在景中,充满着无限的魅力。

12月12日,记者来到小镇,尽管冬日的寒风凛冽,但小镇处处欢声笑语,从大山深处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来到这里居住的新市民,脸上洋溢着安居乐业的幸福。在小镇茶林社区,才华公司总部手袋厂300多平方米的扶贫车间,一排排工人忙碌在手袋生产流水线上……

“我们已建成了12个扶贫车间,其中有3个车间建在脱贫攻坚挂牌督战县晴隆和望谟。累计带动958人就业,其中80%是易地扶贫搬迁户和建档立卡贫困户,20%是残疾人。”公司董事长孔才介绍,公司采用计件方式结算绩效,月平均工资3000元,熟练工能挣6000元左右。

一个民工的创业之举

才华公司由当地青年民工孔才返乡创办,是一家生产经营男女包、公文包等为主的手袋进出口贸易公司,产品主要出口美国、英国、韩国等10多个国家。“我们的产品全部销往国外,每年产值上亿元。”说起企业现状,孔才满是自豪。

孔才是普安县雪浦乡龙滩口组的青年农民,初中毕业后,到广东东莞一家手袋生产企业打工。他勤学苦干,善于钻研,短短几年,便成长为技术骨干,被提升为公司经理。2003年,孔才洞察行业趋势,将自己多年的积蓄全部拿出来,在东莞成立了属于自己的公司——东莞市才华手袋有限公司,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2013年,已在东莞做得风生水起的孔才毅然回到家乡,并将东莞才华手袋公司的技术骨干带了过来。2014年5月,他出资50万元注册了普安县才华实业有限公司。

2015年2月,才华公司的手袋产品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经过“美国最具声誉企业”美国Target公司质检后,一举成为该公司的主要供货商。同年5月,时任省委书记赵克志,时任省长陈敏尔到才华手袋公司考察,称赞他是“返乡创业的先进典型”。

如今,才华手袋公司生产的时款包,80%的产品销往美国Target公司,20%走向英国、德国、荷兰、韩国、法国等市场。

2019年,公司销售总额1.2亿元人民币。今年虽然遭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但公司销售逆势上扬,订单不降反增,产品销售额比去年增长30%,预计达1.56亿元人民币。

一条就业扶贫之路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在普安,除才华实业有限公司(茶源总部车间)外,还有茶源街道扶贫车间,普安西城区车间,青山镇小屯、丁家老包、龙滩口车间,新店镇车间,楼下镇雨歇、雨勒车间,解决当地群众就近就业。

该公司属劳动密集型企业。据公司扶贫车间负责人张德禄介绍,一直以来,车间以优先招收易地扶贫搬迁户和建档立卡贫困户为主,通过吸纳就业发放劳务工资带动群众增收。在公司,工人年龄从20岁到50多岁不等。公司坚决实行“稳就业”不裁员、不降薪,做到培训一人、上岗一人,稳岗一人、脱贫一户。

“我年龄要大些,以前在家务农,不懂技术,也没出过远门,出去打工心里没底。”2016年,罗其芬一家从普安县江西坡镇东南村搬进布依茶源小镇居住区。在公司扶贫车间,罗其芬主要负责裁掉成品包多余的线头或皮料,“多做多得,我每天都来得很早。”罗其芬家还有10余亩茶园,忙时回家采茶,忙完又到车间上班,因工作时间灵活,家里家外皆可兼顾。如今,罗其芬已在公司上班4年,月工资4000多元。

今年3月,孔才又成立了一个分公司,叫望发皮具手袋实业有限公司。这一次,他把扶贫车间建到了望谟县。

“之所以选择望谟,是因为这里是贵州省9个脱贫攻坚挂牌督战县之一。”孔才说:“望谟扶贫车间已解决了130人就业。如果满负荷生产,可解决200人就业。”

2019年6月,望谟全面完成“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全县5.2万余人搬进新家。但由于文化水平偏低,如何掌握技术、找到就业门路,成为部分搬迁群众所面临的问题。

33岁的韦仕高是望谟县蔗香镇望南村人,2019年7月,他和家人享受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搬到了望谟县城的居住区。搬迁之前,韦仕高靠在乡镇修摩托车为生,搬到县城后,他到望发皮具手袋实业有限公司扶贫车间找到一份工作,成为第一批接受培训的工人。“培训期间,每个月的工资是2400元。现在熟练了,每个月有3000多元。”韦仕高笑着说。

而在黔西南州的另一个挂牌督战县——晴隆,孔才建了两个扶贫车间——沙子镇车间和大厂镇车间,带动120多人就业。

孔才在就业扶贫的路上,越走越好!

一扇通向幸福之门

穿孔、皮包手腕两头轻轻一扣,一个女包的手腕带便穿好了,扶贫车间内,代青德动作熟练。

代青德是普安县大湾村小寨头村民,1985年出生的他,年幼时因车祸不幸失去了一条腿。“对我来说,就业一直是个难题,农忙时节在家种地,闲时就在附近打点零工,直到2017年来公司上班,才有了一份稳定的收入。而且做的都是手上活,轻巧,身体也吃得消。”提起之前拿到了5400多元的工资,代青德一脸笑意:“公司考虑到我行动不便,还让我提前5分钟下班就餐呢。”

在车间,刘杏子正熟练地将填充纸放入加工好的手提袋中,腿上的残疾丝毫没有影响她做手上活路。40多岁的刘杏子来自普安县高棉乡,家里有6口人,每月在厂里能领到3000多元的工资,子女都已成家,家里的事基本不用她操心。“厂里管吃住,能在这里上班我很满足。”刘杏子说。

公司成立之初,就注重残疾人就业问题,符合岗位需求,又有就业意向的,大多能实现就业。且公司有个性化的优惠政策,残疾员工就餐比普通员工提前5分钟,工资比普通员工上浮5%。目前,在岗残疾职工占到职工总数的五分之一。孔才说:“企业为残疾朋友提供工作岗位,是为他们打开了一扇通向幸福的大门,既让他们融入了社会,也解决了他们家庭的实际困难。”

“以前我们不想搬,就是怕搬到这里既没有土地,又找不到工作,挣不了钱饿肚子。”李秀飞行走不便,无力承担重活。2017年5月,作为第一批易地扶贫搬迁对象,搬到布依茶源小镇后,被茶源社区推荐到公司扶贫车间上班,每月工资三四千元。

从山区搬进城区,李秀飞不仅一步住上好房子,还找到工作,实现在家门口就业稳定增收,开启了全新生活。李秀飞说:“家住高楼房,上班在工厂,养老在景区,这就是我们梦寐以求的小康生活!”

(责任编辑 邓忠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