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甄嬛当上太后所有人朝拜(甄嬛传甄嬛笼络人心46)

原创内容 抄袭必究

文:谢汶青

我们在生活中面对同样的信息,有些人能够产生独到的见解,想到一些新颖的观点,而有些人则只能顺从大家的观点走。

同样的条件下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差距呢?

区别就是思考,而思考还分会不会真正地思考,甄嬛传中会思考的人最后都成为了赢家,而不会思考的人都早早香消玉殒。

很多人的思考往往是用自己过去的经验,或者依照自己的情绪对事情进行判断,这不是思考,这样做的结果只会让观点停留在对错之中,反而真正的解决方案被忽略了。

独立的思考意识很多人都没有。没有的原因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自己根本没有思考的土壤,没有独立思考的资源。

情绪,大众的价值观,过去的经验是已经有的熟食,拿来很方便,所以就随手一拿。独立思考则需要自备土壤和资源,太过麻烦,还是算了。

华妃遇到事情后的思考大多是依靠自己的情绪和过去的经验,她因为没有独立思考的意识,所以她在处理事情上最终败给了有独立思考意识的甄嬛。

甄嬛的思考是对中心问题进行了足够多的了解并且收集了大量资料之后,在自己的大脑中梳理出一套分析的框架,最后给出能够解决问题的方案,而不是一味的乱想。

她在有了报复华妃这个人生目标的时候,就开始收集资料,然后梳理出了一套分析的框架,最后的解决方案也是很有步骤的。

今天大家跟着我来看看甄嬛是如何引导皇帝最终铲除了年羹尧。

甄嬛先入为主助皇帝除掉年羹尧

甄嬛传甄嬛当上太后所有人朝拜(甄嬛传甄嬛笼络人心46)(1)

敦亲王已经落网,年羹尧与敦亲王来往亲密,皇帝决定拔除他。给敦亲王定罪为谋反,那给年羹尧该如何定罪呢?

一日甄嬛给皇帝磨墨,皇帝说到:你瞅瞅,这是朝臣们给允䄉拟的罪状。共八大罪状,藐视君王,背负先皇,结党营私,紊乱朝政,阻塞言路,殴打大臣,别怀异心,滥用武功。条条都是恕无可恕的死罪。

甄嬛:都是事实,不算冤枉他。皇上要治他死罪吗?

甄嬛才不会替敦亲王说好话。大家还记得不,甄嬛跳惊鸿舞那一次,就是敦亲王当着众人说美则美亦,毫无新意,说甄嬛不如纯元,更不如他府中的歌姬。

再说了,目前能打到年羹尧的只有把他和敦亲王联系在一起了,所以,此时甄嬛是万万不会替敦亲王说好话的。

皇帝:恕无可恕也要恕,朕不能因为他,背负上屠杀手足的罪名。

甄嬛:为他,不值。

皇帝:念敦亲王颇有战功,效力年久。兄弟手足,不忍杀之令先帝亡灵寒心。故朕不忍加诛,姑从宽免死罪。着革去王爵尊荣,貶为庶人,终身囚禁宗人府,非诏不得探视。

毕竟是手足,皇帝还是多少会顾及的,要不名声传出去也不好,对往后的笼络人心也起不到积极作用。

他要处置了敦亲王还要落个有情有义,念及手足之情的仁慈皇帝。

甄嬛:那福晋,恭定公主和贝子呢?

甄嬛对敦亲王没有什么好感,但因为福晋曾在她病中看望过她,于是她多少有些不忍,就问起。

皇帝:一应贬为庶人。不过朕已经允许他们继续留居在敦亲王旧邸。这也是太后的意思。

这个结果不但是皇帝和太后的意思,而且也是目前最好的结果。于是,甄嬛就闭嘴没有求情。

假如结果太差,估计甄嬛还真会替福晋求情。要知道甄嬛本就是个有感恩心的人,她的心狠一般都是用在报复上,而不是主动出击。

甄嬛:允䄉既已治罪,接下来就是诛其党羽,这才是最要紧的。

心之患者,置敌一党。意思是心腹的祸害,把他诬指为是敌人的同伙;甄嬛就是要把年羹尧诬指为是敦亲王的党羽。

致人于死,莫逾构其反也。意思是让人达到死亡的境地,没有比构陷他谋反更能奏效的事了。敦亲王谋反,要想让年羹尧死,那最好的方式就是要让年羹尧成为敦亲王的党羽,也就沾上了谋反的罪名。

这话又是在引导皇帝该处置年羹尧了,接下来最最要紧的事情就是铲除年大将军,因为他是敦亲王的党羽。甄嬛报仇的心愿一时也没有忘记,可见她对年妃有多恨。

我们观众在用上帝视角看整个后宫斗争的时候,都知道甄嬛的流产是皇后和欢宜香所为,华妃只是背了个罪名,是个冤大头。

华妃呀华妃,每次想起她的人生我就感慨蛮多。她真是愚蠢至极,比起皇后的心计,她连一星半点都没有。

皇帝:有大臣上书,劝诫朕用严刑厉法治理天下。防止再度动乱,定要九族皆灭,才能以儆效尤。

甄嬛:那皇上的意思呢?

皇帝:也算是有点道理。

不是大臣劝诫,皇帝本来就有此意,只不过是大臣把他心中所想说了出来而已。

正说着,年羹尧就从西北发来了请安折子,

皇帝:年羹尧的手脚真快。

甄嬛:敦亲王的事情才出,年羹尧请安的折子就到了。怕是来试探皇上态度吧!

甄嬛又在补刀。敦亲王谋反刚结束,皇帝还没有想到年羹尧与此事的联系时,是甄嬛补刀说敦亲王为何单向年羹尧借兵,引导皇帝思考年羹尧是敦亲王的党羽。

现在直接就以党羽的身份揣测敦亲王。

甄嬛很多次给皇帝潜意识种下年羹尧和敦亲王来往亲密,都有谋反野心。这种先入为主,预设立场的说辞很容易让皇帝也认为年羹尧有谋反之意。

甄嬛传甄嬛当上太后所有人朝拜(甄嬛传甄嬛笼络人心46)(2)

什么是预设立场?

预设立场就是个人根据自己的阶层身份地位,在思考前预先设定的对待某一问题的观点。这种预设的立场会左右我们的思想,干扰我们对信息的解读,从而导致潜意识解读偏差。

预设立场思考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有的人甚至还会根据自己的预设立场非要把这个事物说成自己想像成的样子,然后再去找依据。

这样的思考就会得出固有观念最想得到的答案,而不是事物的客观正确答案。

甄嬛对年羹尧就是这种,她在预设立场,还在寻求证据。

皇帝:是为天象之事上的贺表。来来去去就这些。朕懒得看,你念给朕听。

皇帝的潜意识已经认定为年羹尧有谋反野心,即便他再讨好,又如何能改变得了。

甄嬛:皇上,臣妾不敢读这贺表。

皇帝奇道:怎么了?给朕瞧瞧。

甄嬛:皇上,大逆之言,皇上不宜过目。

甄嬛先看到贺表就先入为主地给年羹尧的贺表定性:这是大逆之言!这就是思考中的预设立场。

在这里说一下题外话,年羹尧虽然跋扈,可是他毕竟在边疆守卫疆土,而甄嬛只是皇帝的一个嫔妃,她比起年羹尧的功劳可以忽略不计。

可是因为她无事可干,就来引导皇帝,预设立场,寻找证据证明一个有功之臣如何对皇帝不敬,然后想办法让皇帝给他安置罪名铲除他。

在剧情中年羹尧确实是个作恶多端的恶人,可是假如他是个功臣,因为守卫边疆没有机会接近皇帝。

甄嬛再因为个人仇恨,或者嫉妒等各种预设立场,各种给皇帝吹耳边风,那么这个功臣是不是很冤枉?

要知道在官场上,真正干事的人是没有时间和心计去给领导预设立场的。能围在领导跟前,每天吹耳边风,揣摩领导爱好,心理的人往往是那些不干事,只想计谋“干人”的闲人。

我看到苏轼和王明阳等历史上有才能,有保家卫国报复的人,最终就是这样被嫉妒他们的“闲人”给干掉的。

是否相信闲人的预设立场,很是考验官员的为官之道和独立思考能力。

皇帝把折子扔在地上:朝乾夕惕四个字原是赞朕勤于政务,年羹尧的这个贺表字迹潦草不说,竟然还把这四个字写成了夕阳朝乾。

甄嬛:许是年将军一时疏忽也未可知。

甄嬛怎么会帮年羹尧说话呢?

因为挑拨不能太明显了,适当地替年羹尧说话也看着自然点,不要让皇帝一眼就看出来。圆滑这个词甄嬛用到了骨子里。

皇帝:年羹尧断非粗心办事之人,直不欲以朝乾夕惕四个字,归之于朕罢了。既然如此,年羹尧的青海之功,朕亦在许与不许之间。为这前番数次事端,朕已经训诫年羹尧,曾有勉为社稷之臣,当矢青天白日之语。可他自恃己功,竟然显露不敬之意。此处谬误,断非无心。

皇帝的生气除了甄嬛的挑拨和预设立场外,还有多年来他对年羹尧功高盖主的忌惮。

人主莫喜强臣,意思是当主子的没有喜欢手下的人势力过于强大的。

乱世用能,平则去患,盛事惟忠。意思是混乱动荡的时代要使用有能力的人,天下平定了要铲除他们以绝后患。大治时期只使用忠于自己的人。

皇帝九龙夺嫡的时候,就是年羹尧犯下比这更大的错误,他也不会生气,现在天下平定了,不需要年大将军了,这就成了大错。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甄嬛:皇上息怒,不如先圈出这不敬之语,发回去让年将军自己辩解,给皇上一个解释就是了。

大家发现没,甄嬛已经在干政了。估计她自己也没有意识到。

皇帝:白纸黑字的,有什么可解释的。

甄嬛:皇上就由他辩吧,否则事情闹起来,总不能连个辩白的机会都不给他。

皇帝最后还是采纳了甄嬛的建议:照原样发回西北,到年羹尧手里,不得有误。传旨,将年羹尧的亲信,甘肃巡抚胡期恒革职。署理四川提督纳泰调回京。

皇帝也是人,他即便再聪明,再独立,也不可能做决定的时候不被近前的心腹一点干扰都没有。

所以和皇帝走的近的人还是不要得罪,哪怕太监苏培盛。

事情传到翊坤宫,华妃竟然说:还好,还好,只是一点笔误而已。

华妃的思维依然处于当年皇帝九子夺嫡时候,能说出这样的话,说明她的思维依靠的是自己过去的经验。

要知道哪个时候皇帝正是用年羹尧时,这点错误也就是笔误,真没有什么。

可是,现如今的皇帝已经非往日,他能成功的平息敦亲王的谋反,说明皇位已经坐得非常稳了。

他现在要用的人应该是听顺他的,而不是年羹尧这种动不动拿当年功劳来功高盖主之人。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护赶快出来给华妃来首应景的诗。

甄嬛传甄嬛当上太后所有人朝拜(甄嬛传甄嬛笼络人心46)(3)

前朝有数位大臣上朝弹劾年羹尧,这些都是皇帝背地里有意安排的。

皇帝:年羹尧不恪守为臣之道,公行不法,全无忌惮。朕若不惩处,何以平息民愤,重振朝纲。

皇帝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不是我要惩处你,而是为了平息民愤,重振朝纲。

而年羹尧发回来的奏表不仅没有好好认错,反而细数自己的功劳,要知道皇帝最忌惮的就是他功高震主,他不亏为武将,脑子和华妃一样,凭借一腔热情做事情。

皇帝终于下令:年羹尧叫朕寒心已极,朕容忍已久,也无需再忍,着革去年羹尧川陕总督一职,贬为杭州将军。

年羹尧倒台了,华妃在宫中的势利就被削去了一大半。要知道华妃这么多年之所以为所欲为,嚣张跋扈,和他有个有功的哥哥不无关系。

华妃做了很多坏事,皇帝要说一点不知道,那也是说不过去的,但是皇帝一直选择不闻不问,其主要原因还是看在他们年家为皇位出的那些汗马功劳。

华妃得知消息后,赶紧去向皇帝求情,皇帝已经不肯见了。

华妃不顾苏培盛阻拦闯进去:臣妾的兄长并非有意冒犯天威,夕阳朝乾四个字纯属无心之失!还望皇上念在臣妾兄长的功劳,宽恕他吧,皇上!

华妃在门外苦苦相求,皇帝跟苏培盛说:你去告诉华妃,若要朕生气,就尽管哭闹。

皇帝说这句话的时候,脸上的表情是痛苦的,他对华妃还是有情的。

华妃在门口苦苦哀求,却听到里面传来琴声,正是她看不起的安陵容在里头弹奏。

华妃也是个可怜人。

我是情感领域创作者,喜欢研究婚恋,两性关系,痛恨道德说教,喜欢挖掘事情的根源解刨分析问题,如果喜欢欢迎关注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