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书中描述的少林七十二项绝技(金庸笔下少林派为何忽强忽弱)

在武侠小说界似乎是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即是武林门派皆以少林为尊,多数武侠小说作者都认同这一点,金庸老先生也不例外,他笔下的多部作品中都有少林派登场,尤其是在《天龙八部》一书中,少林派可算是绝对意义上的武林至尊,不仅明面上的方丈玄慈武艺高强,就连后院一个扫地的僧人也有力压天龙四绝的能力,且不知少林寺中还有多少如扫地僧一般低调的高手存在,的确是卧虎藏龙,然而金庸笔下的少林派也有十分尴尬的时候,比如《侠客行》中他们就被龙木岛主堵了七天七夜,到了双雕系列中甚至都销声匿迹,在江湖中没了响动,为何金庸笔下的少林派会忽强忽弱呢?

金庸书中描述的少林七十二项绝技(金庸笔下少林派为何忽强忽弱)(1)

(扫地僧剧照)

一、少林派强大的证明

武侠的故事中,一个门派强大与否该如何证明?逞一时之能,能够在短时间内成为武林中的焦点,那自然是一种强大的表现,比如《天龙八部》中的逍遥派即是如此,别提那从未登场的逍遥子,就连他的三个徒弟无崖子、天山童姥以及李秋水,那都是顶尖高手,后来集合了逍遥三老功力的虚竹更是武功盖世,然而他们却是昙花一现,在《天龙八部》也就是北宋哲宗时代之后便没了踪迹,难道这也算强?在笔者看来,一个门派是否强大,还得看他们是否源远流长。

金庸书中描述的少林七十二项绝技(金庸笔下少林派为何忽强忽弱)(2)

(逍遥派剧照)

少林派就是武林中的常青树,能够一直传承下来就证明这个门派的确是强大的,无论他们曾经遭遇过怎样的打击,没人能够将他们没门,这是事实。

二、少林派的沉寂

从时代背景上来看,发生在南宋时期的“双雕”的故事中几乎没有少林的踪迹,这一点金庸在后续的《倚天屠龙记》中解释过原因,是因为那“火工头陀事件”的影响造成了少林的没落,打击是十分严重的,却不至于被灭门。

而《侠客行》的故事显然是在明朝之后,因为书中故事发生的时代已经有了武当派,而书中少林派无法对抗龙木岛主,则没有解释过此时的少林是否遭遇过重创,书中少林方丈妙谛大师也远非龙木岛主级别的高手,所以《侠客行》中的少林也算是比较没落的,当然,也是因为书中的侠客岛势力过于强大,一个张三李四也能令中原群雄闻风丧胆。

金庸书中描述的少林七十二项绝技(金庸笔下少林派为何忽强忽弱)(3)

(龙木岛主剧照)

在更往后的时代,比如《鹿鼎记》的清朝康熙年间的少林派也已没了太多高手,此时已到了武学末世,等于说金庸笔下的少林派是自《倚天屠龙记》中无色禅师创出少林九阳功短暂令少林中兴之后,就一直在走下坡路。

三、少林绝学没变过,两位叛徒知因果

少林派的七十二绝技一直都是保持传承没有断过的,也就是说这些武功一直在那,只要有人愿意学,能够学,用人数来堆,也总能堆出那么一两个高手,可惜后来少林派却硬是没了高手,为何?不妨看看两个叛徒。

第一个叛徒即是前文提到的火工头陀,他因为被监管香积厨的僧人打过,所以心中有了积怨,便偷学了少林武功,哪知道这人天赋异禀,偷学二十多年的武功之后居然能够击败苦智禅师,也正因为如此,寺中立下了规矩,不能偷学武功,偷学武功者必须要重罚,即便不死,也得被整成废人,无规矩不成方圆,偷学武功的行为也的确为人不齿,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但少林的没落也就在此时埋下了祸根。

金庸书中描述的少林七十二项绝技(金庸笔下少林派为何忽强忽弱)(4)

(张君宝剧照)

到了《倚天屠龙记》开篇,张君宝凭借在铁罗汉中习得的罗汉拳击退了何足道,却被扣上了偷学武功的帽子,方丈要定他的罪,若非觉远挑着他逃出少林,只怕也就没有后来他开宗立派的故事了,张君宝自然也算是少林叛徒,他也成为了一代宗师。

其实从火工头陀和张君宝的事迹来看就能明白少林派没落的真正原因了,佛家本就讲究一个“缘”字,能够偷学到武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一种缘,少林武功本就博大精深,能够练成的人本就不多,少林派还定下如此多的规矩,导致有能力的人没资格习得绝学,有天赋的人被埋没,这才是少林派真正没落的原因。

且不知在金庸没有讲述的故事中还有多少如同火工头陀和张君宝这等有能力开宗立派的人脱离了少林派,对修炼武功把控过于严格,加上人才的流失,这两个因素让金庸笔下的少林忽强忽弱,当然,强弱又如何,只怕在他们心中看来,这也是随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