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炮侯王凯(枪炮大王吴运铎)

1955年初春的上午,春寒料峭,西伯利亚57高炮厂的几个苏联大兵围着一个中国士兵切切私语。

一个士兵说:“不是说来学习的是中国的军工专家,看他的模样不像呀”!

另一个士兵附和道:“看他的眼睛,似乎只有一只眼睛,他能干什么呢”!

后来,他们才知道,眼前这位瘦小的军人,是中国的枪炮大王吴运铎,他为了制造炮弹,曾四次被炸得重伤,在数次与死神擦肩而过的斗争中,他的四个手指被炸飞了,眼睛也落下了落残疾。

人们常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可被炮弹“咬”过无数次的吴运铎不但没有害怕和放弃,相反,他怀着对革命坚定的理想信念,克服重重困难,最终用一只手,一只眼造出20万发炮弹,他也因此被称为中国的“枪炮大王”。

吴运铎的英雄事迹感动了无数的中国人,甚至还感动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夫人。1949年12月,吴运铎在莫斯科医治眼睛期间,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夫人专程到医院看望他,并称赞他是中国的“保尔·柯察金”

枪炮侯王凯(枪炮大王吴运铎)(1)

毫无疑问,吴运铎的一生是厚重而有意义的,这样一位英雄模范,他究竟有着怎样传奇的人生经历?当炸弹爆炸,手指被炸飞时,他是如何反应的?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生于矿山,痴迷机械,自学成为机械修理小能手

1917年,吴运铎出生于江西省萍乡市的安源煤矿,父母是该煤矿小职工,领着微薄的工资,日子过得并不容易,好在父母重视教育,省吃俭用送他到煤矿职工子弟学校学习。

放学之后,吴运铎便跑到矿山找父母,和矿山上的小孩一起玩耍,当其他小孩子在捉迷藏和玩煤球的游戏中乐此不疲时,小小年纪的吴运铎却对煤矿上有许多机器设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望着在煤堆中运转的大机器,吴运铎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机械梦由此种下。

枪炮侯王凯(枪炮大王吴运铎)(2)

北伐战争后,国民党叛变革命,工人武装被镇压,受此影响,原本生活艰难的广大劳工被进一步地推向水深火热之中。吴运铎父母所在的安源煤矿受到影响,被迫关闭,双双失业,家里的收入来源也因此没有了。

1931年,迫于生计,14岁的吴运铎跟随家人前往湖北黄石,寻找谋生机会。由于家里的生活条件愈发困难,没有闲钱供吴运铎读书,吴运铎只能离开自己心爱的学校。正所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为了生计,吴运铎在父母的帮助下,进入了湖北黄石的一家煤矿做学徒,拣煤渣。

在暗无天日的煤矿做学徒期间,吴运铎有机会接触到矿上的各种机器,对此他倍加珍惜。闲暇之余,他蹲在机器前仔细观摩研究。下班之后,他常常躲在屋里,拿出省吃俭用买来的一些工业丛书仔细钻研,一点一滴积累机械知识。

这时候,吴运铎在机械方面的天赋逐渐显现。有一次,矿上机器出现故障,几个维修的师傅捣鼓来半天没能修好,矿山的负责人急得焦头烂额,见到此状,站在一旁观看的吴运铎自告奋勇,拿起扳手帮忙维修。

最终,吴运铎凭借着自己的钻研精神和持续积累,竟然把机器修好了。看着眼前这位不起眼的瘦小伙,几个围观的师傅都觉得不可思议,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枪炮侯王凯(枪炮大王吴运铎)(3)

抗战爆发,立志报国,为造出迫击炮弹多次出生入死

1937年7月7日,日军挑起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期间,在煤矿上班的吴运铎天天参加中国共产党举办的抗战讲座,满怀爱国情怀的他立志抗日,报效国家。

刚开始,吴运铎跟着中国共产党一起,帮忙张贴《新华日报》的报纸,宣传抗日思想。在这一过程中,革命思想逐渐在吴运铎心中生根、发芽。1939年5月,经过慎重考虑,正式加入共产党,从事地下组织活动。

后来,吴运铎被组织安排到皖南云岭的新四军司令部机械所,负责枪炮的维修工作,军工生涯由此开启。在那里,吴运铎在军工方面的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中国枪炮大王的传奇故事由此开启。

枪炮侯王凯(枪炮大王吴运铎)(4)

一日,吴运铎正在忙着维修一把失火的步枪,负责送信的同志火急火燎地把一个迫击炮弹送到吴运铎的手上。吴运铎接过来一看,只见迫击炮弹只剩下一个空壳,一起送来的还有一封信。

原来,新四军在前线杀敌,战事陷入焦灼,可炮兵连却时常出现炮弹紧缺的状况,甚至可以说是无炮弹可打。为此,前线特地来信请求吴运铎抓紧研制生产这种迫击炮弹。面对如此紧急的军情,吴运铎明白片刻都拖延不得,于是马上全身心投入到研制工作之中。

经过一番仔细研究,吴运铎发现,生产迫击炮弹最难的并不是所谓的结构和弹壳,关键环节是找到起爆所需的雷汞。制造雷汞的原料是硝酸和水银,但当时新四军的物资极度缺乏,既找不到雷汞,也没有足够的硝酸和水银生产雷汞。

没有雷汞,就意味着无法造出迫击炮弹,没办法造出迫击炮弹,前线作战的新四军就得吃大亏。思来想去,吴运铎最终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从旧的雷管里挖雷汞。作为军工专家,吴运铎深知这样做很危险,一不小心就可能性命不保,但为了能够早日研制出迫击炮弹,吴运铎早就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

一日,吴运铎拿出旧的雷管,先是把旧雷管放到脸盆里浸透,被水浸透之后,他拿出那把跟随自己多年的小钳子,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碰了碰雷管口部的炸药,刚开始,他并没察觉有什么异常情况,一切似乎都进展顺利。

枪炮侯王凯(枪炮大王吴运铎)(5)

吴运铎定了定神,深呼一口气,拿着钳子继续挖,可就在钳子轻轻碰到雷汞表面的时候,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他还来不及做出反应就听得手中的雷管“砰”地一声爆炸了,原来旧雷管并没有被水完全的浸透。

一瞬间,吴运铎左手的四个手指被炸没了,肉和皮肤也被炸飞了,黏在墙上和地上。泡雷管的那只脸盆顿时成了血水,四个不见的手指最后在脸盆找到了。

后来,吴运铎在《把一切献给党》的自传中这样描述当时的所思所想:

“当时我脑子还是清醒的,心想我还有一只手,一只眼睛,没有什么可以让我离开心爱的工厂和武器”。

尽管差点丢了性命,但吴运铎并没有放弃。

养好病之后,经过不懈努力,吴运铎最终凭着一只手和一只眼造出20万发炮弹,有力地支持了抗日队伍所需的炮弹供给,为抗日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轻伤不下火线,重伤不哭,把一切献给党

为了中国的军工事业,吴运铎无数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但他的理想信念并没有因此炸飞,在军工研制的道路上,吴运铎对自己的要求是:“轻伤不下火线,重伤不哭”。

自从左手的四个手被炸没了之后,人们发现,吴运铎便养成了左手揣口袋的习惯,之所以这样,是为了不让人家看见,这种“低调”的生活作风,与他在和炮弹打交道中的“高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1951年国庆前夕,中南兵工局炸开了锅,因为局里发生了一件大事,而故事的主角便是吴运铎。

原来,是他们的局长即将前往天安门城楼参加阅兵典礼。

枪炮侯王凯(枪炮大王吴运铎)(6)

在天安门城楼,吴运铎见到了毛泽东主席,这让他激动不已。

更让他感动的是,在当晚的宴会上,周总理见到他,说道:“你就是中国的保尔·柯察金”。

面对如此高的褒奖,既是对吴运铎为党和国家所做出重大贡献的肯定,也是吴运铎所具有的勇敢、坚强和甘于奉献精神的真实写照。

1953年作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吴运铎再次来到了苏联。

上一次去苏联,还是建国前夕,被送到苏联诊治眼睛。而这一次,他的主要任务是交流学习。他知道,他要把苏联更加先进的枪炮技术,给带回新中国。

1978年之后,吴运铎的身体每况愈下,但即便如此,他仍然没有丝毫放松奋战在一线岗位上。

当时正值改革开放,各行各业都需要人才。在武器技术领域,也极度缺乏人才。

在这种大背景下,吴运铎先是担任了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之后又担任了五机部科学院副院长,继续在自己热爱和擅长的领域发光发热,并且培养了大批的技术人才。

枪炮侯王凯(枪炮大王吴运铎)(7)

1991年5月2日,吴运铎去世,享年74岁。

纵观吴运铎的一生,他把一切献给了党、献给了中国,他用自己的一生诠释着对党和人民的忠诚。

在吴运铎看来,“把一切献给党” ,不管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年代,都是一个真正的党员的心声。

枪炮侯王凯(枪炮大王吴运铎)(8)

过往那些艰苦的岁月磨练了吴运铎坚毅的品格,贫苦的生活环境没能阻止他爱学习、爱钻研的热情,充满危险的研制条件没有动摇他为党、为国家、为人民拼搏奋斗的决心。

他为革命事业做出的突出贡献离不开坚定的理想信念,而他身上所具有的不怕困难,百折不挠的坚毅品格,将继续激励着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青年奋勇向前。

本文作者:茶九

责任编辑:蓝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