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学生提前学习知识(幼儿园提前学习小学知识违背科学成长规律)

幼儿园小学生提前学习知识(幼儿园提前学习小学知识违背科学成长规律)(1)

幼儿园提前学习小学知识违背科学成长规律

王营(特约评论员)2022-01-25 16:58

1月18日,青岛市教育局官方网站发布《全市幼儿园办园行为负面清单》(以下简称《负面清单》)。在教育教学管理方面,幼儿园在教育教学或幼小衔接的实施过程中违规使用小学化教育方式,教授小学教育内容,布置小学教育内容的作业,或者组织与小学教育内容有关的考试、测验等,均被列入负面清单事项。

近年来,一些地方的幼儿园打着“幼小衔接”的旗号,采用小学化的教学方式,违规提前教授小学教育内容。殊不知,如此“幼小衔接”不仅收效甚微,还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青岛市将幼儿园提前教授小学教育内容纳入负面清单,目的在于引导教师和家长转变观念,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

幼儿园为什么不能提前学习小学知识?针对这一问题,国外早就开展了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成果。七十年代,德国政府赞助了一项大型研究,在一段时间内,比较了五十所以玩耍为主的幼儿园和五十所以知识教导为主的幼儿园。在初始阶段,接受知识教导的孩子成绩高于来自以玩耍为主的幼儿园的孩子,但到了四年级,后者的成绩则明显高于前者,在阅读和数学方面尤其明显。此外,二者在交友和情感方面也存在较大差距。

幼儿园小学生提前学习知识(幼儿园提前学习小学知识违背科学成长规律)(2)

美国也进行过类似的研究,取得了大致相似的结论。莉贝卡•玛肯负责的一项研究,专门关注来自贫困家庭的儿童,大多是非裔美国人。不出所料,在343个学生的抽样调查中发现,在学习方面,上过以知识性教学为主的幼儿园的孩子初期比接受玩耍型教学的儿童更有优势。但到了四年级末,先前的优势就被扭转了。

接受不同类型的学前教育为何会有如此明显的差异?原因或许在于,个体幼年的学校经历是今后行为的准备和设定。在以玩耍为主的幼儿园里,儿童学会了自己设计游戏、和别人共同玩耍、自己解决争执,在责任感和社交等方面培养了终身行为模式,这些经验在童年和青少年时期会发挥很好的作用,表现在知识学习方面就是主动性和探索精神的增强。来自以学习知识为主的幼儿园的孩子,则养成了注重成就和竞争的终身行为模式,不利于激发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

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认为,教育要适应自然,顺应儿童的天性。游戏可以顺应儿童自然发展的需要,是儿童发展重要的生活因素,是儿童发展内在本质的自发表现,因此,幼儿教育要与游戏结合。让孩子在幼儿园提前学习小学知识,看上去是对孩子负责,实则是揠苗助长,很可能使孩子的感情和心理受到挫折,学习成绩也不见得优秀。

由此可见,学前教育的目标不是让孩子提前学习知识,而是在有意义的玩耍、游戏中,让孩子主动学习,引导孩子学会情感交流和人际交往,完成初步的社会化过程,这是幼儿教育应当遵循的一般规律。

(作者王营,蒲公英评论特约评论员;王贾嘉编辑,张杰审校,邢梅监制。此为蒲公英评论首发作品,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违者必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