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谢晋元纪念馆心得体会(游梅州谢晋元纪念园)

来源:胜游梅州

参观谢晋元纪念馆心得体会(游梅州谢晋元纪念园)(1)

2020年8月21日抗日战争题材电影《八佰》在全国上映,兹以此文让人们了解谢晋元在蕉岭家乡“一屋五黄埔”之故居。

游谢晋元纪念园

图文\何日胜

参观谢晋元纪念馆心得体会(游梅州谢晋元纪念园)(2)

2014年10月12日,晴。玩友四人,结游谢晋元纪念园,参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谢晋元故居,缅怀抗日英雄谢晋元。

参观谢晋元纪念馆心得体会(游梅州谢晋元纪念园)(3)

谢晋元(1905—1941),字中民,广东蕉岭县新铺镇尖坑村人。其事迹载入《梅州市志(1999年版)》第1924页、《蕉岭县志(1992年版)》第701页。谢晋元少时喜读书,善书法,好下棋,喜踢足球,为人忠厚、刚毅、果敢。先于本村育民小学及三圳公学毕业,至梅县梅州中学读书,后报考中山大学预科。1925年投笔从戎,考进黄埔军校第四期政治科学习。后参加北伐,作战勇敢,屡建战功,1930年任中尉连长,被调到十九路军蔡廷锴部任职。同年,在汉口与凌维诚结婚。1936年任旅部中校参谋主任,后驻防江苏无锡。预料日军将发动侵华战争,劝送妻儿返乡。1937年“七七”芦沟桥事变爆发,揭开全面抗战序幕。8月13日淞沪战役爆发,第八十八师二六二旅五二四团开赴上海,奉命布防北火车站、八字桥一带,谢晋元便为该团副团长。激战月余,日军从外围包抄上海,大防线被突破。10月26日,国民党军队全线撤退。

参观谢晋元纪念馆心得体会(游梅州谢晋元纪念园)(4)

谢晋元奉命率一营八百壮士(实为452人)防守苏州河四行仓库,掩护张治中第五军部撤退。谢晋元率部与日军血战四昼夜,击退敌军数十次进攻,毙敌200余人,胜利完成掩护任务。10月30日夜,谢晋元奉命撤退,31日凌晨率部退入租界。谢晋元所部武器即被英军收缴,送往胶州路“孤军营”,谢晋元等也被押在营内。其间,带领孤军营壮士进行一系列抗争。汪精卫等威胁谢晋元,利以厚禄,诱以高官,企图拉他下水。但谢晋元在营中始终保持民族气节,不为所诱。1940年4月24日,谢晋元被汪伪收买之叛兵郝鼎诚等四人,于该日凌晨上操时被害,壮烈牺牲,年仅37岁。25日,上海各界举行谢晋元遗体殡殓仪式,前往吊唁者30万余人。5月8日,国民政府明令褒扬,追赠谢晋元为陆军少将。

参观谢晋元纪念馆心得体会(游梅州谢晋元纪念园)(5)

我等至谢晋元纪念园。但见纪念园位于尖坑村中段以西,背依高山,前有稻田千亩,石窟河在园东千米外流淌。纪念园坐东北向西南,由谢晋元故居、谢晋元纪念馆及功能广场组成。

参观谢晋元纪念馆心得体会(游梅州谢晋元纪念园)(6)

故居及纪念馆坐落于东北部,并排而建,其余部分为功能广场。功能广场面积有20000余平方米,南北狭长,东边为绿草地,西边为硬底广场。东边绿地最南边辟有停车场,往北有四方池。绿地之上,栽种草皮及各式景观树,石径迂回其间,竖有巨石数块。巨石上刻有伟人题词,其中有毛泽东题词“八百壮士,民族革命典型”和陈毅题词“参加抗日,为国捐躯”。西边广场中央竖立着谢晋元将军塑像。塑像建于五级台基之上,此台基有近百平方米之阔。台基中部,再立一米余高基座,其上立塑像。谢晋元将军塑像为身着戎装、左手叉腰、右手牵马,形态威武。

参观谢晋元纪念馆心得体会(游梅州谢晋元纪念园)(7)

我等经广场,至谢晋元故居。故居坐西北向东南,结构为三幢合面两门楼之平房,悬山顶,灰瓦面,三合土夯墙。正立面设两个大门,俗称三幢屋,右为“儒林第”,左为“荆树居”。从其屋名可知其意,一来彰显其祖上儒士如林,书香门第;二来以史上田氏荆树典故,教育后人要兄弟团结友爱,上继儒风,下苦励志。故居由谢晋元将军之曾祖父建于清代咸丰年间(1851—1861年),总占地面积1250平方米,总面阔24.9米,总进深40米,建筑面积675平方米,共计房屋23间。当年谢晋元父辈有8户人家共住于此,谢晋元父亲谢发香为其中一户。谢晋元故居,1998年被列为蕉岭县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2005年、2009年相继按原貌修缮,2002年被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国务院核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参观谢晋元纪念馆心得体会(游梅州谢晋元纪念园)(8)

参观谢晋元纪念馆心得体会(游梅州谢晋元纪念园)(9)

我等从右边“儒林第”大门入内。儒林第全屋分上、中、下廊,有上、下两个天井,天井两边为房间。下廊左、右次间均为厅堂,两两相对,石基木柱,厅门为木屏风,厅内陈列谢晋元图文简介。下廊天井以鹅卵石铺筑为八卦图案,别具一格。中廊以三合木墙构筑,琉璃花窗做屏风,两侧各开拱券门。穿过右侧拱门,至上廊。上廊西南角为谢晋元出生房间,门额悬挂“谢晋元出生房”匾额,门前置有介绍牌。1905年4月6日,谢晋元出生此间,在此度过童年时光。上廊正厅,挂有“谢晋元故居五位黄埔军校生简介”,列有谢晋元、谢晋通、谢晋荣、谢汉勋、谢汉忠五位黄埔军校生之简介。因儒林第走出五位黄埔军校生,故有“一屋五黄埔”之美誉。据屋主、谢氏后人谢越生介绍,此三幢屋为谢氏祖先相祥公建造。相祥公乃清末人士,生四子,名政拔、有拔、和拔、康拔。谢晋元、谢晋通、谢晋荣分别为政拔、康拔之孙,谢汉勋、谢汉忠分别为和拔、有拔之曾孙。五人年龄最大与最小者相差16岁,然均心怀报国之心,先后考入黄埔军校,投身革命。

参观谢晋元纪念馆心得体会(游梅州谢晋元纪念园)(10)

谢晋通,字谷民,1906年生,1915年入育民学校读书,1920年考入三圳公学,1922年考进蕉岭中学,1926年考入黄埔军校第六期工兵科,1927年1月第六期黄埔军校工兵大队学生开赴武汉参加北伐军攻打武昌城战斗。北伐后,任南京政府总巡官。1938年因病回家,在家病逝。

谢晋荣,1914年生,1923年入育民学校读书,1926年考入三圳公学,1927年考进蕉岭中学,1930年考入黄埔军校第十六期步兵科,历任国民革命军陆军排长、连长、少校副官、参谋长等职,曾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1950年弃职回家务农,1971年3月辞世。

谢汉勋,1917年生,1926年入育民学校读书,1930年考入三圳公学,1933年考进蕉岭中学,1935年考入黄埔军校第十四期工兵科,参加八年抗日战争,曾任武汉要塞工兵营营长、参谋长,升为团副,抗战胜利后回家务农,1973年在家病逝。

谢汉忠,1921年生,1930年入育民学校读书,1935年考入三圳公学,1937年考进蕉岭中学,1939年考入黄埔军校第十七期步兵科,毕业后参加抗日战争,后升为陆军上校,在台湾退役,2008年在台北病逝。

参观谢晋元纪念馆心得体会(游梅州谢晋元纪念园)(11)

我等从“儒林第”东侧走廊,至“荆树居”。荆树居屋形结构,除西边无房间,以及上、下廊之间无屏风之外,与儒林第无甚差别。上、下廊之间下有过道,上筑檐木瓦顶,因无屏风,上下廊可一目尽观,视线宽阔。荆树居主要为“蕉岭客家民俗用品用具展”,各房陈列客家生产工具、生活用具、民俗文物、传统工艺等物品,让人领略客家民俗文化。

参观谢晋元纪念馆心得体会(游梅州谢晋元纪念园)(12)

我等观毕谢晋元故居,至谢晋元纪念馆。谢晋元纪念馆位于故居西侧,占地面积3083平方米,建筑面积862平方米,建筑结构为楼阁式建筑,楼高三层,于2000年10月动工兴建,2002年8月建成开放。

参观谢晋元纪念馆心得体会(游梅州谢晋元纪念园)(13)

我等进入纪念馆,但见一楼大厅为谢晋元将军大幅画像及《歌八百壮士》歌曲,左右房间为接待室及音像室。二楼为谢晋元将军生平事迹展览厅,展厅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投笔从戎淞沪抗战”,介绍其在家读书、考入黄埔军校,及参加北伐战争、上海“一•二八”闸北抗日、“八一三”淞沪抗战期间之经历及事迹。第二部分为“八百壮士坚守四行”,展示其率部八百壮士,驻守四行仓库、抗击日军之事迹。第三部分为“英名不朽 千古流芳”,介绍其率领孤军营将士,拒绝诱降、坚持战斗之事迹。三楼为纪念谢晋元将军书画展。谢晋元纪念馆,以其生平事迹、图像照片、诗文书信、题词墨迹、名人赞誉、挽联挽幛、诗词歌曲等形式,展示谢晋元光辉之一生。2010年,谢晋元纪念馆被列为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参观谢晋元纪念馆心得体会(游梅州谢晋元纪念园)(14)

此外,为纪念谢晋元功绩,在蕉岭、上海等地,兴建多个以其命名之建筑,以示景仰。在其家乡蕉岭县,1946年,为纪念谢晋元功绩,将位于蕉岭县三圳镇芳心村、创办于1913年之“三圳公学”,更名为“晋元中学”。1985年2月,该校被公布为蕉岭具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在校园内建成“晋元将军纪念楼”。1986年春,在尖坑村建成“抗日民族英雄谢晋元将军纪念碑”。同年4月,在县城镇山公园建成“谢晋元纪念亭”。该亭为三层塔形建筑,高40米。正门两侧镌刻对联“雄魂长依天南北;声名远震海西东”,底层正中镶嵌160字碑文石刻。1997年,在三圳镇塔子村与顺岭村之间建成“晋元大桥”。该桥东连芳心晋元中学直通205国道,西通新铺尖坑晋元故居直达梅州。主桥为五跨钢筋砼刚架拱结构,长244.6米,宽12米,东西引导长731米。在上海,设有晋元路、晋元公园、上海晋元高级中学、晋元小学等。

参观谢晋元纪念馆心得体会(游梅州谢晋元纪念园)(15)

【参考路线】 从蕉岭县新铺镇出发,沿 S332 省道北行至狮山村,右转至 X046 县道东行 600 米,过长江大桥,再依道行 2.1 公里至尖坑村谢晋元纪念馆。或按蕉岭“谢晋元纪念馆”导航。

【作者简介】 何日胜,广东兴宁人,嘉应学院教授,省级教学名师,历时八年,游拍梅州八县百镇千村,行程5万里,撰写游记500篇(景),出版的《胜游梅州》丛书(八册),由市委宣传部举行首发式推广并采纳,2016年10月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优秀文明游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