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脸部特征(脸上有这个特征的人)

唐朝时期有个和尚叫法琳,虽然他在历史上的名气不大,但他干过一件非常大胆的事情,那就是当着唐太宗李世民的面说:陛下,你们家伪造家谱。《唐护法沙门法琳别传》记载,他的原话是这样的:“琳闻拓跋达,唐言李氏,陛下之李,斯即其苗,非柱下陇西之流也。”

一个人的脸部特征(脸上有这个特征的人)(1)

说得简单点,法琳认为李世民一家不是纯正的汉族,而是鲜卑族的后裔,是胡族出身,他们托名自己出身汉族的陇西李氏,为的是强调自己的正统地位。其实,法琳这么说并没有真凭实据,他只是把自己听到的一些话讲了出来,而唐太宗听到这样的话后,十分生气。

事实上,李唐皇室这一脉确实曾经与鲜卑族联姻,比如唐高祖李渊的外公独孤信,就是鲜卑族人。但非要说李家从此就成了胡族,确实少了点信服力。不过,李世民仍然很在意胡、汉之分,《资治通鉴》记载,李世民曾经说过:“戎狄人面兽心,一旦微不得意,必反噬为害。”

一个人的脸部特征(脸上有这个特征的人)(2)

而且,公元649年李世民因病去世,也跟太子李治强调过,“丧葬当从汉制。”从这些事情可以看出来,古代的胡、汉之分特别明显,虽然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大融合,但北方的一些胡族名臣仍然觉得南方的汉族王朝才是正统,这种观点跟儒家的思想有很大关系。

古代的皇帝特别在意“正统问题”,这个“正统”一方面是指自己的皇位必须是名正言顺继承先辈的,另一方面就是指一统天下的华夏王朝才算正统,其他胡族,比如匈奴、戎狄、鲜卑、羯、氐、羌,就算他们用武力的手段威胁到汉族王朝,依然是非正统。

那么,跟“汉人”相对的“胡人”概念从何而来呢?部分史料记载,胡族本来是夏朝王族的后裔,比如《史记·匈奴列传》就说:“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山海经》里也提到,先秦时代的犬戎跟夏人属于同一个祖先,都是黄帝的后人。

一个人的脸部特征(脸上有这个特征的人)(3)

而商汤灭了夏朝后,夏朝的最后一个君王桀被放逐,3年后死去,不久人们发现,桀的儿子獯鬻竟然跟父亲留下来的妻妾私通,结果是獯鬻被商汤取消继承爵位的资格,獯鬻听说商汤还打算进一步治他的罪,就带着父亲的妻妾逃到北方,在那里定居下来,繁衍后代。

獯鬻有了自己的部落后,就靠游牧为生,披发左衽,世代相传,他这种娶父亲遗孀的习俗也被保留下来,成了北方胡族的一个鲜明特征。由于北方的天气寒冷,这一支部落的居民体毛都很旺盛,尤其是脸上总长着大胡子,战国时期的诸侯国,以及秦朝便将他们称为“胡人”。

一个人的脸部特征(脸上有这个特征的人)(4)

所以不少人认为,脸部有明显卷毛连鬓大胡子特征的人,不一定是纯正的汉族人,很可能是汉化的胡族,就连李唐的皇帝也有“卷毛连鬓”的情况。但是由于古代民族融合的情况非常多,大胡子也可能是1500年前华夏民族就融入的一个少数民族生理特征。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鲜卑族汉化的趋势很明显,北魏孝武帝就曾经一力推崇汉文化,北魏的皇后有25个,其中11个是汉人。只不过北周时期又出现了汉人“胡化”的情况,比如李世民的先祖曾经改鲜卑姓“大野”,后来才改回了李姓,汉化的历史趋势也进一步加强,后世的汉族人身上出现曾经的胡族特征,并不奇怪。

一个人的脸部特征(脸上有这个特征的人)(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