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真理低头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十二公民向真理低头)

我们都知道,生命是无价的,但是当别人的生命损害到自己利益的时候,却又显得那样“廉价”。

我们对他人的认识和理解,出发点都是自己的认知,先入为主的概念左右着我们的思想,而这正是很难改变又必须改正的思维方式。

《十二公民》这部电影,完美的诠释了当你真实的面对自己,跳出先入为主的概念认识他人的时候,可以获得的成长是无法估量的。

向真理低头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十二公民向真理低头)(1)

这部电影在豆瓣有8.4的高分,翻拍自1957年美国拍摄的经典电影《十二怒汉》。

影片讲述的是某政法学院,组织一次以社会真实案件的英美法式的庭审作为补考。

由家长作为陪审团的成员对案件进行讨论,规则是必须十二个人的投票一致才能结束。

而这场看似对杀人事件进行批判的讨论,实则是对所有人的一次自我救赎。

向真理低头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十二公民向真理低头)(2)

故事就围绕着这十二个人对“富二代弑父案”的讨论展开。

而这十二个人,都有着自己鲜明的性格,阶级的特征,和看问题的角度。

他们浓缩成了一个小型的“社会”,通过这十二个人的故事,间接反应出了大多数现代社会的“问题”

地域歧视,空巢老人,仇富心理,社会偏见,含冤入狱,父子关系等等。

正因为他们不同的经历和身份,造就了他们在这场讨论中所拥有并坚持的不同观点。

剧中每个人物都代表了一个社会的“基点”,而有几个“基点”非常令人印象深刻。

向真理低头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十二公民向真理低头)(3)

我把他们分为了四类:

01.刻板印象造就的认知偏差

十号陪审员,他是位地道北京人,也是一名地域歧视相当严重的房东。

总是排斥外地人,他坚持认为自己的儿子没考上大学做了民工是由于几个河南姑娘的原因。

也导致在看到案件中嫌疑人与被害人都是外地人时,强烈的偏见与先入为主的想法使他坚持认为嫌疑人有罪。

向真理低头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十二公民向真理低头)(4)

而孩子成绩不好,这不是什么大问题,但他的这种思维模式一定会影响孩子,出现问题,不去解决问题,而是去埋怨。

自己不努力,怪其他人比自己能力强。这种埋怨模式将会影响孩子一辈子。

最终,他感受到了他人的共情,投了“无罪”,也因为感受到了共情的力量,开始放下偏见,选择了宽容。

最后一个投“无罪”票,开出租车的3号陪审员。

他对于社会和这个案件,有着自己固执的偏见,他的偏见,就来自于他的家庭矛盾。

他和他的儿子无法互相理解,最终导致反目,孩子离家出走6年没反馈过任何信息。

诚然,当他说出:“父为子纲,君为臣纲”的时候,我也觉得这根本无法和解。

他认为都是孩子的错,一个孩子永远无法理解他的父亲,所以在这个“弑父”的案件中,他固执的选择“有罪”

向真理低头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十二公民向真理低头)(5)

他把他对于孩子的愤怒,迁怒到了这个案件的嫌疑犯身上。

当他真实的表述完自己故事后,在思念和哭泣中他理解了自己的孩子。

当他最后举手投“无罪”的时候,他也完成了对自己的治愈。

向真理低头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十二公民向真理低头)(6)

原生家庭对于孩子的影响是无处不在的,而鼓励远比批评更能成就一个孩子。

所谓的鼓励,并不是在口头上随便夸夸就好,而是明白孩子内心真正的需求,然后用爱的语言给孩子信心,做孩子最坚强的后盾,让孩子放心、大胆地勇往直前。

向真理低头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十二公民向真理低头)(7)

02.坚持正义和公平

案件本身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争议,而舆论的导向,完全处在了对嫌疑人不利的位置。

如果没有人提出质疑,那么在这场讨论的刚开始,这个“富二代”就已经被判了死刑。

向真理低头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十二公民向真理低头)(8)

“我们现在是在一所法律大学里面的教室里面,为了将来有可能成为法官的年轻人,在讨论一桩谋杀案,是为了我的孩子也是为了你的孩子,为了我们的孩子在讨论一个人的生死,这事不该吹毛求疵?往大了说,这就关系到国家法律未来是否公正”。

剧中的主角是8号陪审员,他是一名检察官,也是唯一一个从开始就想认真讨论案情的人。

刚开始很多人都不理解,为什么一个家长如此过分吹毛求疵的去讨论孩子的课堂作业。

但是当他说完上文这番话,所有人都开始了反思,为了孩子,为了尊重生命,开始重视这次讨论。

也是他一次次提出质疑,对案情证据的分析,让所有人明白这个案子不是表面那么简单。

这个案情,最终就是靠着他的质疑和坚持,带领着所有人完成了反转和救赎。

向真理低头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十二公民向真理低头)(9)

“没有万一,你这叫万一,到他那可就是一万了。是,咱们这手好举,他可就进去了!” “错了?一年半什么概念?五百四十七天半!那得在号儿里边拿着指甲在墙上画道数着过!进去容易,出来怎么办?谁管你冤不冤?你毕竟是蹲过大牢的人!有嘴你都说不清!万一,万分之一的错误,那对一个当事人来说就是百分之百的灾难!”

5号陪审员是一个对此案感同身受的人,他曾经被冤入狱。

但是在一开始他还是选择了服从多数,看的出他对于公平和正义已经麻木。

从他身上我看到了一种无奈,和他对社会的那种无力感,“即使我相信你是被冤枉的,但是我的质疑能有用吗?”

但是在8号陪审员的坚持下,他再一次相信了正义,正如他被冤入狱一年半,正义虽然迟到了,但是绝对不会缺席。

向真理低头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十二公民向真理低头)(10)

03.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偏见

剧中有二位不是家长,一个是小卖部的老板,一个是学校的保安。

小卖部的老板因为被拉来凑数,所以很着急的离开。

由于着急离开,所以他在毫无考虑的情况下,直接投了有罪。

他可以说是真正的社会造就出的原装社会人,他身上有着各种的虚伪,敷衍,偏见,势利还有对富人阶层的各种黑暗揣测。

还有对于保安的辛辣嘲讽,那一句“你说我看不起你,你看得起我吗?”的质问就真实的反映了社会的问题,看得出他身上所有的习气都是社会教给他的。

店门已经两天没开,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来说,他还在最低需求,最低需求没有被满足,让他为别人考虑,这很难。

但经过这场陪审,他明白了,一个生命比一根冰棍重要。

向真理低头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十二公民向真理低头)(11)

学校的保安与小卖部老板不同,他是一名比较有素养的社会底层人员。

他有过大学梦,是政法大学的落榜生,但是留在政法大学当保安也让他觉得骄傲。

由于是北漂的务工人员,所以在对于10号陪审员的言论极其厌恶。

但是出于对政法工作的热爱,他选择了理性,最后做出了“无罪”判决。

向真理低头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十二公民向真理低头)(12)

04.渴望尊重和理解

做房地产商的4号陪审员,他是一名很有逻辑思维的富人阶层。

他总是觉得自己“被仇富”,每次情绪的爆发,都是来自于他觉得人们都仇富这个点。

“我没有让鬼推过磨”,这句话直接表达了他对靠自己本事获得财富的认可。

向真理低头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十二公民向真理低头)(13)

他的“干爹”身份,在一开始,就让他感受到了异样的眼光。

他希望他的爱情和事业得到他人的尊重,所以才会一次次的产生与他人激烈的对质。

在最后与小卖部老板的争吵中,真实的表达出了各自的想法,最终互相得到了理解。

被批斗过的老者,9号陪审员。

这位老人是这场讨论中一束微弱而又温暖的光。

即使是被“迫害”过,他还是保留了社会中应有的那份良知。

也是因为他的坚持,给8号陪审员赢得了继续讨论的机会。

向真理低头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十二公民向真理低头)(14)

最后,他说出老人会说谎的动机:“是重视,是一辈子没有被重视之后,老年了才被重视时的惶恐、激动,让老年证人说服自己去作伪证”。

与其说是老年证人,我觉得他就是在说自己,向人们说出自己这无人重视的失落一生。

老龄化的日益加剧,势必会造成更多的空巢老人,而解决空巢,高龄老人的生活,是政府和个人都要加强的社会综合性问题。

百善孝为先是我们的传统,其实老人要求的并不多,只是希望孩子们常回家看看。

向真理低头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十二公民向真理低头)(15)

总结:

这部剧还有很多细节我无法一一表述,也需要细细品味。

总体来说,整部剧真实的表达了在社会中,人的各色姿态,也展现出了人际关系的复杂面。

而面对这个复杂的社会,我们能做的,无非就是尊重每一个人的想法和表达。

这部影片,加深了人们对于人和事的理解,也让人们对于家长这个角色有了更深的认识。

这是一场对于别人的讨论,但却是对他们自己心灵的一次治愈。

最后,我的观点是,向真理低头,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而想获得这份幸福,也难,也不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