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仓和减仓的技巧(加仓还是减仓仓位管理的那些事儿)

仓位管理本身就是加减仓操作。

看到心仪的股票很低估,卖得很便宜,当然得如双十一剁手那样利落地买买买。

加仓和减仓的技巧(加仓还是减仓仓位管理的那些事儿)(1)

当它继续下跌,卖的更便宜时,没理由不顺理成章地不断加仓,跌得越狠,加的越多,直到达到纪律中的仓位上限,或者加到没有子弹。

比如每股价值45元的股票,如今的股价却卖成了35元,极度低估。

我们此时开始买入,在35元买了1000股;当它继续下跌到30元时,直接加仓2000股;跌到27元时,加仓3000股……越跌越买,越买越凶。

同样,看到持有的股票开始高估,卖得很贵时,就得像秋风扫落叶一样,一批一批地清仓。并且,越高估卖得越多。

比如每股价值在50元的股票,如今的股价飙升到了60元,我们从此刻开始清仓。

在60元时清掉三分之一的仓位;在它涨到65元时,再卖出剩下股份的二分之一;当涨到70元时,就彻底清仓,一股不留。

投资就是利用市场的错误定价获利。低估买,高估卖,循环往复,长久赚钱。

从低估到高估,再从高估到低估,在这个过程中会不断地进行加减仓操作,这本身就是仓位管理。

加仓和减仓的技巧(加仓还是减仓仓位管理的那些事儿)(2)

在投资中,仓位管理至关重要,重要到股神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都利用它开发出了一个投资策略——股债动态平衡。

该策略将总资产对半分,一半买股票,一半买债券,并在一段时间周期内进行调整,使得两者维持在“对半分”的状态。

假如每个季度调仓一次,在每个季度结束时,股票仓位超过50%,就卖出股票,买入债券;债券仓位超过50%,就卖出债券,买入股票。

通过这种加减仓,让股票与债券的比例始终维持在1:1的状态。

那么,该如何进行仓位管理呢?

有的人会规定个股占总仓位的比例上限,比如30%;有的人会从投资品类的角度设计仓位,比如股票占80%,基金20%;有的人……

仓位管理是极其个性化的事情,没有一条放之四海都皆准的准绳,因为每个人的资金量、性格、投资认知等方面千差万别。

比如对一个很精通股票而对基金一窍不通的投资者来说,总不能要求他把股票纳入自己的投资体系,对股票进行仓位规划吧?

尽管如此,只要我们把握住关键要点,就可以设计出适合自己的仓位规划。

加仓和减仓的技巧(加仓还是减仓仓位管理的那些事儿)(3)

仓位管理的实质是资金分配

这意味着,它是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因为我们的资金量并不是固定的,比如上班族会有薪资这个源源不断的现金流。

每次拿到薪资后,无论是买基金还是买股票,甚至是放在余额宝、零钱通,都会对仓位产生一定的影响。

无论资金量如何变化,仓位管理的最佳姿势都是在风险与收益之间找到平衡点。

这个点不仅要适合自己,更要保证让投资成为生活的助力,而不是阻力。

比如因为某只股票买得太多,而让自己“吃饭饭不香,睡觉觉不沉”,那这只股票的仓位就太重了,就得减仓,减到让自己安心为止。

再比如自己有很强的风险承受能力,可大部分资金买的是债券,继而导致投资收益率差强人意,那就得加重收益率更高的品种的仓位,比如股票。

仓位管理的另一个要诀是,你确信什么,就把主要仓位放在什么地方

加仓和减仓的技巧(加仓还是减仓仓位管理的那些事儿)(4)

如你有90%的把握确定能在某只股票上赚到钱,甚至是赚大钱,那就应该把大部分资金买进该股票。

假如你在2018年能够预测到贵州茅台会大涨,从当时的500多元涨到如今的2000元,那在当时就该把大部分身价买入贵州茅台。

为什么是大部分身价,而不是全部身价呢?

比如在2018年时只拿自己70%的资金买入贵州茅台,剩下30%的资金买入其它赚钱确信度比贵州茅台低的其它股票,也可以什么都不买。

因为我们只能确信可以赚钱,但不能确定什么时候可以落袋为安,所以就需要用点小技巧,把风险、波动等控制在自己可承受的范围内。

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证自己可以把这块确信的肉吃到嘴,不会因为中途肉太烫,而让煮熟的鸭子飞了。

比如尽管贵州茅台从当时2018年的500多元,涨到了后来的2000元左右,但中间也是经历了很多个上蹿下跳的波动。

如果把全部身家都投入进去,而自己能忍受得了第一个大波动,也能忍受得了第二个,可到了第三个没忍住,提前清仓了。

这样无疑会少赚很多很多,甚至可能少到让自己后悔的地步。

假如没有全部身家投入,那整体仓位的波动就会小一点儿,也就更有可能让自己度过诸多波动,让自己吃到最大的那块肉。

加仓和减仓的技巧(加仓还是减仓仓位管理的那些事儿)(5)

股市真的很调皮,需用仓管来调教。

仓管就是分配钱,收益风险平衡点。

如果你也喜欢这篇文章,欢迎点赞、评论,并分享给你的朋友。

更多投资理念与技巧请关注号主“筑梦投资”:如何挑选优质股票?

#8月财经新势力##行家计划##打卡挑战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