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龙抬头故事和习俗(你的家乡还有哪些习俗呢)

又是一年二月二龙抬头,很多地方在这一天都有理发的习俗,也就是传统的剃龙头。除了理发,还有哪些我们所不知道的习俗呢?

剃龙头

农历二月二是蛰龙升天的日子,民间认为在这一天剃头,会使人鸿运当头、福星高照。儿童理发,叫剃“喜头”,借龙抬头之吉时,保佑孩童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大人理发,则寓意辞旧迎新,希望带来好兆头、好运气。

二月二龙抬头故事和习俗(你的家乡还有哪些习俗呢)(1)

吃龙食

作为吃货帝国的我们,任何一个节日都和吃脱不了关系。二月二这一天各地在饮食上也有一定的讲究,因为人们相信“龙威大发”,所以这一天饮食多以龙为名。

“吃龙须”,在二月二这天,北方很多人家都会以“龙须面”来作为早餐,龙须面的面条比较细,吃起来更加顺溜,在这天吃龙须面有“顺顺溜溜、顺心如意”的美好寓意。

“吃龙眼”,馄饨又被大家称为龙眼,所以要吃馄饨,民间称之为“吃龙眼”, 寄托了人们祈福、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

“吃龙耳”,饺子形似耳朵,又因形似元宝,龙抬头这天吃饺子称之为“吃龙耳”,寓意财源广进的意思。

“吃龙头”,猪头在古代是祭奠祖先、供奉上天的供品,平常的时间猪头是不能随便吃的。农家杀年猪,多在正月里基本食尽,“惟余头蹄,于是日煮食之”,人们以猪头祭龙头,食猪头为龙抬头,希望新年有个好兆头。

“吃龙胆”,炸油糕被称作龙胆还是很形象的,在北方不少地区,这天都有吃油糕的习俗,油糕的表皮是小米面制作而成,馅料可以是糖馅、豆沙馅、五仁馅,炸熟之后表皮金黄、馅料香甜,吃起来外酥里嫩、香甜可口。

“吃龙鳞”:二月二这天,北京一带有吃春饼的习俗,俗称“吃龙鳞”。比较讲究的是食用的时候要搭配合菜,即将瘦肉丝,菠菜,豆芽菜,蒜黄等蔬菜炒制而成的,吃时将春饼一分为二,搭配甜面酱,配上大葱与合菜,卷成筒状食用。

“吃龙皮”,葱花饼颜色金黄酥脆,猛一看和龙皮还真有几分相似,用葱花饼来比喻龙皮还是十分形象的。在不少地区,这天都有吃葱花饼的习俗,烫好的葱花饼直接撕着吃,寓意“撕龙皮”。

“吃金豆”,春节过后农村很快就要进入春耕春种季节,要对种子发芽率进行鉴定。那时是把上一年留作种子的玉米、大豆弄一点放到锅里炒。遭虫蛀或者受潮变质的种子不会炸裂,农民以此来判定种子发芽率,以确定是否可以使用。炒熟的玉米豆子就做零食。这个习俗又叫“金豆开花”,于是,每到二月二这一天,人们就爆玉米花、炒豆的。同时还有关于龙王为救黎民百姓违抗玉帝旨意的传说,玉帝要金豆开花才放他,民间于是有了炒玉米爆开花救出龙王的故事。

“吃芥菜饭”,在浙江温州地区在农历二月初二这天有吃芥菜饭的习俗,据说古时候,老百姓生活贫困,卫生意识淡薄,再加上缺医少药,皮肤病(如疥疮)患者多,且易传染。芥菜含有大量的叶绿素及维生素C,经常食用富含叶绿素及维生素C的蔬菜,能提高自身免疫能力,增强抵抗力,对人的皮肤有好处。因此有“吃了芥菜饭不生疥疮”的说法。

“吃撑腰糕”,苏州人要吃撑腰糕。撑腰糕其实是用糯米粉制作成扁状、椭圆形的塌饼,其中间稍凹,如同人腰。以前,农民一年到头在田地里劳作,认为吃了这种糕,才能在黄梅季节中干农活时腰杆不酸痛,所以叫撑腰糕。古有诗云:“片切年糕作短条,碧油煎出嫩黄娇。年年撑得风难摆,怪道吴娘少细腰。”

“吃番梳和咸糍”,在广东台山,人们会在二月二上午用传统糕点“番梳”和“咸糍”祭拜祖先。台山人口中的“番梳”,又被称为翻梳、弯梳,因外形的折纹与以前当地姑娘们随身带的小梳子外形相似而得名,实属粤式点心水晶饺一类。

二月二龙抬头故事和习俗(你的家乡还有哪些习俗呢)(2)

除了剃龙头和吃龙食,二月二这天各地还有什么习俗呢?

“敲龙头”,东北部分地区在二月二的早晨,以长竿击打房梁,谓之“敲龙头”。把龙唤醒,佑一方平安。

“放龙灯”,黄河三角洲及一些沿河地区还有“放龙灯”的习俗。不少人家用芦苇或秫秸扎成小船,插上蜡烛或放上用萝卜挖成的小油碗,待到傍晚时分,放到河里或湾里点燃,为龙照路。借此娱乐,同时又传递出一种美好的祝愿。

“引钱龙”,山东等地区过春龙节,用灶烟在地面上画一条龙,俗称引钱龙。俗信引龙有两种目的:一是请龙回来,兴云布雨,祈求农业丰收,二是龙为百虫之神,龙来了,百虫就躲起来,这对人体健康、农作物生长都是有益的。晋西北一些地方的引钱龙,选择一棵大树或一块大石,用灰线围洒一圈。再用红线拴一枚铜钱,先将铜钱置放在灰线圈内,手拉线牵回家中,用容器盖住即成。

“接姑娘”,旧时,正月新娘不回门,媳妇不走娘家。过了正月,二月二又是吉祥如意的日子,所以各家都接女儿回娘家。此习俗在北方大多数地区很流行,不少地区一直沿续至今。

“熏香”,二月二这天,满族旗人起大早,在仓房的粮囤子里上香,一个粮囤中插十二根金锭香或绿香。因为是把香插在粮食中,所以烧到香根就立即灭香,不能出现意外火灾。

“三社典”,山西芮城合河地区有一种坚持千余年的古会,可称为奇俗。据传始于汉光武帝年间,迄今已1800多年,为纪念东岳大帝黄飞虎治水有功而三社联典庆贺,故称“三社典”。这天,山民们尽兴狂欢,并将各自家中最珍贵的宝物都展示出来,民间又称“亮宝会”,取宝能驱邪避灾之意,希冀全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踏青”,宋朝时二月二这一天叫“花朝节”,把这一天指定为百花生日。到元朝时又有“踏青节”之称,百姓在这一天出去踏青、郊游。有的人在踏青回家时,沿途采摘此蓬叶(一种地上生长的花叶)拿回自家在门前拜祭,有“迎富”之意。

二月二龙抬头故事和习俗(你的家乡还有哪些习俗呢)(3)

二月二这天各地的风俗习惯各有不同,但寓意却是一样的:为自己和家人祈求一个好彩头、好兆头。龙抬头日,希望每个人都能精气神十足,让好运从这头直到那头!

各位条友,在你的家乡,二月二这天还有哪些习俗呢?

感谢您的阅读!如果觉得本篇文章对你来说有帮助的话,别忘了点赞,评论,转发和收藏哦!

天天博览,微观世界。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内容,请记得关注天天![灵光一闪]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