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与商业互动(商业地产与影院)

今年,随着沃美影城进驻城东中骏世界城,不少市民发现,从2010年进驻国贸商城的金逸影院到2012年的万达影城,电影院线似乎成了商业综合体的“标配”趋势仍在“蔓延”:签约东海开发的中影院线,仍在建设的华大泰禾广场、泉州星光耀广场也将配备电影院……影院不断增加,那么,泉州的市场需求有那么大吗?激烈的竞争下,电影院线如何与商业体融合,创造双赢?,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地产与商业互动?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地产与商业互动(商业地产与影院)

地产与商业互动

今年,随着沃美影城进驻城东中骏世界城,不少市民发现,从2010年进驻国贸商城的金逸影院到2012年的万达影城,电影院线似乎成了商业综合体的“标配”。趋势仍在“蔓延”:签约东海开发的中影院线,仍在建设的华大泰禾广场、泉州星光耀广场也将配备电影院……影院不断增加,那么,泉州的市场需求有那么大吗?激烈的竞争下,电影院线如何与商业体融合,创造双赢?

现象:综合体影院二者紧密“联姻”

谈起“SHOPPING MALL”,不得不说起泉州国贸商城。2009年,泉州国贸商城开业,这是泉州第一个大型购物中心(即“SHOPPING MALL”)。2010年夏天,金逸国际电影城入驻国贸商城三楼,豪华多厅影院在当时为泉州观众提供了全新文化娱乐消费的享受。作为泉州首家现代化影院,金逸培育着泉州的电影市场,逐步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观众。

“SHOPPING MALL”和电影院线的“联姻”踏出了第一步,2011年,泉州金逸1000多万票房的全面爆发,让商业综合体看到电影院在吸引顾客方面的魅力。1000多万的票房,在现今看来如九牛一毛,当时却在泉州平静的电影行业激起一阵涟漪。

金逸影院每天吸引大量人流,商业综合体敏锐地察觉到了。某商业地产项目招商部负责人王经理直言,以前商业综合体基本是零售业、餐饮、娱乐按60%、20%、20%的比例招商,现在则变成40%、30%、30%,影院在聚集商业人气的能力不亚于大型超商。他认为,“SHOPPING MALL”热衷引入影院的实质是,他们找不到另一个具有同样“吸睛”能力的业态。

或许正是这样的现实,使“SHOPPING MALL”标配电影院线成为常态。2012年万达影城在浦西万达广场开张,再次掀起电影票房的急剧飙升!今年,沃美影城进驻城东中骏世界城,中影院线签约东海开发,建设中的华大泰禾广场、星光耀广场也规划了影院……几乎每个综合体都打起影院牌,准备拼出个输赢。

观察:票房屡创新高 观影人数增多

如今,泉州市区的电影院与4年前已不可同日而语。除了上述综合体中的电影院,万星、今典、横店等影院也吸引了可观的观影人群,再加上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分享泉州电影市场的泉州影剧院和闽南影城,泉州的电影市场真有那么大?

某大型影城相关负责人用一组数据诠释着电影是朝阳产业。她说,2011年,泉州的票房在5800万左右,2012年上升至8100万左右,而去年已成功突破1亿。该负责人坦言,不断增多的电影院确实引起观影人群的分流,但观影人群、观影频率的增加,远远高于分流的影响。她表示,有权威机构统计,目前全国人均观影频率在1.5次/年,而泉州人均观影频率仅为0.8次/年。“只要增加0.1次/年,就是可观的市场份额。”该负责人说,不仅如此,观影人群的年龄也处于不断延伸中,虽然观影主力仍是白领、学生群体,年龄集中在18至40岁之间,但老年人观影的现象也越来越多见。

金逸国际电影城相关负责人郭英挺告诉记者,观影的受众可分为随机性消费、忠实观众消费、因优惠活动消费三类,受国贸商城经营不善的影响,金逸影城的观影人群主要为忠实消费者,随机性消费人群几乎没有。再加上毗邻的万达影城,金逸2012年、2013年票房走下坡趋势。不过,在重新定位、引入电商平台后,今年的收入大幅提升。他认为,在电影制作方、发行商不断加大宣传投入的现实下,观影的人群不断增多,频率也增加不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