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选择酱油(你才能打到一瓶好酱油)

超市里哪种调味品最难选?

怎么选择酱油(你才能打到一瓶好酱油)(1)

酱油!一定是酱油!卤肉酱油、拌面酱油、海鲜酱油,菌菇酱油,虾籽酱油、薄盐酱油、蒸鱼豉油、醇味鲜、一品鲜、原味鲜、自然鲜、生抽、老抽、头抽、特级、一级、二级、三级……

怎么选择酱油(你才能打到一瓶好酱油)(2)

是不是眼花缭乱、无从下手。那到底怎么打酱油?↓↓↓猛戳视频↓↓↓

酱油是什么?

有酱才有酱油,酱油最早起源于西周,当时叫“豆麦酱”。酱放久了,表面渗出一层汁,一尝、哎呦、味道真不错,于是改进制酱工艺,开始特意酿制酱汁。

怎么选择酱油(你才能打到一瓶好酱油)(3)

东汉的《四民月令》说:“正月可作诸酱。至六七月之交,可以做清酱。”清酱就是酱油,历史上,它还叫过酱汁、豆酱、淋油、晒油、豉油、秋油等。

怎么选择酱油(你才能打到一瓶好酱油)(4)

酱油被叫作酱油要到宋代,首见于林洪的《山家清供》一书,“山家三脆”中记载了“嫩笋等山野菜同香熟油、胡椒、盐少许,酱油、滴醋伴食” 。传统的酱油酿造发酵工艺,主要包括:

怎么选择酱油(你才能打到一瓶好酱油)(5)

大豆整粒蒸焖

怎么选择酱油(你才能打到一瓶好酱油)(6)

菌种制曲

怎么选择酱油(你才能打到一瓶好酱油)(7)

晒露发酵

怎么选择酱油(你才能打到一瓶好酱油)(8)

自然浸出法取油

怎么选择酱油(你才能打到一瓶好酱油)(9)

暴晒浓缩油体中国传统酱油工艺讲究“春曲、夏酱、秋油”,利用自然气温变化的规律,再经“日晒夜露”,需要3个月甚至更长的酿制时间。清代《调鼎集》中有造酱油论:“做酱油越陈越好,有留至十年者,极佳”。

哪两种酱油买不到了?

很多人以为正宗的酱油就是水、大豆和盐,其实不对。酱油还有两个重要的原料:小麦或者麦麸。这涉及酱油两种发酵工艺:高盐稀态发酵酱油、低盐固态发酵法酱油,“高盐稀态”用小麦,“低盐固态”用麦麸。_高盐稀态发酵法低盐固态发酵法发酵方式经蒸煮、曲霉菌制曲,再与盐水混合成稀醪进行发酵。经蒸煮、曲霉菌制曲,再与盐水混合成固态酱醅进行发酵。原料不同大豆 小麦,所含盐水多大豆 麦麸,所含盐水少口 味由于小麦中的糖类物质比麦麸更丰富,香气更浓郁,味道更醇厚、丰富。由于发酵温度高,酶系少,酶活性低,风味没有高盐稀态发酵酱油好。不过,酿造时间是相对的。“低盐法”虽然20多天即可出品,但继续发酵下去也能出好酱油,古人酿10年的都有。另外,完全没必要纠结两者孰优孰劣,因为目前市场上是“高盐法”酱油一统天下,好奇君这几天逛了六七个超市,翻遍货架都没找到一瓶“低盐固态发酵法酱油”酱油

怎么选择酱油(你才能打到一瓶好酱油)(10)

第二种买不到的是配置酱油。“酿造酱油”是以大豆、小麦、麦麸经微生物天然发酵制成。

怎么选择酱油(你才能打到一瓶好酱油)(11)

而“配制酱油”是直接用50%以上的酿造酱油,再添加一种叫水解植物蛋白液的调味液调制而成的,几小时就可以出炉了。2018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酱油》(GB 2717-2018)。新标准把“配制酱油”从酱油中除名了。“配制酱油”不能再叫“酱油”,只能叫复合调味料。

酱油的秘密都在配料表

看到这,你应该了解了,目前放在超市货架上敢叫酱油的,基本都是用高盐稀态发酵的酿造酱油。如何选瓶好的酿造酱油避免入坑,接着往下看……

怎么选择酱油(你才能打到一瓶好酱油)(12)

先给大家留道题!下面五种特级酿造酱油,你认为哪种好?_品名配料表1特级酱油

怎么选择酱油(你才能打到一瓶好酱油)(13)

2 特级 酱油

怎么选择酱油(你才能打到一瓶好酱油)(14)

3 特级 酱油

怎么选择酱油(你才能打到一瓶好酱油)(15)

4醇味鲜

怎么选择酱油(你才能打到一瓶好酱油)(16)

5一品鲜

怎么选择酱油(你才能打到一瓶好酱油)(17)

先别管这些酱油五花八门叫什么,先看配料表。水、大豆、小麦、食用盐,大家都有,这是酱油的基本,没毛病。问题是后面这一堆添加剂是什么鬼?

怎么选择酱油(你才能打到一瓶好酱油)(18)

好奇君当时在超市就迷糊了,加了这么多“料”,怎么还是酿造酱油?该叫“配置酱油”吧?我们先把添加剂放一放,先看看酱油怎么分等级的。按GB18186-2000国标酿造酱油对高盐稀态发酵酱油的分级:特级:氨基酸态氮含量≥0.8克/100毫升一级:氨基酸态氮含量≥0.7克/100毫升二级:氨基酸态氮含量≥0.55克/100毫升三级:氨基酸态氮含量≥0.4克/100毫升

怎么选择酱油(你才能打到一瓶好酱油)(19)

我们常说,食材中氨基酸越多,本味就越鲜;酿造酱油原料中的蛋白质经水解生成各种氨基酸,氨基酸态氮含量越高、味道越鲜美、等级就越高。那么问题就来了,上面五款特级酿造酱油,有的没有添加剂,氨基酸态氮含量≥1.2;有的一串添加剂,氨基酸态氮含量≥1.3,你说谁好?

怎么选择酱油(你才能打到一瓶好酱油)(20)

再来看这些添加剂都是什么:

谷氨酸钠=味精

焦糖色=着色剂

5'-呈味核苷酸二钠=超级味精

(鸡精的主要成分)

5'-肌苷酸二钠、5'-鸟苷酸二钠=增味剂

酵母提取物=调味料(增强产品鲜味)

苯甲酸钠、山梨酸钾=防腐剂

三氯蔗糖、安赛蜜、甘草酸三钾=甜味剂

怎么选择酱油(你才能打到一瓶好酱油)(21)

打个比方,好奇君酿造的酱油,氨基酸态氮含量≥0.8,特级了吧?可好奇君觉得还不够好看,又加了谷氨酸钠(味精)、5'-呈味核苷酸二钠(超级味精),氨基酸态氮含量立马飙升到≥1.4,既提高了等级又节约了成本。所以说,挑选好酱油时,只看氨基酸态氮含量高低是不正确的,你得看配料中有没有添加谷氨酸钠这些增鲜剂,如果有,这个等级就要打问号了。

怎么选择酱油(你才能打到一瓶好酱油)(22)

看到这,你肯定要说,这不是“作弊”吗?很遗憾,这是允许的。再看修改后的酱油国标

怎么选择酱油(你才能打到一瓶好酱油)(23)

《GB 2017-2018 酱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提到“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应符合GB 2760的规定”。

怎么选择酱油(你才能打到一瓶好酱油)(24)

也就是说,只要符合GB 2760的规定,酿造酱油中是可以使用谷氨酸钠、5'-呈味核苷酸二钠、山梨酸钾这些添加剂的。这确实让人纠结。

大豆上的“小心机”

怎么选择酱油(你才能打到一瓶好酱油)(25)

好了,看到这里,你一定以为挑选标准是:配料表中只有水、大豆、小麦、食用盐;在不加任何添加剂的情况下、氨基酸态氮含量越高越好吧?又错了!还得看看用的什么大豆。各类酱油用的大豆可以分为三类:1、只用非转基因黄豆2、只用脱脂大豆3、非转基因大豆 脱脂大豆

怎么选择酱油(你才能打到一瓶好酱油)(26)

非转基因大豆好理解;脱脂大豆简单理解就是先榨完油,俗称豆粕豆粕比大豆便宜,降低了成本,而且发酵后的“氨基酸态氮含量”比全大豆还高,所以很多厂商们喜欢用脱脂大豆作为原料。

怎么选择酱油(你才能打到一瓶好酱油)(27)

但这种工艺也招来消费者吐槽,酱油、酱油,没了油,难道改叫“酱水”吗?有了油脂,酿成的酱油有特独的风味物质,口感更加醇厚。所以有些厂商也意识到这一点,会选用“非转基因黄豆 脱脂大豆”的搭配,既保留风味,又降低了成本。所以想获得风味更好的酱油,优选全大豆酱油。

五花八门的酱油名称

先说生抽和老抽。它们还是酱油,只是老广们的叫法,用途不同:生抽调味、老抽上色。

怎么选择酱油(你才能打到一瓶好酱油)(28)

“抽”就是把酱油从原料中分离出来的意思。一缸酱油酿造出来,抽取的第一道酱油叫“生抽”,也叫“头抽”。

怎么选择酱油(你才能打到一瓶好酱油)(29)

“老抽”是在生抽的基础上,再经过一些其它工艺,比如更长时间的发酵,或者添加焦糖色(色素)。所以生抽颜色浅,老抽颜色深;生抽偏咸,老抽偏甜。至于其他套路,好奇君的理解是:万变不离其宗。比如“红烧酱油”,可能只是多加了焦糖色和色素而已。

怎么选择酱油(你才能打到一瓶好酱油)(30)

至于菌菇酱油、虾籽酱油什么的,你得看看配料表,是真有菌菇、虾籽,还是只用了食用香料。我国规定各种配料应按制造或加工食品时入量的递减顺序一一排列,加入量不超过2%的配料可以不按递减顺序排列。也就是说,配料表的排位按照含量多少来排列。

怎么选择酱油(你才能打到一瓶好酱油)(31)

但有些酱油就极具迷惑性了,比如“蒸鱼豉油”。好奇君一直以为是豆豉做的,直到仔细看了配料表。

怎么选择酱油(你才能打到一瓶好酱油)(32)

豆豉在哪里?好像和普通酱油没有区别,产品执行的也是酿造酱油国标GB/T18186。

蒸鱼豉油也算一种酱油,在粤语中,酱油一直被称为“ xi 油”,就是“豉油”。豉就是大豆,豉油也是用大豆酿造出来的一种酱油。至于为什么要叫“蒸鱼豉油”?大概是商家营销出来的概念吧,毕竟豆豉和蒸鱼是烹饪界的绝配。最后,回答上面那道题,五款特级酿造酱油,好奇君推荐几号?对,3号。

怎么选择酱油(你才能打到一瓶好酱油)(33)

配料最简单,水、大豆、小麦、食用盐,用的不是脱脂大豆,在没用任何添加剂的前提下,氨基酸态氮达到1.2g/100ml。

作者|郑 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