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王和诸侯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周武王的分封制)

周武王的分封制、秦始皇的郡县制、刘邦的郡国制PK,哪个更牛?

陈东升

分封制、郡县制、郡国制,是周、秦、汉三个开国帝王亲手设计的顶层设计。如果有人问,哪一个更牛掰?可能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窃以为,如以满分100分计,郡县制100分,满分;分封制75分,及格;郡国制50分,不及格!

您可能会问,郡县制那么好,仅存15年就灰飞烟灭;分封制第二,却悠悠发展了800年;郡国制最差,也有441年的历史,这又该如何解释?

您别着急啊,且听小咖娓娓道来——

分封制,符合国情,输在修正没跟上

西周的最高统治者叫“王”(那时候还没有皇帝一说),三横一竖的“王”,贵为沟通天、地、人的天子,只有周天子才配叫,其他诸侯胆敢称王,找死!当然,后来随着周王室的衰落,诸侯逐渐称王,那是后话。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全天下的土地都是周天子的,你再富有都不能持有,除非天子分封你;所有诸侯,也都是周天子的臣下。

周天子通过4板斧控制诸侯:

1.牢牢抓住人事权

不管是诸侯国的国君还是主要大臣(卿),都必须由周天子任命。在周朝,诸侯之下是大夫,分上大夫和下大夫,上大夫又被称作卿;我们熟知的孔子,仅是个下大夫。

西周对诸侯国卿的个数、人事任命权有严格的规定。大国,只能配三个卿,人事权在周天子;中等国,三个卿,其中两个的人事权在周天子;小国,两个卿,人事权下放给国君,看来,周天子也是抓大放小的。

《礼记·王制》如是写:“大国三卿,皆命于天子;次国三卿,二卿命于天子,一卿命于其君;小国:二卿,皆命于其君。”

2.实行监国制度

商朝灭亡后,西周还没有力量对商朝故地实行有效的管理,周武王就派管叔、雷叔、霍叔去监管,史称“三监”。

3.军事规模不超标

西周规定,天子拥有6军(每军12500人)。诸侯中大国可拥有3军;中等诸侯可拥有3军;小国可拥有一军。周王是全国军队最高统帅,有权调动各国部队出征,也有权授予诸侯代伐异族国家,比如齐国,被授予对附近五侯、九伯专行征伐之权,成为中央王朝对东部广大地区统治的据点。

《周礼·夏官·司马》有载,“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

周王和诸侯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周武王的分封制)(1)

诸侯国

4.诸侯义务

第一,定期朝觐,承认自己和周王室君臣关系;

第二,向中原王朝纳贡;

第三,诸侯要屏藩周室,必要时出军队“勤王”。

这是周天子给诸侯划的“红线”,如不遵守,就是大逆不道,诸侯就会被削爵位、降级,或者会被讨伐。

窃以为,周武王的分封制起初是符合西周国情的,输在后期没有及时修正!西周时期,限于国力,以王畿地区为中心分封制是先进的,随着诸侯坐大,周王室没有是俱进,还按照刻舟求剑的思想管理诸侯,显然是落伍了,因此,分封制给75分。

郡县制,最牛掰,秦朝短命不是它的错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发明了皇帝制度,中央推行“三公九卿制”。

如何有效的管理地方,丞相王绾以燕、齐、荆等地偏远为由,建议分封,廷尉李斯第一个反对,他建议功臣用税赋赏赐代替分封!

《左传》李斯的原话为:“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秦始皇力挺李斯,一锤定音:赞!咱就不搞分封,搞郡县!

周王和诸侯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周武王的分封制)(2)

秦始皇

于是,全国地方行政划分为“郡、县”两级,全国划分为36个郡,郡下面设县。郡的行政长官叫郡守,县的行政长官叫县令(万户以上)或县长(万户以下),县下还有乡、里等基层组织。

为防止旧势力造反,把六国富豪迁自都城咸阳,放在自己眼皮底下,看管起来;为防止百姓造反,秦始皇下令没收民间兵器,运到咸阳,铸成12个金人(实为铜人),作为威慑力量,放置在宫殿。

李白《古风·秦王扫六合》写的就是这件事,“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那么,没有了公、侯、伯、子、男爵位,秦朝是如何显示功勋和尊贵呢?

其实,李斯早说过,功臣的功勋用“公赋税重赏赐之”,主要看工资!

金印紫绶(印是金色的,绶带是紫色的)的丞相、太尉的薪水万石;银印青绶的御使大夫的薪水五千石;铜印黄绶的郡守薪水二千石;木印黑绶的县令/县长薪水一千石。

周王和诸侯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周武王的分封制)(3)

郡县制

既然,郡县制如此好,为什么秦朝如此“短命”?窃以为,秦朝短命不是郡县制的错,而是八个字“好大喜功,滥用民力”

秦始皇大兴土木,建宫殿、修长城、修陵墓,征枯了全国的壮劳力,有统计表明,秦朝全国总人口2000万,其中200万用作徭役。稍有不慎,割耳朵、挖眼睛、削鼻子、跺脚等各种酷刑伺候,正如贾谊《过秦论》所讲,“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郡国并行制,是历史的倒退

汉初,被刘邦分封的异姓王有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赵王张耳、燕王臧涂、韩王信、衡山王吴芮7个,也有刘肥、刘如意、刘恒、刘恢、刘友、刘长、刘建、刘濞等。到汉平帝时,西汉有郡国103个。

周王和诸侯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周武王的分封制)(4)

刘邦

1.汉高祖——为剪灭异姓王操碎了心

不论刘邦分封异姓王的理由多么充分,先封后灭,有点脱了裤子放屁。

刘邦刚当上皇帝不够半年,就开始走上了平叛异姓王的道路。当皇帝的8年,也是跟异姓王PK的8年,8年间,刘邦先后剪灭了燕王臧涂、韩王信、赵王张耳、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的威胁。

当刘邦吟唱着“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感悟人生时,刘邦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在讨伐英布叛乱中,刘邦被箭射中,伤势严重,最后死亡。

对刘邦而言,真是成也异姓王,败也异姓王,这就是刘邦的人生。

3.汉文帝——“众建诸侯”

汉文帝时期,贾宜献《治安策》,提出“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建议,主张把诸侯王的土地分割,缩小他的封地,削弱他的势力。

后来,文帝将最大的齐国一分为六(济北、胶东、胶西、济南等),淮南国一分为三(淮南、衡山、庐江)。

4.汉景帝——晁错削藩

汉景帝时期,御使大夫晁错建言削藩,他分析诸侯一定会反叛,迟削不如早削,其实,此时,以吴王刘濞为首的诸侯,正谋划暴乱,他们抢在削吴之前,爆发了七国之乱。

周亚夫平七国之乱后,汉景帝仍封七国的后代继承王位,但诸侯只能在自己的封邑内征收租税,取消了他们干预地方的特权。

5.汉武帝——落实推恩令

汉武帝,为了进一步削弱诸侯王国势力,采纳了主父偃的建议,于前127年颁布“推恩令”,要求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自己的子弟。

刘邦的分封制,经过了高祖、文帝、景帝、武帝几代,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改变了汉初以来诸侯强大难治的局面。再加上,汉武帝推出的刺史制度,加强了对地方的监管,诸侯对中央政权的威胁才全部解除。因此,给刘邦的分封制50分,不冤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