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知识点大汇总及讲解(高一物理知识点)

高一物理知识点的主线索就是力、运动、力和运动的关系。从力的角度来看,涉及到力的性质、合成与分解,力的分析,力的种类。从运动角度来看,涉及到运动的描述,如运动的速度、运动的位置、运动的种类,速度和位移的计算方法,各种类型的运动形式。由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能够准确描述力与运动的关系,唯有牛顿运动三大定律。这就是高一物理知识的主线索。按照这个线索,本人做个归纳或曰整理。

高一物理知识点大汇总及讲解(高一物理知识点)(1)

先说力。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力的作用必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且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是相对的。要把力的三要素表达出来就要用一条有向线段,即力的示意图或力的图示法。

按照力的性质来认识力,有重力、摩擦力、弹力、电磁力、分子间作用力等。按照力的效果(形变或改变运动状态)来分,有拉力、支持力、压力、推力、阻力等。

高一物理知识点大汇总及讲解(高一物理知识点)(2)

重力是由于地球吸引而产生的力,其大小G=mg,方向总是竖直向下。重力的作用点为物体的重心,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质量分布和形状有关。质量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处。不规则物体的重心可用二力平衡法(悬挂法)确定。忽略地球自转向心力的影响,近似认为重力就等于万有引力。

弹力。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要恢复原状,就要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所以,弹力产生的条件是接触且发生了弹性形变。弹力的三要素:弹力的大小由胡克定律来计算,在弹性限度内F=kx,与形变量成正比。 弹力的方向与物体产生形变的方向相反,平面垂直于接触面,曲面垂直于过研究点的切面。

高一物理知识点大汇总及讲解(高一物理知识点)(3)

摩擦力。物体间有相对运动或者有相对运动趋势产生的力。只有接触面粗糙、有弹力存在且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时才会产生摩擦力。摩擦力的三要素: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和粗糙程度有关。压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摩擦力的方向与接触面相切,且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特别注意: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如自行车前后轮的摩擦力方向是不同的。

高一物理知识点大汇总及讲解(高一物理知识点)(4)

静摩擦力与压力无关,可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合力然后通过受力分析确定。静止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运动的物体也可以受静摩擦力,如从井中提水的绳子。

由于力是矢量,有几个力作用在物体上时,力的作用效果可以减弱也可以增加,这就是力的合成和分解。

矢量和标量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它们遵从不同的运算法则,标量用代数法。矢量要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或三角形法则。同一直线上的矢量合成法则可用代数法,结果的正、负体现了方向性。几个力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上,或者说它们的作用线相交于同一点,叫共点力。共点力的合成用平行四边形法则。力的合成和分解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力的合成与分解,充分体现了物理学中等效替代的研究方法。

高一物理知识点大汇总及讲解(高一物理知识点)(5)

两个力的合力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共点两个力的合力大小是:|F1-F2|≤F≤Fl F2。共点三个力的合力,最大值为三个力的大小之和,最小值可能为零。力的分解需要按实际效果来分解,正交分解法是把作用在物体上的所有力分解到两个互相垂直的坐标轴上。

受力分析。一定要首先确定研究对象,并把其分离出来。然后按照重力、弹力、摩擦力、电磁力的顺序进行分析。作用点一定要画在受力物体上,力的方向由施力物体指向受力物体,还要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如静止还是加速),防止多出力或漏掉力,合力或分力不能算物体受到的力。有时要把几个物体看作一个整体进行受力分析,只考虑整体之外的物体对整体的力,不考虑整体内部的力。有时要把研究对象从系统中隔离出来,只分析该物体以外的物体对其的作用力。要从接触点处判断弹力和摩擦力的存在,检查各个力时,找不到施力物体的力一定不存在!

高一物理知识点大汇总及讲解(高一物理知识点)(6)

再说物体的运动。物体运动有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在直线运动形式中,有理想化的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有斜抛运动、圆周运动。运动有大小、方向和位置之分,必然有质点、参照系,有位移和速度的计算,有图像辅助计算和描述。

参考系。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是相对于参考系而言的。

质点。用来代替有质量物体的点,它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选作质点的条件:被研究的物体大小和形状可以忽略。如:平动的物体、部分转动的物体。同一物体,有时可看作质点,有时不能。质点不是质量很小的点,要记住,它是一种模型。

高一物理知识点大汇总及讲解(高一物理知识点)(7)

物体运动的快慢要用到时间和时刻。时刻是指某一瞬间,是时间轴上的一个点。时间是指起始时刻到终止时刻之间的间隔,是时间轴上的线段。

物体运动的快慢要用到位移和路程。位移用来描述质点位置的变化情况,是质点的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为矢量。路程是质点运动的轨迹,为标量。

速度是用来描述质点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为矢量。平均速度,是变速运动的粗略描述方法。定义为位移与通过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瞬时速度,是质点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可以精确描述物体的变速运动,它是某时间段中速度的极限值。瞬时速度的大小又称为速率,为标量。加速度,是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用来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加速度也是矢量,其方向与速度变化量方向相同,但与速度方向无关。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加速度大,速度也不一定大,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一定也为零,加速度为零,速度也不一定为零。当加速度与速度方向一定时,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不管加速度如何变化,速度都在增大。当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反时,不管加速度如何变化,速度都在减小。这是由于加速度是一个变化量,是反应速度差的变化情况。

高一物理知识点大汇总及讲解(高一物理知识点)(8)

在任意相等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都相等的直线运动叫匀变速直线运动。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有速度的计算、位移的计算、速度与位移关系的计算以及平均速度的计算。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内,位移之差为定值。某段时间内,中点时间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自由落体运动。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是一种忽略空气阻力的理想运动,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

竖直上抛运动。是初速度不为零,加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加速度大小等于g的匀减速直线运动,一般情况把它分为上、下两个过程来研究。竖直上抛运动有时间的对称性和速度的对称性。所以,竖直上抛运动,物体在经过某一位置时,可能处于上升阶段,也可能处于下降阶段。这就是物理的复杂性。

平抛运动。看作匀变速曲线运动,忽略空气阻力,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以水平初速度开始的运动,其速度大小和方向时刻在改变,但加速度仍为定值g。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一定与重力垂直。通常把平抛运动看作水平方向垂直于重力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沿重力方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两个分运动既有独立性,又有等时性。落地时间由竖直方向分运动决定。水平运动的距离由高度和水平初速度共同决定。速度的方向始终与重力方向成一夹角,故其始终为曲线运动。由于平抛运动的物体只受到重力,因此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高一物理知识点大汇总及讲解(高一物理知识点)(9)

匀速圆周运动。质点做圆周运动时,在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弧长度相同。它是描述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描述圆周运动有线速度、角速度、向心加速度。线速度,质点通过的弧长和通过该弧长所用时间的比值,属于瞬时速度,是有大小和方向的矢量,方向是圆周上各点的切线方向,线速度的方向时刻在改变。角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转过的角度,对于确定的匀速圆周运动,角速度是定值。线速度、角速度与周期有一定的关系。向心加速度是描述线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的合外力就是向心力。如果所受的合力突然消失或者不足以提供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就会产生离心运动。

运动的图象是反映物体做直线运动的位移或者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若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则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是与横轴平行的直线。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其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大小表示该物体运动加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方向,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数值表示相应时间内位移的大小,面积在时间轴上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正方向,面积在时间轴下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负方向。

高一物理知识点大汇总及讲解(高一物理知识点)(10)

后说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平衡有两种情况,质点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不转动或匀速转动。处于匀速转动的物体不可看作质点。物体的加速度为零,物体所受的合力为零。三个共点力必然在同一平面内,且任何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即任何两个力的合力必与第三个力平衡。特殊情况就是初中的二力平衡,两个共点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和同一条直线上。

高一物理知识点大汇总及讲解(高一物理知识点)(11)

如果力(或加速度)的方向与物体速度的方向相同,则物体做直线运动。如果力(或加速度)的方向与物体速度方向不同,则物体作曲线运动。物体作曲线运动的合外力方向总是指向轨迹凹面的一侧。万有引力定律主要研究力与天体运动的情况,其引力常量为G=6.67×Nm2/kg2。一个天体绕另一个天体作圆周运动时,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向心力是做匀速圆周运动物体受到的一个指向圆心的合力,向心力只改变物体运动的速度方向,不改变速度大小。

准确描述力与物体运动状态的关系离不开牛顿运动三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它揭示了惯性是物体的固有性质。一切物体都有惯性,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它揭示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或曰产生加速度的原因,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理想实验基础上推理出来的,不能用实际实验来验证,除非在太空中。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加速度跟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方向跟合外力方向相同。它揭示了力和加速度的同时性,揭示了加速度方向与合外力方向相同性,揭示了合外力、质量和加速度的同体性,揭示了合外力、质量和加速度单位的同一性。

高一物理知识点大汇总及讲解(高一物理知识点)(12)

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它说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具有同时性,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性质相同的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具有相互依赖性。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有不可叠加(合成)性,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作用在两个不同物体上的力,独立产生力的作用效果。

对于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不属于教材的主要知识点,在此略述。运用牛顿定律解题的基本思路,要认真审题,确定研究对象,采用隔离法或者整体法,进行受力分析,有时要建立坐标系,对力进行分解。有时还要列出方程,统一单位。选取研究对象时可采取“先整体,后隔离”或“分别隔离”方法。一般情况下,各部分加速度大小、方向相同时,可当作整体研究,各部分的加速度大小、方向不相同时,可分别隔离研究。

高一物理知识点大汇总及讲解(高一物理知识点)(13)

在高一物理知识点中,较重要的实验或者器材,就是利用打点计时器研究物体力和运动的关系。使用计时器打点时,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稳定后,再释放纸带。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应打出轻重合适的小圆点,如打出的是短横线,应增大振针距复写纸的距离。释放物体前,应使物体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位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